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科技革命考點講解

2017-03-18 13:52:23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考歷史科技革命考點專講:

  歷史: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棉紡織業開始發明和使用機器,此后機器生產擴展到采煤、冶金、交通運輸等各行業。特別是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機于1785年投入使用以后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這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的基礎;產生了近代兩大對立階級;把勞動力從農村引向城市,開始了城市化進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大肆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拓展殖民地,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落后,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此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以科學家發明為主;多國發明相互推動;日本等國同時利用兩次工業革命成果。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等高新技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既是由于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由于社會的需要,特別是各國對科學技術迫切需求的結果。此次科技革命是以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理論和生產技術相互促進,各個領域相互滲透為特點。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產力的發展不再依靠勞動強度,而主要依靠提高生產技術。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促進了社會生產結構變化,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和科技競爭。

  政治:體現的哲學道理:人類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利用規律,改造世界,創造世界。

  聯系時政如:關于人類基因研究的材料情況、衛星發射、新藥研制、現代化工程建設成就等,充分說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理解我國貫徹落實的“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大力培養和積極引進人才,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的重大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高考歷史科技革命考點講解”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亚洲日韩在线视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观看 | 精品免费人成视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