高一歷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隨堂檢測題精編1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2014·徐州高一模擬)1896年初,御史王鵬運建議清廷“特諭天下,凡有礦之地,一律準民招商集股,呈請開采,地方官認真保護,不得阻撓”。清廷戶部和總署對議奏照準。清廷支持這一議奏的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國家實現“工業立國”
B.發展商辦企業與外商競爭
C.支付戰爭賠款和改善財政狀況
D.取消對發展工商業的限制
解析:從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鵬運建議允許民間開礦,清政府接受了該建議。結合題目中的時間信息“1896年初”可知,該事件發生在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之后,為支付戰爭賠款和改善財政狀況,清政府采納了上述建議。
答案:C
2.1898年8月,清廷頒布上諭:“現當海禁洞開,強鄰環伺,欲圖商務流通,隱杜覬覦,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圖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發展民族經濟
C.維護國家主權 D.挽救國家危亡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19世紀末中國政治經濟形勢的理解。解答此題首先要根據題干提供的時間確定材料所處的時代背景,即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然后依據材料“強鄰環伺,欲圖商務流通,隱杜覬覦”可知C、D兩項是清廷的意圖;由“欲圖商務流通”可知要發展民族經濟。由“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可知A項不是清廷意圖。
答案:A
3.(2014·開封高一模擬)觀察“1913年在中國的外商、華商投資棉紡織業情況統計表”,表中反映的情況最準確的是( )
廠家數 開工紗錠數 布機數 外商企業 16家 338960錠 1986臺 華商企業 21家 484192錠 2016臺 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棉紡織業大幅發展
B.外商在華棉紡織企業嚴重萎縮
C.棉紡織業中民族企業發展超過了外資企業
D.民族工業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解析:此表僅反映20世紀初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情況,通過數據比較可了解到此時華商企業的規模比外商企業規模大,因此排除B項;而D項說法是錯誤的,材料并未反映出,從時間上也可予以否定;A項要注意時間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從1914年開始的。因此正確選項為C項。
答案:C
4.(2014·廣西學業水平測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的外部條件是( )
A.南京臨時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B.民族資產階級社會地位提高
C.“實業救國”成為社會思潮
D.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解析:注意題干中的限定“外部條件”,由此判斷選D項。A、B、C三項都是內部條件,皆排除。
答案:D
5.對下面圖表的解讀,能得出的正確信息是( )
①民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 ②民族企業發展迅速 ③體現了“實業救國”的思潮 ④是帝國主義列強爭奪中國市場矛盾尖銳的表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從圖表信息看,從1913年到1919年,中國進口值呈下降趨勢,出口值逐步增加,注冊工廠數逐漸增加。這反映了這一時期民族企業發展迅速,這是“實業救國”的思潮推動的結果,故②③正確。圖表無法體現民族企業規模如何、資金多少,故①不正確;此時,歐洲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故④不正確。因此選B項。
答案:B
6.(2014·天津高一檢測)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稱為“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主要是因為( )
A.工業結構不合理 B.地區分布不合理
C.社會環境未根本改變 D.軍閥割據混戰
解析:A、B、D三項都是由于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造成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沒有前途的”。
答案:C
7.南京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目的是( )
A.打擊民族資產階級 B.取得美國的援助
C.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D.實現外貿的對等權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史實的能力。為得到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支持,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答案:B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隨堂檢測題精編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