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全國普通高校入學考試考試說明(理科綜合)
Ⅰ 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由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等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適當的難度。
Ⅱ 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參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中學教學大綱》。并考慮中學教學實際。制定以下考試內容。
一、能力要求
(一)理解能力
理解所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函義及其適用條件,能用適當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圖或表)進行表達。并能夠正確解釋和說明有關自然科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1理解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自然科學的概念是自然科學領域最基本的學科語言表述單位。觀察和分析自然現象。理解自然科學的主要概念、原理和規律是掌握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形成科學思維的正確途徑。理解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不僅要知道它們的涵義。還要知道它們的前因后果、適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達和數學表達)。定性及定量描述、解釋自然科學的現象和規律。
(二)推理能力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題目給定的事實和條件、抽象、歸納相關信息。對自然科學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證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三)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自然科學是實驗性科學。自然科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大多是由實驗推導和論證的。教學過程中的實驗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自然科學概念、原理和規律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實驗能力也是考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
1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包括理解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實驗方法步驟,會控制實驗條件和使用實驗儀器。會處理實驗安全問題,會觀察、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數據,并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
2能根據要求靈活運用已學過的自然科學理論、實驗方法和儀器,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并處理相關的實驗問題。
(四)獲取知識的能力
自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即能夠敏捷地接受新知識,與已學過知識結合、重組、轉換、遷移和解釋問題的能力。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規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圖、表來描述的。與文字相比,圖、表描述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因此讀懂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看懂圖、表所包含的信息,能從文字、圖、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從中找出規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1了解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方面的知識通常不是課本中已有的,但又與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常出現在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中。
2能讀懂一般性科普類文章,理解有關文字、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并能與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問題。包括在閱讀物理和化學方面的資料時要著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論、新發現、新技術和新方法,同時還要能讀懂圖示的物理意義以及有關物理量之間的定性與定量函數關系:閱讀生物學方面的資料時,要能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
(五)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獨立地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靈活地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其中某一個學科的知識,或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中不少于兩個學科的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1定理描述自然科學的現象和規律。包括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化學計算,以及用簡單的圖、表和數據描述生命活動的特征等方面。
2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夠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解釋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3通過分析和綜合,能夠運用自然科學的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解決問題的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1)生物
(2)化學
(3)物理
三、命題指導思想
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答卷方式:閉卷、考試。
2.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300分。
3.題型分數比例:
(1)選擇題 約45%
(2)非選擇題 約55%
4.內容比例:
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內容比例與中學階段課程計劃規定的三個學科的總課時數 比例大致相當。
5.試題難易比例:
難題 約20%
中等難度題 約50%
容易題 約30%
6.組卷
入選的試題主要按題型、內容和難度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題型中不同題目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本文章內容經華人教育網獨家提供,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