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解題技巧:人文地理復習策略
這篇高二地理解題技巧為同學們提供了一些人文地理的復習方法,并預測了高考的命題趨勢,希望同學們好好閱讀。
人文地理高考命題趨勢
1.對于人文地理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常與自然地理或區域地理綜合考查,關注區域人文特征和區域發展,強調理論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例如2014年全國文綜卷Ⅰ39 題、全國文綜卷Ⅱ37題、北京卷36題、天津文綜卷36與39題、上海地理卷25,33與35題、廣東地理卷5與35題、四川文綜卷36題、江蘇地理卷 31題等都是以各種區域圖為背景進行考查自然與人文地理,突出對區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2.材料緊密結合熱點問題,以新穎的圖表、文字為素材,考查考生對人文地理重要原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如全國文綜卷Ⅱ37題以緬甸遷都為背景、上海地理卷33,35題以“珠三角”為背景、四川文綜卷10、11題以新穎的圖為背景、江蘇地理卷9題以風玫瑰圖為背景進行考查等。
3.尤其強調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等。
4.從技能和能力要求來看,人文地理內容更重視圖表閱讀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歸納綜合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運用學科術語進行表達的能力。
人文地理復習策略
1.抓核心,構建知識體系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并不難,但內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點,因此在復習方法與策略上,應抓住核心知識。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為核心,揭示人類活動的地域空間形態,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區位、地域類型及可持續發展,而區位理論是人文地理學的核心,該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突出,能夠有效考查獲取信息、分析遷移、解決問題等的能力,所以學會運用區位理論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是人文地理學習的主要目標。人文地理類在教材上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下);高中地理(選修一、選修二),其中,有一條明顯的線索貫穿其中,這就是“區位”。從農業、工業、城市、交通、商業、到旅游景點、地緣政治區位,把人文地理各章節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人文地理部分的“靈魂”。從復習設計的角度而言,重在一個理清理清脈絡,構建知識體系,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達到知識的優化,能力的升華。
2.掌握人文規律和原理
人文地理規律和原理主要包括農業、工業、城市、交通、商業、旅游點等布局原理;區域合作與競爭關系原理、環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規律、原理對人文地理學習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3.時間上合理安排
人文地理復習的時間安排宜放在后階段。一般先復習自然地理、區域地理,然后再復習人文地理,因為對于人文地理問題的分析往往是綜合性的。
4.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
人文地理環境及人文地理現象都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因此,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進行分析。如城市在形成之初的主導區位因素,與城市形成和發展起來后影響其繼續發展的主導因素肯定是不一樣的;又如一個工業區形成之初的主導因素,會隨著工業區的發展壯大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以前的區位優勢,可能變成工業區繼續發展的劣勢,而一些新的區位優勢又會不斷顯現出來,“原料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而市場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體現了這一方面。
5.剖析典型案例,進行發散性思維,做到舉一反三
許多人文地理試題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所以試題往往不限于書本知識、不限制考生的思維,而是任由考生的思維發展。所以,應結合課本中對某一具體案例的分析,去思考實際問題,并且盡量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問題,掌握一定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如在學過了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之后,要聯系我國的牧業,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對我國放牧業的發展有哪些借鑒意義。
6.總結試題的解題規律
(1)人文地理試題應重點分析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對于工業問題要注意原料產地、工廠、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注意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分析環境問題時,要注意環境問題主要分為兩大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主要思路包括分析其現狀、成因、危害及解決措施等方面。
(2)對所給材料進行歸納、提煉信息
一般而言,高考題中所給的任何一個文字都是有用的,切不可輕易放過,對于總量較多的文字,也應認真閱讀,找出這段信息到底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其中哪些信息是解題必不可少的,甚至于本身就是試題答案;還要注意題中的關鍵字或隱含信息;其次要正確地進行圖文轉換,對于題目所給出的各種圖示信息,要能夠結合圖名、圖例、圖中所標注的文字等獲取有效的信息。
高二地理解題技巧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大家能夠準確把握其中的命題趨勢,對于學習方法要勤學巧記,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績!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地理解題技巧:人文地理復習策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