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氣旋和反氣旋(3)
這個概念模型的一個基本特點,在于它說明在氣旋發生發展過程中能量的轉換問題。在錮囚過程期間,最初范圍很大的暖空氣區域逐漸減小范圍,并被入侵的冷空氣所替代。在氣旋中心附近,整個大氣的中心是降低了,所以位能減小,但同時氣旋系統的動能卻增加了。J.Bjerknes和Solberg認為這種能量轉換作用適合于氣旋發生的過程。他們說,只有存在一定的氣團溫度對比(鋒面)的條件下,氣旋的動能才能增加,在氣旋變成完全錮囚的最后階段,氣旋不再發展,這被認為是由于氣旋中心附近氣團溫度對比已經減弱,沒有了有效位能的緣故。在這個階段所有的暖空氣都已經被抬升上去了,冷空氣下沉并在低層擴展到氣旋所占的整個區域。由于我們不能把氣旋完全作為一個動力學和熱力學的閉合系統,所以氣旋發展中的能量過程實際要復雜得多。
4.鋒面氣旋天氣
鋒面氣旋的天氣可以看成是以氣旋的空氣運動特征為背景的氣團天氣與鋒面天氣的綜合。
鋒面氣旋在對流層的中下層主要是輻合上升氣流占優勢,因此對應著云雨天氣。但由于上升氣流的強度和鋒面結構的不同,以及組成氣旋的冷、暖空氣隨季節和地區的差異,鋒面氣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很大的差異。要給出鋒面氣旋在各種情況下的具體天氣特征,確實是很難做到的。流型基本相同的天氣系統可以有差異很大的天氣分布。
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通過概念模型把云、降水分布與各種環流系統聯系起來,為預報提供一個大致輪廓,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具體因素,如考慮地形的影響、下墊面的特征、季節的變化、氣團的穩定性、水汽的多寡等等,加以修正。下面是鋒面氣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天氣模式(如圖4.18):
(1)初生階段
在鋒面氣旋的初生階段,一般強度較弱,上升運動不強,云和降水等壞天氣區域不大。在暖鋒前會形成云雨和連續性降水,能見度惡劣。云層厚的地方在氣旋波頂附近。當大氣層結不穩定時,暖鋒上還可以出現陣性降水。在冷鋒后,云和降水帶通常比暖鋒前要窄一些。
(2)發展階段
在鋒面氣旋發展階段,氣旋區域內的風速普遍增大,氣旋前部有暖鋒天氣特征,云系向前伸展很遠,靠近氣旋中心處云區最寬;離中心越遠,云區越窄。氣旋后部具有冷鋒后冷氣團的天氣特征。但夏季冷氣團中常有對流云發生。靠近氣旋中心的一段冷鋒移動較快,鋒前及地面鋒線附近為對流云及陣性降水。遠離氣旋中心的一段冷鋒一般處于高空槽后,移動緩慢,鋒后云雨區較寬。在氣旋的暖區部分,其天氣特點主要取決于暖區氣團的性質:如果是熱帶大陸氣團控制,由于空氣干燥,一般無降水,至多只有一些薄的云層;如果是熱帶海洋氣團控制,水汽充沛,則在層結穩定時出現層云或霧,層結不穩定時易有對流性天氣發展。在發展強的氣旋中,暖區可出現偏南大風,冷鋒后的冷區則可能出現西北大風,在干燥季節,伴隨大風會出現風沙,能見度變壞。
(3)錮囚階段
當鋒面氣旋發展到錮囚階段時,地面風速很大,輻合上升氣流加強,在水汽充沛時,云和降水范圍擴大,降水強度加劇,而云系比較對稱地分布在錮囚鋒兩側。
(4)衰亡階段
當氣旋進入衰亡階段后,云和降水開始減弱,云底抬高。以后隨著氣旋趨于減弱消失,云和降水也隨著逐漸消失。
以上討論的僅是氣旋天氣的大尺度特征。60年代以來,隨著雷達、衛星觀測的增多,人們發現氣旋的天氣遠不是那么簡單,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是云和降水具有中尺度結構,降水呈多帶分布。Hobbs等根據處于氣旋不同部位的特征,把雨帶分為六類:①暖鋒雨帶;②暖區雨帶;③寬冷鋒雨帶;④窄冷鋒雨帶;⑤鋒前冷雨帶;⑥鋒后雨帶
以上就是育路網的編輯為各位考生帶來的2017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