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政治考點
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育路小編準備了高考政治考點,希望你喜歡。
經濟生活角度
(1)市場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但單純的市場調節具有自身的弱點與缺陷,為此,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目前一些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重大污染排放事件時有發生,這正是市場調節自發性的表現。對此,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同時,利用經濟手段嚴格控制“兩高一資”項目和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快增長及產品出口。
(2)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潔凈空氣,不能通過市場調節來提供。政府應根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實際,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調整城市能源消費結構,推進大氣污染治理重點項目建設。
(3)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給城市環境改善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需要,決定了城市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只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切實增強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生活與哲學角度
(1)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當前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較大,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仍很突出,為使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狀況,更加接近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國務院發布了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把PM2.5監測納入國標,與國際接軌。
(2)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我國區域性灰霾天氣日益嚴重,與人為排放的大氣顆粒物不斷增加,尤其是細顆粒物增加有關。標準修訂稿增加PM2.5項目為基本監控項目,出發點就是引導有關區域的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開展相應的大氣環境保護工作,防控灰霾等重點大氣污染問題。
(3)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善于抓重點。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是一項艱巨的、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而提高環境質量的關鍵是減少污染物排放,只有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了,環境空氣質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生態環境才能改善。
(4)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看問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清主流和支流。“十一五”以來,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有所好轉,大氣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持續下降。但同時要看到,當前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較大,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仍很突出,大氣環境形勢嚴峻。
(5)辦事情要善于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僅從行政區劃的角度考慮單個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已難以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因此,樹立整體觀念,實施區域聯防聯控戰略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
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應切實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切實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近年來,我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已取得明顯成效,但環境保護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為此,政府必須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打好提升空氣質量攻堅戰,使其惠及百姓,造福于民。
(2)政府作為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根本利益的捍衛者,必須貫徹對人民負責的原則。讓廣大群眾呼吸清潔的空氣,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政府把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切實抓緊抓好,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宜居安康的環境。
(3)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權和監督權;人民政協具有參政議政的職能。出席今年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度關注PM2.5,大家紛紛建言獻策。人大代表針對實施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問題向人大提交議案,行使了提案權;政協委員針對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建言獻策,為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作出了貢獻。
(4)公民要自覺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保護環境、改善空氣質量,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要加強科學宣傳和教育引導,增強公眾環保意識,落實公民的環保責任,大力倡導和踐行綠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
高考政治考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歷年高考政治考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