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匯總(3)

2017-04-16 21:18:33 來源:考試吧

  241 理想土壤成分的體積分數 礦物質(45)、有機質(5)、水分(20-30)和空氣(20-30)

  242 土壤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是人類從事農業生產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243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導作用改造成土母質(有機質的積累、養分元素的富集)

  244 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 陸地環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整體性(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

  246 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 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常綠硬葉林)、溫帶、寒帶

  247 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沿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熱量為基礎)

  248 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從沿海向內陸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水分為基礎)

  249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從山麓到山頂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水熱狀況)

  250 陸地自然資源在人地關系中的重要作用 ①開發自然資源②生產與消費產品③排放廢棄物④改造陸地環境

  251 陸地自然資源的分類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

  252 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和規律①總量有限②潛力無限③分布的規律性④組成的整體性

  253 能源資源的分類 常規能源、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核能)

  254 陸地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255 能源資源對人類社會發展巨大作用①柴草時代②煤炭時代③石油時代④新能源時代256 地震的構造 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線

  257 兩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258 地震震級的大小三級以下為微震、五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每增一級能量增大30倍

  259 火山的分類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 滑坡的成因 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

  261 泥石流的成因 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飽含泥沙、石塊、礫石等

  262 原發性地質災害誘發其他災害地震誘發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等

  263 人類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破壞植被誘發滑坡、泥石流等

  264 地質災害的防御措施 ①建立監測預警系統②加強管理③實施預防措施④開展宣傳教育

  265 農業生產的特點 ①地域性②季節性和周期性

  266 農業的投入因素 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267 農業按生產對象分類 農、林、牧、副、漁(混合農業)

  268 農業按投入分類 粗放農業、密集農業

  269 農業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商品農業

  270 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氣候光、熱、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271 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市場(郊區農業)、交通運輸(地域擴展)、政策(商品基地)

  272 人類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①培育良種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溫室④修筑梯田⑤噴灌

  273 市場、交通及技術的發展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①供求關系②保鮮冷藏技術③區域專業化生產

  274 世界水稻種植業的主要分布地 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75 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 ①小農經營②單產高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276 世界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地 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

  277 大牧場放牧業的形成條件分析(潘帕斯) 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278 阿根廷促進牧牛業的主要措施 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③開辟水源④種植飼料

  279 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征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280 商品谷物農業的主要分布地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281 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實例分析(美國) ①自然條件②交通運輸③地廣人稀④工業基礎⑤科技

  282 世界主要的混合農業生產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農業

  284 混合農業的分布地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

  285 混合農業的發展優勢及實例分析(澳大利亞) ①生態農業②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活③市場適應性好

  286 工業的投入因素 土地、水源、勞動力、資金、能源、原料、科技

  287 工業的產出 產品和三廢

  288 工業投入要素與工業發展類型的關系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289 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發展的影響 ①原料種類和利用率②勞動力的數量、體力、知識、技術

  290 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技術

  291 五種區位因素指向型工業 原料、市場、動力、廉價勞動力、技術指向型

  292 原料、交通運輸、信息和勞動力對工業區位影響的變化 ①替代,減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達,重要④自動化,勞動力素質

  293 社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①國防②政策③個人偏好④工業慣性

  294 環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水污染(河流下游),風污染(下風向)

  295 企業增長的戰略 ①橫向一體化②縱向一體化③多樣化

  296 企業空間發展的特點 ①由近及遠擴張②由大市場至小市場擴張

  297 跨國公司的空間發展過程 ①代理商②銷售公司③組裝公司④生產公司⑤研發機構⑥全球經濟

  298 工業企業之間的聯系 ①生產的聯系②非生產的聯系③信息的聯系

  299 工業集聚的優勢 ①共享基礎設施②交流協作③降低運費④擴大總體生產能力

  300 工業分散的原因 ①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小②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

  301 工業地域的形成原因 ①自發形成②規劃形成

  302 不同發育程度工業地域的不同特點 ①發育低(食品工業)②發育高(鋼鐵工業、石油化工、機械制造)

  303 傳統工業區的區位特點分析(魯爾區) ①煤炭資源豐富②鐵礦區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場廣闊

  304 魯爾區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305 魯爾工業區的綜合整治 ①發展新興工業②調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發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306 意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①中小企業②輕工業③生產分散④資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業化

  307 高技術工業的特點 ①人員高水平②增長速度快③研發費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場

  308 美國“硅谷”發展的主要因素 ①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③教育發達④便捷交通⑤軍事訂貨

  309 聚落的形成 人類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動到穩定,逐步確立了鄉村聚落

  310 村落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①圓形或多邊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帶狀村落(沿河道)

  311 古代城市出現的基本條件 ①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②勞動分工促進了城市的出現 312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點 一些大河沖積平原,農耕業發展早的地區。

  313 著名古代城市發源地①美索不達米亞②尼羅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黃河長江中下游

  314 地形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①大多數在平原②熱帶在高原③山區在谷地或低地

