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檔案學專業介紹
廣西民族大學位于廣西南寧市風景秀麗的相思湖畔,創辦于1952年,原為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分院,1953年更名為廣西省民族學院,1958年改名為廣西民族學院,2006年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現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983畝,校園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11284.15萬元,館藏紙質文獻總量145.7萬冊,中外文期刊11006種。
檔案學 (本科類)
檔案學專業碩士點2000年獲得國家批準設立,2001年開始招生,是廣西的檔案學專業碩士點。經過多年來的建設,該碩士點具備了較完善、堅實的辦學條件。目前,本碩士點有導師10名,其中,教授、研究員6名,副教授4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檔案事業對促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日益凸現其無可替代的作用。而檔案學通過研究檔案管理、利用的理論與方法,培養檔案科學管理與最有效利用的人才。本專業設置檔案文獻編研與利用、檔案學理論與實踐、計算機與檔案管理、文秘管理四個研究方向。檔案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經過在校三年學習,除了在政治素質、外語水平達到國家與學校的要求外,在專業方面,掌握堅實的檔案學基礎理論,全面深入系統地掌握檔案學專業知識及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并對檔案學一二個領域有較深入的研究。畢業后,具有獨立從事檔案學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成為一專多能的理論與實際應用人才。近些年來,本專業以為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為導向,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強化科學研究與實踐能力培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4年以來,共有20位研究生獲得檔案學碩士學位,1位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博士生,1位考上南京大學情報學博士生。相關教師主持、省部級、廳局級課題共27項,發表論文14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2部。
開設的課程:基礎英語、專業英語、歷代古籍名著選讀、信息資源管理導論、檔案學理論與歷史、檔案利用研究、檔案文獻編纂與歷史研究、外國現代檔案管理、比較檔案學、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檔案計算機管理系統開發、信息分析與預測研究、專業英語、中國文獻學研究、網絡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SPSS統計分析、地方檔案事業研究、中外檔案著作選讀、網絡數據庫及其應用、國家檔案事業管理與檔案法規研究、國內外信息技術發展與多媒體研究等。
(責任編輯:趙華)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