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知識點:古代詩歌常見人物形象15類
"高考語文知識點:古代詩歌常見人物形象15類"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1、豪放瀟灑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泊富貴、傲視圣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的豪邁性格。
2、憂國憂民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兒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并不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
3、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垠,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本詩塑造了一個空懷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4、寄情山水、歸隱田園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盂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捕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讀了樂而忘返。
5、愛恨情長、感時傷別柳永的《雨霖鈴》寫了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多情才子形象。
6、矢志報國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山他們一心報國卻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陸游的《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同以寄之》等。
7、友人送別、思念故鄉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李白與汪倫間真摯純潔的深情;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異鄉客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8、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都表現了他們仃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表現了作者體察人民疾苦、反對戰爭的感情。
9、天真頑皮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寫出了小兒的天真、活潑和頑皮。
10、寂寞惆悵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寂寞惆悵的山中道士形象。
11、閑適自傲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首詩塑造了一個閑適而孤傲的人物形象。
12、顧影自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詞中的女主人公正是一個顧影自憐的閨中婦人形象。
13、零落漂泊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流落江湖、漂泊無依的詩人形象。
14、怡然自得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剛學種瓜。”這首詩描寫的就是一個怡然自得的勞動者形象。
15、安閑寧靜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山驚山鳥,時嗚春澗中。”這首詩刻畫了一個安閑寧靜的詩人形象。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