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知識點

2017-04-11 09:16:12 來源:精品學習網

  歷史能使人認清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向,形成樂觀進取的人生觀,有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育路網為大家推薦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知識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 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

  文藝復興的背景:

  (1)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城巾。在激烈的競爭中紛紛采取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造財富,他們重視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營手段創造財富。

  (3)教會嚴格控制著文化思想的發展。

  二、文藝復興

  1、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2核心:人文土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表現:首先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來。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們和薄伽丘一起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但丁在他的長詩《神曲》中,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杰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

  5、文藝復興的擴展:

  16世紀以后,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要求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強烈。

  (2)天主教會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勢力很大,教會不僅在精神上統治著德意志,還從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財富,德意志因此被稱為“教皇的奶牛”。

  (3)羅馬教皇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出售贖罪券,激化了矛盾。

  2、馬丁•路德改革:

  (1)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謊謬,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無需購買贖罪券。他主張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

  (3)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許多地方興起,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這些教派統稱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否定羅馬教廷的權威,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知識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天堂精品一区在线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 | 日韩AV综合AV一区 | 自拍视频在线看伦 | 亚洲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