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考前復習的三大重點
考點內容有什么變化?復習需要注意什么?育路小編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考前復習的三大重點,希望為大家提供服務。
臨近高考復習更要講究方法,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績。筆者結合歷年考生在最后階段復習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自己的
教學實踐談幾點建議,希望對廣大考生和家長有所啟發。
一、備考策略
1、回歸教材 查漏補缺
同學們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要以課本知識為主,以練習為輔,對照《高考考試說明》,重溫教材夯實基礎才是根本。在這一階段,基礎知識的復習要側重宏觀,注重知識體系的特點,尤其要重視歷年高考的高頻考點,如大氣受熱過程、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地質作用、河流、等值線、區域特征等。
最后階段需要同學們將知識“內化”,根據自己的思路將知識系統梳理一遍,重新回歸教材,溫習錯題,查漏補缺以達到知識升華、能力升級。這一階段重新閱讀過去做過的各種練習題和考試卷是查漏補缺的最佳途徑,對過去做錯了的題目認真研究,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并及時補救。把一模二模做的所有的模擬考試卷子,加上近年來的高考試卷拿出來研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去研究答案。
2、重視圖表 反復閱讀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種語言,歷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重視對考生讀圖、用圖和繪圖能力的考查。同學們對地理圖表的復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綜合能力測試考核內容與要求》規定,已“將各種比例尺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作為高考的重點考核內容”。建議同學們在復習中對地圖應給予高度重視。
3、關注社會 聚焦熱點
回顧歷年高考試題不難發現,高考命題從來不回避社會熱點,而且常常以熱點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建議同學們將近年社會上發生的影響較大的事件以及長期以來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加以梳理,搞清這些熱點發生的地理背景,找出這些熱點的可考因素,各個擊破。
從歷年高考答卷情況分析,基礎不牢是丟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強、思維不活躍則是得不了高分的關鍵,因此在沖刺階段提高學科能力是決勝高考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的知識結構、靈活的圖表分析技能和良好的答題技巧是提升學科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關鍵因素。
二、答題策略
在考生出現的錯誤中,有近半數是由于審題不清、材料理解偏差的原因,因此降低非智力因素而導致的錯誤率是答題的關鍵。
1、讀懂題意:
高考試題是通過一定的文字表述(現代文、古文)或圖表、數據、漫畫等形式出現的,試題所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因此,考生必須具備從文字和圖表、數據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夠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運用,才能準確解決試題中所提出的問題。要達到這個要求,考生首先要認真閱讀試題,找出關鍵詞,準確把握題意,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
現代社會中,圖表、數據等在社會交流的媒體中大量使用,近年的高考試題表現出圖象、圖表信息量較大的特點。同時,對地理圖象、圖表系統的考查也是地理測試的一大特點,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象、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象、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例如圖前題干、圖名、圖例等重要信息,因為答案往往隱含在這些內容當中。
3、注意聯系:
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多角度、多視野、多層次把握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另外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考生可以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分或三分,這樣如果是八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4、準確表述:
對試題的信息材料進行邏輯分析后,要進行答案的構思,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非常重要環節。不少同學在平時復習時,這個方面訓練不夠,往往出現“眼高手低”、“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的情況,因此,考生在復習迎考的最后階段里,應該有意識地對自己思維過程的有序性、嚴密性加強訓練,并且要把語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在考試作答過程中,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準確。
育路網第一時間為您發布2017年高考地理考前復習的三大重點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地理考前復習的三大重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