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我國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的教育和科研中心,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合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是我國地球科學最高學府和地學人才的搖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中央部屬高校,由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共同建設,現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列入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56所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國家“111計劃”成員高校之一,是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體、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專業(工程地質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掌握工程力學、巖土力學、工程地質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工程項目的勘察、評價、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市政建筑、水利水電、交通工程等領域的工程勘察、地基處理、地質災害防治、評價、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力學、巖土力學,礦物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工程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通過課程設計、試驗儀器操作和現場實習等方面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具有解決與各類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從事工程建設的勘察、評價、設計、施工、管理、研究和規劃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力學、地質學、地質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巖體力學、礦物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基礎工程學、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工程地質實習、專業實習或生產實習、基礎工程設計、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30周左右。
主要專業實驗:材料力學實驗、建筑材料實驗、巖土測試試驗等。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辦學特色:以地質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為依托,工程地質方向為優勢,著重解決與各類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工程問題、巖土技術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經濟合理地進行環境地質評價和工程技術設計。
就業領域:巖土工程與基礎工程、水利電力勘察設計、交通規劃勘察設計、冶金礦山工程、建筑工程設計施工監理、房地產與物業管理,就業形勢極好。
地質工程專業(巖土鉆掘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巖石力學、土力學、基礎工程設計及施工、巖土鉆掘設備及工藝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在市政、交通、水電、資源能源勘查等單位從事各類基礎工程或資源能源勘察、設計、施工與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地質學基礎、工程地質學、巖石力學、土力學、基礎工程設計及施工、巖土鉆掘設備及工藝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良好訓練,具有基礎工程、資源能源勘查勘察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
主干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巖土工程。
主要課程:地質學基礎、工程地質學、土力學、巖石力學、巖土工程勘察、基礎工程設計與施工、巖土鉆掘設備與工藝等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地質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34周。
主要專業實驗:常見礦巖鑒定、巖土力學性質測試試驗、基礎工程設計中的力學試驗、基礎工程施工中各種工法的試驗、巖土鉆掘設備及工藝等。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巖土工程、石油工程(鉆井)。
辦學特色:以國家級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為依托,從地質學、土力學、巖石力學、基礎工程設計及施工、巖土鉆掘設備與工藝等多方面給學生打下寬厚的基礎,注重實踐環節,使培養的學生具備研究和解決地質工程與巖土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業領域:市政、交通、水利、地質、油氣等領域的工程勘察、基礎設計、施工、管理及與巖土鉆掘機具相關的設計、生產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
(責任編輯:王朝輝)
分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