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神奇的貨幣知識點歸納
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貨幣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以下是育路網整理的神奇的貨幣知識點,請考生認真閱讀。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1)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必須具備的條件:
A、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須用于交換,不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不是商品,交換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離不開流通領域,一旦進入消費領域就成為消費品,不再是商品。
(3)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自然屬性--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社會屬性--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1、勞動產品不一定有價值,因為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因為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價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價值
☆兩者關系:對立統一統一:同時存在商品中,商品是兩者的統一體。
對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兩個屬性。
2、、貨幣的含義、本質、職能、貨幣流通規律。
(1)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這里講的貨幣是指有價值的金屬貨幣)。
★(2)本質: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①一般等價物是指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
②貴金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點: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損、便于保存和攜帶等。
★(3)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
①價值尺度:A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價值尺度;B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只需要觀念中的貨幣表示即可,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C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
②流通手段:A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B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需要現實的貨幣,而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C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
(4)其它職能:貨幣除了基本職能外還充當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注: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的職能。
(5)貨幣流通規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
★3、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國家有權發行紙幣,有權規定紙幣的面值與發行數量,但不能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也不能任意發行紙幣。
★(2)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紙幣發行量小于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造成通貨緊縮。
注:通貨膨脹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兩者共同的根源都在于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和不平衡,兩者共同的后果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秩序,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應對。
神奇的貨幣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些,育路網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神奇的貨幣知識點歸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