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學作品閱讀3
"高考語文文學作品閱讀3"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散文閱讀鑒賞步驟
(1)要從整體上理解作品。整體把握散文,要先辨其類型是敘事、寫景,還是詠史;是托物言志,還是闡發人生哲理。次看話題,是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還是對個人生活的感悟;是就歷史作闡發,還是就現實作聯想。然后再逐段概括內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間的關系,梳理思路,進而對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框架形成明確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研究主要表達技巧和重要語句,并獲得正確的認識,這樣就可以看作對作品有了整體的理解,就可以進人答題狀態。
(2)要注意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就是通過對語言的辨別、比較、思索,正確把握語句的含義,另外,許多考查評價鑒賞表達技巧的題目也需要揣摩語言。
(3)要注意因果。因果聯系是世間普遍性的聯系。散文的形與神、情與景、內容與形式、主旨與材料等等,是近年來散文閱讀考查的重點所在。在考試中,考查因果關系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問“為什么”。對表現技巧和語言風格的賞析和評說,大都采用這一題型。
要答好這類題目,就要帶著問題到信息區域去,從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條分縷析的理性判斷,篩選出答題要點,再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組織文字作答。
(5)要注意對散文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要注意三點: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關鍵語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以及作者評述、詮釋的一些關鍵性的語言最能說明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其二就是必須整合此前對作品的形象分析、對結構和表現手法的揣摩,成為正確評價的依據;其三是必須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尤其是主題較為深刻,情感較為含蓄或象征意味很深的作品,聯系它所產生的社會背景就可能推斷出作者的創作意圖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長城》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要聯系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創作意圖。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