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要及時做好戰術調整
"高考語文復習要及時做好戰術調整"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輕閱讀、重做題,造成一些考生現代文閱讀得分不高——語文:分配好“看”與“做”的時間
學生常常有這樣的煩惱:現代文閱讀“會看不會做”。實際上“會看”是表面現象,大多數學生只是停留在“認字”層面上,也就是說只是看懂了字面意思,并沒有真正看“懂”文字所承載的內在含義。
閱讀要得高分,考場上如何分配“看文章”與“做題目”的“時間比”很重要。只有在看“懂”文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對題目。但現實中,學生們往往是輕閱讀,重做題;快閱讀,慢做題。假如我們把“看文章”與“做題目”的時間重新調整一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做到“三個讀出”
現代文閱讀,考生要舍得在“看文章”上花時間,牢牢把握“三個讀出”:即讀出主旨,讀出結構,讀出語言。
看完文章連這篇文章在“寫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能夠做對題呢?一般來看,上海高考語文卷的篇文章側重的是說明、議論,所以涉及的是說明的“對象”,闡述的“觀點”;第二篇文章常常是文學作品中的散文,側重的是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態度”和“情感”。
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思維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作者的思路是通過文章最顯現的“結構”(主要是自然段落、句子)呈現出來的。我們閱讀時,一定要明白,這個“主旨(內容、觀點、情感)”是通過哪幾個層次逐步表達(表現)出來的。如果在閱讀時,不關注“結構”,那你基本上是在“云里霧里”看文章。
除了從宏觀上關注“主旨”和“結構”以外,還要關注文章的“語言”,尤其是“邏輯性”語言。一般情況下,“形象性”語言較易引起考生注意,而那些邏輯性語言卻常常被忽略。其實,邏輯性語言多與“結構”緊緊相連。文章中的“也”、“卻”、“又”、“不僅……而且”、“但是”、“如果”等字詞的運用,與文章的結構、作者的思路有著緊密聯系,也常常是命題者特別關注的地方。
要完成這些“閱讀任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除了仔細地讀,思考地讀以外,必須養成“圈劃著閱讀”的習慣。有了這樣的“前期工作”,再來做題,準確率會大大提高。
把握“六個重點”
此外,現代文閱讀還要牢牢把握“六個重點”:即語義與修辭、觀點與材料、開頭與結尾、原因與結果、作用與特點、文本與拓展。
語義與修辭:即對詞語的意義或修辭意義進行解釋,是現代文閱讀題中的“微觀”題,常常是必考題。這類題目答題的關鍵是“尋找題目和文章中的語言信息”。“語言信息”有直接感知的,也有間接感知的。尤其是那些隱含的、需要敏銳發覺的詞語,只有在細讀、慢讀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它們。
觀點與材料:“根據提供材料說出觀點”是現代文閱讀的常見題型。一般有三種情況,即觀點是上、下文中的某一句話;觀點是上、下文的某些內容的概括;觀點是上、下文全部內容的概括?忌“宏觀”的閱讀習慣。
開頭與結尾:好文章講究布局,講究呼應。布局、呼應的精妙處,也是命題者關注的地方?忌陂喿x文章時,要是始終顧“頭”顧“尾”,顧“左”顧“右”。需要提醒的是,這類題目回答要“具體”;\統地答“承上啟下”、“前后呼應”基本上是“不得分”的。答題必須聯系“這篇文章”中的具體內容,即回答“承前”的是什么內容,“啟后”的是什么內容,“前”呼應什么,“后”呼應什么。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