  315 美國三大城市帶 ①波士頓-紐約-華盛頓②芝加哥-匹茲堡③舊金山-圣迭戈

  316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區 ①60°N以南的歐洲地區②東亞③美國東北部

  317 城市分布與氣候的密切關系 ①適度的降水,又有適中的氣溫②干旱、高寒、濕熱區為稀少區

  318 中國特大城市分布 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沒有大城市的省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319 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①供水②運輸③軍事防衛

  320 礦產資源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①煤炭②鐵礦③石油④有色金屬

  321 交通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①現代:沿海、沿江、沿線②古代:河流、大道的匯合處

  322 政治、軍事、宗教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①經濟中心②政治中心③軍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323 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①軍事、宗教(減弱)②交通、自然資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324 城市化的含義 指人口向城市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325 城市化的作用 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②縮小城鄉差別

  326 城市化的主要標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327 世界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①產業革命前(緩慢)②二戰前(加快)③二戰后(空前)

  328 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 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329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 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發展不合理

  330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 ①環境質量下降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③就業困難

  331 上海市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條件③治理環境

  332 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①鐵路(量大)②公路(靈活)③水路(廉價)④航空(快)⑤管道(連續)

  333 亞歐大陸橋 ①西伯利亞大鐵路(海參崴-莫斯科)②連云港-鹿特丹

  334 世界主要航海線 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蘇伊士運河③巴拿馬運河④北太平洋

  335 郵政通信的主要任務及特點利用交通運輸工具傳遞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

  336 電信通信的主要任務及特點 利用電磁系統,傳遞符號、文字、圖像和語言。易受地形影響

  337 商業活動的主要環節 ①收購②儲存、調運③銷售

  338 影響鐵路建設的主要區位因素 經濟、社會(決定性因素);技術、自然。

  339 建設京九鐵路的意義激活全國鐵路網,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經濟

  340 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平原地區要少占好地,山區要避開條件復雜的地段。

  341 內河航道網的組成內河航道網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運河組成的網絡系統

  342 港口的概念 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貨物和旅客集散的場所

  343 港口的區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條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經濟和社會條件腹地、城市)

  344 汽車站的區位因素 與市內干道系統及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聯系

  345 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①自然條件(地形、地質條件)②綜合因素(用地、交通、環境)

  346 城市交通運輸的主要特點 ①點線面結合②流動方向和數量經常變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

  347 城市道路網規劃原則 ①便利出行②節約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條件④保護環境

  348 城市交通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①線路擁堵(合理規劃)②環境污染(減少尾氣技術、綠化、規劃)

  349 電子通信的發展 ①利用電話、電報②利用計算機(聲音、圖像、文字和數字)

  350 信息高速公路 集電話、電視、電腦于一體,傳輸圖、文、聲、像等的通信

  351 國際互聯網的影響發展最快、作用最大、影響最廣、公眾關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網絡

  352 國際互聯網的應用 ①開展電子商務②提供各種遠程服務③舉行電子會議

  353 商業中心的形成 商業活動的人流、商品流達到一定規模,就形成商業中心

  354 商業中心的功能 物資集聚、服務、商品流通

  355 商業街的區位選擇 ①以市場最優為原則(城市幾何中心)②交通最優為原則(沿線)

  356 商業小區的區位選擇 設在居民住宅區內

  357 商業網點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組織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因素的制約

  358 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各國間商品和勞務交換;國家之間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

  359 發達國家國際貿易的特點出口工業制成品、資本、技術以及少數農產品,進口燃料和原料

  360 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的特點 出口農礦初級產品,出口商品種類單一,處于不利地位

  361 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東京、香港

  362 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及模式圖 ①人類獲取物質和能量②消費活動排放廢棄物③環境反作用于人類

  363 環境問題的兩大類主要表現 ①環境污染②生態破壞

  364 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和有害物質,導致環境質量下降

  365 環境污染的種類 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噪聲、放射性、海洋污染等

  366 生態破壞產生的原因 由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環境退化,從而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

  367 生態破壞的影響 ①濫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質④過度捕獵

  368 城市環境問題和農村環境問題城市主要是環境污染;農村主要是生態破壞

  369 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嚴重的原因 ①發展和人口雙重壓力②經濟和技術水平低③發達國家轉移污染

  370 全球性環境問題 ①酸雨②國際河流污染③熱帶雨林的破壞④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

  371 世界人口增長狀況 ①產業革命前(緩慢)②二戰前(加快)③二戰后(猛長)④60年代放慢

  372 世界60億人口日 1999年10月12日

  373 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壓力超出環境供給資源和消化廢物的能力,造成資源和環境問題

  374 不合理利用資源對環境的影響導致自然資源的衰竭,生態系統的破壞,自然生產力下降

  375 環境問題的本質 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376 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 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謀求人地協調

  377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378 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生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系統

  379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基本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②持續性原則③共同性原則

  380 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的意義是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變革,是人類行為方式的變革

