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知識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 以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知識點,請考生學習。
一是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時期(1949~1978年)。
1953年我國開始實行“一五”計劃,經濟建設拉開帷幕,與此同時開始了三大改造,在以后探索過程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曲折失誤。
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改革開放拉開了帷幕。此后我國對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外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新格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征。
1.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愿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運用包括市場在內的各種調節手段,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3.在宏觀調控上,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一、對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的理解。
1.“全方位”:就是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
2.“多層次”:就是指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沿邊城市以及內陸地區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
3.“寬領域”:不僅在經濟領域,也涉及到保險、郵電通信等服務貿易以及環保、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開放。
二、當今中國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開放”的主要區別。
1.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國的開放是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下被迫開放的;當今的開放是在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實行的。
2.內容:舊中國的“開放”是西方列強以武裝入侵為手段,后又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開辟通商口岸、降低關稅等;當今中國的開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目的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
3.影響:舊中國的“開放”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當今中國的開放將能夠大大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知識點的內容就為考生分享到這里,更多精彩內容請考生繼續關注育路網。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歷史復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