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摘要】高中如何復習一直都是學生們關注的話題,下面是育路編輯為大家準備的高二政治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原因:
1.與資本主義不同:
(1)社會生產目的: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人與人的關系:平等勞動關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
2.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產生的社會成員之間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為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生產關系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國有經濟:
1.外沿:國有自然資源,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
2.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和國民經濟領導力量
3.主導作用體現在控制力上:
(1)對國民經濟命脈占支配地位→保證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
(2)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4.主導作用的意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經濟命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5.國有經濟比重下降,但只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國家控制經濟命脈,就不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性質
6.主導作用實現方式: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
集體經濟:
1.地位:公有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2.優越性:
(1)把分散的生產資料組織起來,有助于克服個體經濟力量單薄,無力地與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弱點
(2)集體經濟組織是獨立的經濟單位,有充分的自主權,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對市場有較強的適應性,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則得以實現
(2)吸收社會分散資金
(3)緩解就業壓力
(4)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收入
4.農村集體經濟: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1)集體和農戶兩個經營層次
(2)實行雙層經營體制的理由:銅我國總體水平低相適應,避免過去大規模經營造成的弊端;適應農業生產特點
(3)內容:a.一方面,在堅持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農戶與集體簽訂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產任務,并根據勞動成果取得勞動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體統一經營和分散經營結合起來,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
(4)優越性:發揮了集體的優越性和個人的積極性,既能適應分散的小規模經營,又能適應相對集中的規模經營
(5)作用: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6)家庭承包是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雙層經營體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經濟:
1.含義: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和經營的所有制形式
2.股份制企業的性質取決于與它相適應得的社會制度和控股權在誰手里
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
1.原因:社會化大生產程度有不同層次,生產水平多層次決定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性
2.作用:(1)有利于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2)有力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有關于高二政治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就為您介紹完了,編輯老師將第一時間為您整理全國考試資訊信息,供大家參考!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知識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