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高考話題不再如此熱門?
我們在說“知識改變命運”時,忘了技能也可以改變命運。而更重要的是,中國要在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不培養出千百萬高級“工匠”是不行的。
今年的高考,跟以往有些不同。適逢中國恢復高考40周年的節點,所以坊間關于這個話題的議論明顯比往年更熱鬧。有媒體發表社論稱高考令“知識改變命運”,另有媒體提前做了專門的調查,告訴大家“昔日高考狀元今何在”。
高考恢復40年來,確實改變了億萬人的人生軌跡和境遇。有一種說法叫“跳農門”,即是指千百萬出生鄉野的農家子弟,因為考取了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和生活,從此就跟他們父輩的命運有了云泥之別。其實,既往的科舉時代也有類似說法,比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等。
知識確實能夠改變人的命運,但是最終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或者說人生軌跡的,是他(她)擁有什么樣的三觀。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竊以為最重要的標志,是看從它那里走進社會的學子們,都擁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果一所大學培養出來的人多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么無論它名氣多大、規格多高、排名多靠前,對社會又有多大的貢獻呢?這個視角,也適用于對整個高等教育現狀的觀察。
高等教育除了擔負塑造青年健康人格重任外,還應該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方面做好文章。把大學比喻為“象牙塔”,并不是褒揚,它原本是法國十九世紀文藝批評家圣佩韋批評同時代消極浪漫主義詩人維尼的話。把大學生稱之為“天之驕子”,也是個不太正確的類比。如果一所大學培養的學生,大多為眼高手低的人,那么它對這個社會的貢獻就是不及格的。
為大力發展技工教育,促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人社部近日下發通知,就2017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說,未來技工這個職業“錢途”無量,因為目前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
中國的技工之稀缺,世所罕見。中華全國總工會一位領導說,日本的高級技工在其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的占比為40%,德國則高達50%;而中國的這一比例僅為5%左右。這說明中國的職業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分量,實在是太輕了。我們在說“知識改變命運”時,忘了技能也可以改變命運。而更重要的是,中國要在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不培養出千百萬高級“工匠”是不行的。我們的國民教育在這方面應該有所作為。
但是,至少在管理體制上,技工教育屬于人社系統,還不是“高教”這個舞臺的主角。高考跟它關系不大,家長和學子們似乎也從沒把技工院校當回事兒。這其實已不光是學生的三觀問題了,而是我們整個教育系統的三觀問題。
什么時候高考話題不再如此讓人津津樂道,什么時候諸如國外“教授的兒子樂當技工”的傳聞不再成為美談,我們的高等教育可能就算真正走上正軌了。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什么時候高考話題不再如此熱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