  381 清潔生產的全過程 ①原料開采②生產制造③消費使用④廢棄物處理

  382 中國古代的可持續發展思想 ①封山育林②定期開禁③休養生息

  383 中國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①龐大的人口壓力②資源短缺③深刻的環境危機

  384 中國《21世紀議程》的發布 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

  385 中國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意義 ①促進經濟發展②維護農業生態平衡③農業可持續發展

  386 生態農業采取的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②開展綜合利用③利用新能源

  387 比例尺 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388 方向 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經緯法

  389 圖例和注記 ①符號②文字與數字

  390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①山脊與山谷②陡坡與緩坡③斷崖

  391地形剖面圖的作圖法 ①建立橫座標②建立縱座標③畫出交點④連接成線

  392 疆域的四至點 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爾(73°E),烏蘇里江(135°E)

  393 陸疆和陸上鄰國 20000多千米。鄰國15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錫不越老緬)

  394 大陸海岸線 18000多千米。鴨綠江口至北侖河口

  395 隔海相望的國家 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96 領海和內海 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瓊州海峽。

  397 主要島嶼和半島 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

  398 三級行政區的劃分 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

  399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省會及位置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香港和澳門是特別行政區

  400 中國人口數量 12.95億(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億(2005年1月6日)

  401中國人口的突出特點 ①人口基數大②人口增長快

  402中國民族特點 大雜居、小聚居

  403 地形的主要特征 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404主要山脈及其分布 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南北走向

  405 四大高原 青藏(高寒)、內蒙古(平坦)、黃土(黃土)、云貴(崎嶇)

  406 四大盆地 塔里木(最大)、準噶爾(最北)、柴達木(最高)、四川盆地

  407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08 主要丘陵 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江南丘陵、東南沿海丘陵

  409 地形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氣候②交通③水力

  410 我國的溫度帶 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原高寒區

  411 冬、夏季氣溫分布的總特點 ①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②南北溫差小,全國普遍高溫

  412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 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413 雨帶的推移與降水的季節變化 5月(南嶺)、6月(長江流域)、78月(華北、東北)、9月回撤

  414我國的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

  415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16 我國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幅員遼闊地形復雜

  417 我國的災害性天氣 旱災、洪澇、寒潮、臺風

  418 我國的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的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200mm年等降水量線

  419 主要內流河 塔里木河

  420主要淡水湖 鄱陽湖(贛)、洞庭湖(湘)、太湖、洪澤湖(蘇)、巢湖(皖)

  421 主要咸水湖 青海湖(青)、納木錯(藏)

  422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含沙量、結冰期

  423 長江的源流概況 源頭(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劃分(宜昌、湖口)

  424 長江主要支流 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湘江、贛江、黃浦江

  425 長江的開發利用 葛洲壩、三峽、黃金水道

  426 黃河的源流概況 源頭(巴顏喀拉山)、上中下游劃分(河口、舊孟津)

  427 黃河的主要支流 汾河、渭河

  428 黃河的開發利用 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

  429 珠江水系 西江、北江、東江

  430 京杭運河 六省市(京、津、冀、魯、蘇、浙)、五大水系(海黃淮長錢)

  431 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量、運速、運價

  433 主要鐵路干線 5縱4橫3煤。(京滬,京九,京哈—京廣,太焦—焦柳,寶成-成昆。京包—包蘭—蘭青—青藏,隴海—蘭新,滬杭—浙贛-湘黔—貴昆,寧西。大秦,神黃,焦

  434 主要鐵路樞紐 北京、鄭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陽、寶雞、昆明等

  435 長江對外貿易港宜賓重慶、宜昌、武漢、九江、蕪湖、南京、張家港、南通、上海

  436 沿海十四個開放港口城市 大秦天、煙青連,南上寧溫,福廣湛北

  437 主要的商業中心 上海、北京、天津、沈陽、武漢、廣州、重慶、西安

  438 主要的旅游資源 自然風光、文化寶藏、革命圣地、民族風情

  439 世界海陸分布 陸地1.49億平方千米,海洋3.61億平方千米

  440 海底地形 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海溝、海嶺

  441 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 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

  442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面積前六位的國家、人口超一億的國家

  443 世界地理分區的位置和范圍 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

  444 世界主要國家、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445 主要熱點區域特征朝鮮半島自然—地形、氣候類型、河流、物產,韓國經濟

  446 東南亞自然經濟,地形地質(海嘯原因)氣候、物產、新加坡經濟

  447 波斯灣的石油和巴以爭端,交通、氣候、水資源、農業

  448 南極考察與南極的氣候、冰川、動物、臭氧層

  449 非洲問題 非洲的地形、氣候帶、動植物、礦產、環境和生態問題

  450 跨世紀的四大工程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區位 衰落的原因 振興措施西部大開發 西部資源 生態環境問題

 

  以上就是育路網的編輯為各位考生帶來的2017年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匯總,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責任編輯:盧雁明)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分享“2017年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匯總”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在线看片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婷婷五点开心六月综合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