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頓第三定律》知識點歸納
一、必過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
1、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理解要點: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已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質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疊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這應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區別。
(5)區分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共同點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同點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作用力反
2.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
(1)確定研究對象;
(2)采用隔離法分析其他物體對研究對象的作用力;
(3)按照先重力,然后環繞物體一周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并逐個分析這些物體對研究對象的彈力和摩擦力
(4)畫物體受力圖,沒有特別要求,則畫示意圖即可。
3.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稱物體處于超重。處于超重狀態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的重力,即F=mg+ma.;
(2)失重: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稱物體處于失重。處于失重狀態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N(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的重力mg,即FN=mg-ma,當a=g時,FN=0,即物體處于完全失重。
4、牛頓定律的適用范圍:
(1)只適用于研究慣性系中運動與力的關系,不能用于非慣性系;
(2)只適用于解決宏觀物體的低速運動問題,不能用來處理高速運動問題;
(3)只適用于宏觀物體,一般不適用微觀粒子。
5、牛頓第三定律講述的是兩個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必須遵循的規律。這對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實驗結論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作用與反作用是相對而言的,總是成對出現的,具有四同:即同時發生、存在、消失、同性質。(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絕不會是彈力或重力。)
(2)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于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不能抵消各自產生各自的效果,(F = m1a1, F ? = m2a2)不存在相互平衡問題。而平衡力可以抵消也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
(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與相互作用的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無論物體處于靜止、作勻速運動,或變速運動,此定律總是成立的。
(4)必須弄清:拔河、跳高或馬拉車。 如果拔河:甲隊能占勝乙隊是由于甲隊對乙隊的拉力大于乙隊受到的摩擦力,而甲隊對乙隊的拉力和乙隊對甲隊的拉力是一對作用反作用力。同理跳高是人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人只所以能跳起來,是地對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受到的
重力。
(5)應指出的是應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問題最易出錯。
(責任編輯:康彥林)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高一物理:《牛頓第三定律》知識點歸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