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高考地理第一輪備考大氣環境問題知識點

2017-03-24 10:06:47 來源:精品學習網

  大氣環境是指生物賴以生存的空氣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以下是大氣環境問題知識點,請考生及時學習閱讀。

  大氣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是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酸雨及臭氧層空洞三大全球性環境問題。

  (1)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烴化合物等。總體上講,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在全球氣候變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是:a.海水膨脹和兩極冰雪消融,導致海面上升,使許多沿海低地被淹;b.全球許多地區的降水和干濕狀況發生變化,迫使人類調整或改變生產或生活方式,造成重大損失。對策主要有:a.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等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b.保護森林,植樹造林;c.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2)臭氧層空洞:氟氯烴化合物在工業革命前的大氣中是沒有的。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排放以來,大氣中氟氯烴化合物的濃度迅速上升。它上升到平流層后,通過光化學反應大量消耗臭氧。這一現象在南極上空表現尤為明顯,形成“臭氧空洞”。其它地區的臭氧也在減少。臭氧減少,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增加,人類皮膚癌發病率上升,同時也會對農作物及動植物造成危害;

  (3)酸雨:人們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酸雨主要是人們向大氣排放的酸性氣體(二氧化硫、氧化氮)與空氣中的水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或硝酸,并隨雨水降落地面而形成的。自然狀態的大氣中是沒有酸性氣體的,空氣中的酸性氣體主要來自于工業生產。例如二氧化硫,主要來自燃燒煤炭、石油。我國的酸雨大多是硫酸型酸雨。酸雨不僅使河湖酸化,影響水生動植物,還會導致土壤酸化,危害農作物生長;同時它還會影響人體健康;腐蝕建筑物、文物古跡等。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徑是減少人為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因此發展煤炭的清潔燃燒技術、開發新能源,對廢氣中的硫資源進行綜合回收利用等是控制酸雨的有效措施。

  (4)光化學煙霧:礦物燃料燃燒和汽車尾氣(特別是后者)排放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它們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產生臭氧、醛類、過氧硝酸乙酰等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會降低大氣能見度,刺激人的眼、鼻、喉,使人頭痛嘔吐,并對植物產生危害。

  大氣環境問題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些,育路網希望考生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盤點高考地理第一輪備考大氣環境問題知識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看国产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 性网站性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