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歸納
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歸納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第一部分:總論(1、2、3課)
1、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1)世界觀的含義: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方法論:人們在世界觀指導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論
(3)二者的辯證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2、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聯系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也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強調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系統化、理論化。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相互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和奧秘;(2)哲學揭示的是整個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質和規律
相互聯系: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4、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包括哪兩個內容?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系問題。
(2)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5、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的兩大陣營)
根本分歧: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觀點: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意識決定意識
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分為三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特征:三個統一);
唯心主義分為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2)辯證法和形而上學(P14)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法認為世界是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認為世界是孤立的、靜止的,否認矛盾,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3)在哲學史上,一直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總是從屬于前者。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要么與唯物主義結合,要么與唯心主義結合。哲學的基本派別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
第二部分: 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唯物論、認識論和辯證法三部分
一、 唯物論(或辨證的唯物論)(包括4、5課)
包括三觀:物質觀、意識觀、規律觀(涉及6個)
1、自然界的物質性
原理內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方 法 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時,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原 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錯誤傾向:反對不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包括教條主義、經驗主義)。
3、意識能動作用 ★★★
原理內容: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錯誤傾向:反對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和片面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4、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方法論:一方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5、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又是普遍的。
方法論: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錯誤傾向:反對不講科學,不顧客觀規律的冒險蠻干的主觀主義。
6、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 ★★★
原理內容: 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尊重和利用規律
方 法 論: 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認識論(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包括第6課)(涉及3個原理)
包括三觀:實踐觀、認識觀、真理觀
1、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意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于人們的實踐具有推動作用。
方 法 論: 要求我們首先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參與實踐;
同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認識,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2、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
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上升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方 法 論:真理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真理的客觀性和相對性
原理內容:真理是客觀的,有條件的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真理,又要發展真理。
三、辯證法(唯物辯證法)(包括7、8、9、10四課)
有四觀: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創新觀
(一)聯系觀(5個)
1、聯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內容: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論:聯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2、聯系具有客觀性
原理內容: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 A、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B、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
3、聯系具有多樣性、條件性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
方法論: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決定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整體具有部分沒有的功能,整體功能往往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1)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2)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5、系統優化的方法
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方法論:
(1)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二)發展觀(5個)
1、事物發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發展的特點)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方法論:發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反對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2、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發展的途徑)
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或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3、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發展的狀態)
原理內容: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③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不斷前進。
方法論: ①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②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③堅持適度原則,們要保持事物的性質不變時,量變要適可而止。
錯誤傾向:反對兩種傾向: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或優柔寡斷、缺乏信心。
4、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展的原因)
原理內容:
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 法 論: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5、辯證的否定(事物發展的環節)
原理內容: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
方法論:要樹立創新意識,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和發展。
(三)矛盾觀(7個)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原理內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雙方既對又統一的關系。簡而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方法論:矛盾的觀點要求我們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矛盾雙方的相互轉變。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哲的活的靈魂)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 (矛盾問題的精髓‘)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②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鮮明地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主要矛盾決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響主要矛盾),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善于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錯誤傾向:反對辦事情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對只抓主要矛盾,忽視次要矛盾的“單打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既要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兩點論和重點理論的統一
原理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兩點中的重點論。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四)創新觀(2個)
1、辯證否定
原理內容: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它是發展的環節,也是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方法論:①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②我們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要立足于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內容:
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方法論:
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要創新,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第三部分:歷史唯物主義(8個原理)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
【原理內容】⑴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⑵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方法論】①要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會現象時,要尊重社會實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同時要確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反對落后的消極的社會意識。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 略
【方法論】 ①要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社會規律辦事;
②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和環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3、歷史發展總趨勢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不同社會基本矛盾解決方式一樣)
4、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體現在:人民尊重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5、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
【原理內容】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方法論】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6、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
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
⑴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⑵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7、人生價值的實現原理(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1)人要在勞動和奉獻中體現和創造價值;
(2)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3)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個人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8、個人和社會相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發展。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在與社會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歸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