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賞高考語文考題中的文學形象
"如何鑒賞高考語文考題中的文學形象"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這是游子周邦彥思鄉的理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楊萬里被大自然盛夏美景征服時的脫口吟唱。到此不妨來個假想:“曲曲折折的荷塘”和“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好比文學作品迤邐而舒展的情節,那么,“層層的葉子中間”“裊娜地開著的”荷花呢———恰似作品中優美的文學形象。
言歸正題,文學形象,簡稱形象,它是作家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經過藝術加工而創造出來的具體生動而又飽含著作者感情,具有概括性和審美意義的生活圖畫。
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以人物為主,謂之人物形象;少數敘事性文學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是以物為主,則稱藝術形象。
在抒情性作品中有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主體的景或物便是作者所著意塑造的形象,為了與人物形象有所區別,有時也稱這些形象為藝術形象。
鑒賞敘事性作品的人物形象或藝術形象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關注人物(藝術)本質的特征,明白刻畫的方法。
想了解人物性格就要從刻畫人物的方法入手。刻畫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又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其他還有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等等。了解刻畫人物的方法不是目的,高考不會在名詞術語上設置問題,準確理解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意義,這往往是高考命題者的用意所在。
2、統觀人物(藝術)形象的棱面,分析作品的情節。
敘事作品的情節總是服務于人物的塑造,因而,情節便是人物性格的形成、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史。閱讀鑒賞敘事作品的人物形象時,我們要注意:(1)情節設計是如何表現人物性格的;(2)深入理解情節發展如何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3)人物的行動和行動方式如何受人物獨特個性所決定。
3、透視人物(藝術)形象的背景,賞析事件的環境。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情節發生與展開的場所。成功的人物塑造都有成功的環境描寫,成功的環境描寫為人物塑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兩個方面。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它包括時代特征,社會風貌等。自然環境是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閱讀鑒賞敘事性作品時,要認真理解分析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對人物性格刻畫的表現作用。
鑒賞抒情性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如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則有以下幾種方法。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