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介紹
安徽大學(AnhuiUniversity)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作為安徽現代高等教育開端,學校1928年創建于當時省會安慶市。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并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幾經調整,學校于1956年遷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復招生。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學校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尤其是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建設行列之后,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2007年11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目前,學校正全力推進“211工程”三期建設。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校園面積達3200余畝,建筑面積110余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2億元,館藏圖書280余萬冊。現有教職工2547人,其中教學人員1494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者800余人;有兼聘院士及兼聘特聘教授28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12人,5人入尋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名入尋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席教授,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26名,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44人,97人入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64人入選安徽省高校“十五”優秀人才計劃,3人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人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在校生規模約35000人:其中研究生5038人,本科生20298人,專科生1095人。
學校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23個院(系),74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現有漢語言文字學和計算機應用技術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有4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2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和地方建設輸送近20萬名優秀畢業生。學校分別與17個地市簽訂了多層次的校市科技合作協議,與2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與120多家企業保持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已成為研究與解決安徽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主要基地。學校是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為外交部輸送了眾多專門人才。學校是國家公布的華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美、英、德、日等國家和地區的92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智利圣托馬斯大學、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大學、阿塞拜疆的巴庫大學合作設立孔子學院。
學校目前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鮮明、辦學條件一流,已成為安徽省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和區域創新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在國內高校居于先進地位、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知名學府。
在“至誠至堅,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安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使得學校的建設發展不斷向前推進。面向未來,安徽大學奮發圖強、開拓創新,正朝著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穩步前進!
以下是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介紹:
新聞傳播學類(本科)
(本科,按“新聞傳播學類”招生,兩年后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系統地掌握扎實的新聞與傳播學理論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具有從事新聞和宣傳工作的合理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聞工作的各種技能,同時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面,具有較強的采、編、寫等實際動手能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聞與傳播領域的應用與研究型專門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絡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攝影基礎、實用現代漢語、中國文學作品鑒賞、外國文學作品鑒賞、應用寫作、自然科學概論、社會科學基礎理論、廣告學概論。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評論、社會學、深度報道研究、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媒介經營管理、馬克思新聞學論著選讀、新聞攝影、分類新聞寫作、當代中國新聞事業
就業去向:報社、電臺、電視臺、出版部門、網站、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責任編輯:康新林)
分享“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介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