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復習中如何掌握歷史地圖

2017-05-27 06:21:16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三復習中如何掌握歷史地圖"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在近幾年高考中,文綜全國卷都出現了歷史地圖題。由于對歷史地圖的忽視,歷史地圖分析能力薄弱,許多考生在歷史地圖題方面失分率較高。下面談談如何在復習中把握歷史地圖。

  一、圖文結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歷史地圖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像,與文字材料相輔相成,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左圖右史”、“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為古今學者治學和讀史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圖文結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這是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復習隋朝建設時,可以結合地圖,掌握隋運河的基礎知識:有三點,以洛陽為中心,東北到涿郡,東南到余杭,四段(永濟渠、通濟渠、江南河、邗溝,)五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六。汉颖、山東、河南、安徽省、江蘇。

  二、史地結合,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歷史地圖主要表示人類歷史活動的特定空間和進程,反映的地理知識相對貧乏。因此,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史地結合,適當運用地理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在《隋唐時期手工業分布和大都會》示意中,有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造船中心洪洲(今南昌),會孤懸內地?其實,只要結合地理知識了解洪洲處于長江的支流贛江沿岸,并標出其位置,問題就迎刃而解。

  三、結合背景,分析地圖所反映的歷史空間狀態下的歷史事件。在近年的高考試卷中,歷史地圖題越來越注意對考生分析和運用歷史地圖結合力的考查。如1999年高考第43題,我們應該在掌握歷史地圖所反映的空間狀態的基礎上結合背景,進行分析,這是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的關鍵。要分析經濟形勢圖,就要從以海里因素區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如根據《民國初年民族工業分布示意圖》分析民間初年,民族工業為何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這就要從以經濟基礎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聯系、交通、資源等方面去分析。

  四、關注隱性內容,全面掌握歷史知識。隱性知識是指在歷史地圖中出現而教材文字中卻沒有出現的歷史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又是高考易出現而被考生忽視的知識死角。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8題關于1783年美國疆城問題。以香港問題為例,根據我們可以挖掘以下知識:香港問題的由來—1842年的《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而非香港;1860年的“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1898年以“租界地”的形式占領了新界,同時也能回答學生提出的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中英談判的結果是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而不是1996年或1998年?原因是租界地最長租期為99年。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三復習中如何掌握歷史地圖”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3 | 亚洲a√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