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點

2017-04-27 14:00:37 來源:精品學習網

  蘇聯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模式,它的關鍵要害在于樹立個人崇拜。以下是育路網整理的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點,希望對大家復習有幫助。

  蘇俄(或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探索的經濟發展道路有那些?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后形勢嚴峻:國內反革命勢力活動猖獗;

  國外英、法、美、日等國武裝干涉

  目的: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鞏固蘇維埃政權

  內容:實行余糧收集制;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

  結果:戰勝了敵人,鞏固了政權

  評價:這一政策實施,粉碎了國內外敵人的武裝進攻,保障了蘇維埃政權在軍事上的勝利;同時它又是布爾什維克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一種嘗試。但實踐證明它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只是戰爭環境下迫不得已的應急措施。

  (2)新經濟政策

  ①背景(即★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國內戰爭結束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弊端日益顯現,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2月蘇俄一海軍基地發生兵變,迫使列寧等領導人決定調整政策。

  ②標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決議,標志著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

  ③內容:農業方面,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工業方面,解除中小企業的國有化,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

  商業方面,允許自由貿易,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分配方面,廢除實物分配制。

  ④特點:一是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二是在以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

  ⑤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迅速恢復;有利于穩定政治形勢。

  新經濟政策是列寧等探索的一條適合俄國向建設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3)“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現:㈠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的發展提供基金);

  ①過程:通過實施兩個五年計劃,蘇聯迅速實現了工業化。

  ②結果:到1937年,蘇聯工業產量已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為后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

  ㈡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

  ★特點: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經濟體制;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經驗教訓:制定政策時一定要堅持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則;

  要從國情出發,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按適當比例平衡發展。

  ★評價功績:①國家迅速實現工業化;

  ②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弊端:①片面發展重工業,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②犧牲農民利益,挫傷他們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

  ③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壓制了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阻礙了蘇聯經濟的持續發展。

  ④成為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點,更多精彩內容請大家持續關注育路網。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在线 |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亚洲Av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99 | 亚洲国产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