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姓氏起源文化常識總結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以下是育路網整理的姓氏起源文化常識,請考生學習。
對于考究其來歷,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的時候,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0多種類別。
①以國名為氏。如齊、魯、晉、鄭、衛、陳、蔡、曹、許等。
②以封地(采邑)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蘇,岔生后代便姓蘇;晉國大夫畢萬于魏,其后世子孫以魏為氏。展禽(魯孝公兒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
③以官名為氏。晉國的荀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里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以司城為氏。司徒、司馬、司空、司寇也是此類。
④以職業(技藝)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⑤以出生地、居住地為氏。這類姓氏中,一般都帶邱、郭、門、鄉、閭、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點。
⑥以同周王或諸侯血緣關系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稱公子喜,其孫舍之稱公孫舍之。
⑦以祖輩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祖父之字為其氏。如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鄭國公子偃,字子游,其孫便姓游。周平王有庶子字林開,其后代以林為姓。
⑧直接承襲姓為氏;⑨天子賜氏;⑩以次第為氏;⑾古代少數民族帶來的姓氏;⑿以謚號為氏;⒀因賜姓、避諱而改氏等。
【例1】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時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字,則孟孫叔孫;氏于居,則東門北郭。”由此推論,司馬、司徒等姓氏應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謚號 D.行業
【答案】A
【考點】本題考查古文化常識姓氏的起源。
【解析】題干的意思:以國名為氏,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吳、秦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以居住地為姓,如東門、北郭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而對于司馬、司徒等字詞則屬于古代的官職,所以這些姓氏是以官職為氏。故本題選擇A項。
【例2】 關于中國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謚,則文武成宣……氏于事,則巫乙匠陶。”由此類推,王、侯、公孫等姓氏應源自
A.族號 B.邑名
C.爵號 D.官名
【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古文化常識,姓氏的起源。
【解析】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0多種類別。那么,如題干所示:以國名為氏,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吳、秦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氏于謚,如文武、成宣等字,表示以謚號為氏;而對于王、侯、公孫等字詞都屬于對有功之臣所封的爵位名稱,所以這些姓氏是以爵位為氏。故本題選擇C項。
姓氏起源文化常識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些,育路網希望對大家提高成績有幫助。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高考歷史姓氏起源文化常識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