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有想法”應該成為高考作文的加分項
又到全國高考季。每年高考的第一天,作文話題都是輿論關(guān)注的焦點,各地都有哪些作文題,命題水平如何,好不好寫,槽點實在太多。2017年的高考作文題,有比較好入手不容易跑題的,如天津卷“重讀長輩這本書”,江蘇卷“車輛與時代變遷”;有比較“硬”難以啃掉的,如北京卷“說紐帶”和“為共和國拍照”;也有延續(xù)過去作文題云山霧罩型的,如上海卷“預測”,浙江卷“有字的書無字的書心靈的書”。
我個人最愿意寫的,是全國卷的第三個題目“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現(xiàn)在參加高考的學生,如果以好寫論,最好寫“我與高考”,而要寫“我看高考”,恐怕就要了解一些40年前恢復高考前后的歷史與故事,了解幾個年代以來,高考與一代代人命運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我看高考”恐怕是今年最能考驗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題目。
獨立思考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以下這幾個題目能否寫得好看、到位,“老外眼中的中國關(guān)鍵詞”,學生從試題給出的12個關(guān)鍵詞當中,要選出三個關(guān)鍵詞來寫作文。選詞挺難,解讀詞更難。因為這些關(guān)鍵詞有不少具有兩面性和復雜性,比如“廣場舞”,往好了看是老年人自娛自樂安度晚年,往差里看就是噪音擾民,比如“空氣污染”,可以說成“這是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的必然代價”,也可以說成“地方政府懶政”……這會對學生的價值觀是否堅定、邏輯思辨能力是否強大帶來不小的考驗。
作文要不要有思想?這幾年網(wǎng)上經(jīng)常流行的高考零分作文,以及外界對過去高考套路化作為的厭倦與批評,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那些真假難辨的高考零分作文,其實真正指向的是日常語文教學的弊病———作文的標準化和空洞化,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套路化,以及作文所透露出來的學生的內(nèi)心與精神世界,令人多少有點擔憂。高考作文的傾向性,決定了學校與老師的教學方向,今年高考作文多數(shù)給學生留下了發(fā)表觀點、積極思考的入口與空間,還是值得欣喜的。
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寫出的作文就算詞藻不豐富,語句不是多么潤滑,也遠遠勝過照著《作文選》扒的套路文章。有了獨立思考能力,應對“預測”這樣難寫的題目,也可以輕松從容應對,預測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預測展示一名學生的視野寬度、思考深度,當一名學生拋出他的預測題目和詮釋方向時,他的格局就已經(jīng)顯山露水了。
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開放,能夠出一些有助于學生發(fā)揮獨立思考能力的題目,這種命題方向值得點贊,學生在答卷時能夠膽子大一些,寫出雄辯色彩的文章是好的,接下來就需要判卷老師在打分時,敢于給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高考作文打高分了。這三個層面如果能達到統(tǒng)一,才能夠真正體現(xiàn)高考作文的價值與意義。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街談]“有想法”應該成為高考作文的加分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