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解析:文學類文本閱讀
2017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根河之戀》,取材于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上鄂溫克人的生活。選材具有民族性,又有時代精神。通過作者對鄂溫克人生活變化的思考,引導考生關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新生活的建設,關注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通過文本的閱讀,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有所思考、關心現實生活,擁有家國情懷,很好地體現了語文教育中“立德樹人”的要求。
命題上繼續堅持“文化立意+能力立意”的命題方向。試卷結構、題目數量、總體難度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散文閱讀與經典名著閱讀、微寫作有機結合,體現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如24題,與經典名著閱讀有機結合,涉及到《紅樓夢》《邊城》《紅巖》《吶喊》四部名著。考生通過對散文中的人與環境的關系的理解感悟,延展到閱讀經典小說中主要人物與典型環境之間關系的理解。此題考查的是學生知識運用的遷移能力和整體閱讀作品能力。
25題微寫作中的第①題,要求考生在對散文意蘊的理解基礎上,結合《平凡的世界》的閱讀,選擇恰當的人物及相關情節,并對其“從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意義或價值有所思考,并作出點評,是對考生閱讀能力、判斷信息能力、語用能力的考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實際應用能力,考生“讀”與“寫”綜合能力的考查。這種讀寫延展實際是考生語言和思維能力的考查,體現出語文教育在學生終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本閱讀與經典閱讀、微寫作勾連,由此及彼,也便于考生產生聯想,順利作答。
應該說今年的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能力點是明確的。語文基礎題整體難度不大,如第19題,考查詞語在文本中的意思,強調了語境下的語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文本意思。20、21、22、23題突出文本特點意識,強調了散文閱讀中“理解、賞析”的閱讀目的,側重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悟以及寫作手法的賞析,這些能力點是考生高中語文學習中應具有的文學類文本的基本閱讀能力。
點評專家: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 中學語文教研室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徐南南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北京高考語文試卷解析:文學類文本閱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