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學作品閱讀8
"高考語文文學作品閱讀8"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解析]
步:定內容,定文體
1.定內容。題目——《江南的冬景》,讀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的開頭結尾部分,可知這篇文章正如題目,寫的是江南的冬景。讀作者——郁達夫,聯想學過的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從而略推本文的風格。
2.定文體。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確定,這篇文章是一篇寫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讀中,就要注意體會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點,從而確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定結構、定中心、定特點
3.定結構。本文的題目是“江南的冬景”,開頭寫的卻是北國的冬景,接著寫江南的冬景之美,從地質到河港到中冬景的變化。即:北國之冬景——江南的冬景:地質,河港,中冬景的變化。
4.定中心。文章中并無直接地抒發感情的句子,但從作者對景色的描寫中,能夠體會出作者對江南的冬景的喜愛之情,聯系《故都的秋》的描寫手法,可知這種喜愛之情就是文章的主旨。
5.定特點。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中,這就是本文的特點。
第三步:審題干、定區位;抓語詞、定重點;多聯想、定答案
1.(1)作者認為冬景有“一種特殊的情調”,如果用文中的兩個字來概括,應是_____。
[解析]A.審題干,定區位。找到需要找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最后。
B.抓語詞,定特點。讀句子“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這是一個判斷句,抓住其中“便是”這個詞,答案顯然就在其后面。
C.多聯想,定答案。根據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數問題,確定答案為:明朗。
(2)作者說“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這一個境界”是一個怎樣的境界?(不超過20字)
[解析]A.審題干,定區位。找到原文,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句中有一個重要的指示代詞——“這一個”,這說明關于“怎樣的境界”的問題,應從前面的段落中去尋找。
B.抓語詞,定特點。①原句所在的第五個自然段的開頭句末尾有“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的句子,這其中的“悠閑”很顯然是關于“怎樣的境界”的問題的關鍵詞,畫出來。
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的后面都是描寫性的話,直到“你說還夠不夠悠閑”,顯然都是在解說“悠閑”的,沒有重點詞。而接下來的一句“若再要點景致進去……”中有“再”.則說明后面的“景致”也是“境界”的一部分,將“景致”畫出。是什么景致呢,從后文看,地方——鄉村;時間——傍晚。則這種景致可總結為“鄉村晚景”。
③“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句中還有一個重點連詞“又是”,說明關于“境界”,前面應還有內容。到上一段中,我們可以找到與“境界”有關的一些語詞,分別畫出來,它們是“感不到歲時的肅殺”,“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
以上按文序畫出的重點語詞有:感不到歲時的肅殺、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悠閑、鄉村晚景(鄉村的傍晚景致)。
c.多聯想,定答案。根據以上的分析,將上面畫出的詞連詞成句,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最前面,注意字數問題,則得出答案:悠閑地、無肅殺、含蓄有生氣的鄉村晚景。
2.作者描寫江南的冬景,卻從北國的冬天寫起,這是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這樣安排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1)這是采用了_______的寫作手法。(不超過8字)
[解析]A.審題干,定區位。從題干中可知,作者描寫北國的冬天的內容在文章的開頭,且問的是寫作手法方面的。這就給了我們答題的方向,應從“北國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之間的關系著手找答案。
B.抓語詞,定特點。讀原文可知,寫北國在前,寫江南在后.且全文寫的是江南的冬景,“北國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之間不是平等關系,江南為主,北國為副。江南溫暖,北國寒冷。
C.多聯想,定答案。根據以上的分析,聯想前面關于文章表現手法的內容,可知這里采用的是襯托手法,且是襯托手法中的反襯。得出答案:襯托(反襯)。
(2)這樣安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5個字)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