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復習資料拿來主義
1.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
參考:“送去主義”與“閉關主義”有著內在的歷史的聯系,而且二者一脈相承,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解析:清王朝的“閉關主義”盲目排外,與世隔絕,“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結果使中國處于腐敗落后的境地,最終在別人的槍炮面前,“碰了一串釘子”,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閉關自守”的“大門”早就沒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閉關主義”走向另一個極端“送去主義”。二者都是腐朽、落后、反動本質的反映。
2.“送去主義”表現在很多方面,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
參考:送古董、送畫、送活人。
解析:這些東西決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榮。作者在列舉這幾個事例時,字里行間充滿了辛辣的諷刺、無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因為本文論述的中心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問題,所以用“單是”一詞將列舉重點集中在“學藝方面”,這樣選材才更準確,與中心一致。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
參考:因為“送去主義”有著嚴重的后果,高中歷史,其實質是亡國滅種。
解析:(1)第1、2段所論,現在實行的“送去主義”乃是一種“有往而無來”的行徑,它有悖于“禮尚往來”的交往原則。
(2)第3、4段所論,“送去主義”必然讓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讓我們的民族亡國滅種,讓我們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
(3)第6段所論是揭示“送來”的危害性。一味地聽憑“送來”,必然招致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鴉片”、“香粉”等已經充斥我們的市場,使中國更加殖民地化。這樣的現實教訓,我們應該吸取,銘記在心。
4.真正的拿來主義者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是什么?
參考:占有,挑選。
解析:先占有,后挑選。占有重要,挑選更重要。對于好的東西要吸收;對于有利有害的部分要區別對待,發揮其有用的作用;對于糟粕部分全部毀滅。
5.“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參考:對待外來文化的精華,要敢于吸收,做到物盡其用。
解析:“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表現了他的虛偽;“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說明要使之面向大眾,不能成為少數特權階層專享的奢侈品。
6.各用兩個字概括末段5句話的內容。
參考:態度,方法,結果,條件,意義。
解析:“總之,我們要拿來。”指出了態度;“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是談方法;“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是結果;“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談了實行“拿來主義”的人的條件;“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說明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意義。
常見誤區提醒
層次分析
全文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著重揭露“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徑,與一味“送去”針鋒相對,提出“拿來”。
第二部分(第3~5段)著重揭露送去者與“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系,辨明“拋來”與“拋給”的不同,提出“拿來主義”。
第三部分(第6~7段)著重揭露“送來者”的真面目,劃清“拿來”與“送來”的界限,提出“拿來主義”的要旨(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指出“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應是“占有”“挑選”和創造,最后得出結論。
可 以看出,作者在第一部分著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著重批判“送去”和“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系;第三部分著重批判“送來”。這三個部 分以破為主,批判逐層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舉“送來”的貨色與第一部分列舉“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相呼應,文章從“送去”“送來”兩個角度證明實行 “拿來主義”的必要性,也便于讀者對“送去”“送來”加以比較。
文章的前三個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來”,第二部分提出“拿來主義”,第三部分闡述“拿來主義”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論點。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為主,立中有破,對“拿來主義”作了正面的分析,對論點用比喻進行正面的、直接的、具體的闡述。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語文:復習資料拿來主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