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及其形態知識點
為了幫助大家能夠對自己多學的知識點有所鞏固,下文整理了2017年高考政治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唯心主義
主張
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它包括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把主體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例如:莊子(萬事于我為人)、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笛卡爾(我思故我在)、貝克萊(存在即是被感知)等。
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法則、眾生業力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指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有神論都是客觀唯心主義。例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朱熹(理在事先)、黑格爾(存在即是合理、世界史上帝意志的創造物)。
唯物主義
主張
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客觀世界獨立于意識之外,主觀能動性區別于其它生命意識。它包括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
樸素唯物主義
把某種或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是世界的物質本原和統一的物質基礎。如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萬物生于水,又復歸于水,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
機械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解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學派。
辯證唯物主義
由辯證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認識論三部分組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它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以上就是育路網的編輯為各位考生帶來的高考政治知識點,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7年高考政治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及其形態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