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4年高考 解讀《考試大綱》
2004-03-18 17:08:45
來源:高考專欄
關注2004年高考 解讀《考試大綱》
2004年高考命題依據———《考試大綱》上周正式出版。這是首次將以往的《考試說明》更名為《考試大綱》。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變化,而是更加凸現了它在高考命題中的“權威性”。《考試大綱》與《教學大綱》相輔相成,《考試大綱》是《教學大綱》的細化,它明確界定了高考命題的范圍,具體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識點,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有具體要求,同時對能力測試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認真研究《考試大綱》,有助于教師和考生把握高考復習的方向,提高復習的效率。本刊特地組織了一組分析《考試大綱》各科目變化的文章,僅供大家參考。———編者
語文:穩中求變主觀題考查力度加大
濟南市教研室 萬福成
2004年高考語文的《考試大綱》與去年相比,沒有較大的變化,只是做了個別調整。整個試卷的題量由原來的26個小題改成了25個小題,減掉了一個小題;主、客觀試題的賦分也做了調整,第I卷客觀題由原來的45分降為42分,第Ⅱ卷主觀題由原來的105分增加到了108分。
考點的調整:今年將“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列為考試內容;在“正確使用詞語”的考點中增加了“熟語”;“文言文閱讀”的考查刪去了一個3分值的選擇題(由原來的5個降為4個),而將原來5分的翻譯題增加到了8分。
從這個調整,我們可以看出兩點變化:一是考點內容有所增加,二是加強了主觀試題(即文言文翻譯)的考查力度。
根據今年考試大綱的變化及以往指導復習的體會和經驗,筆者向廣大師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高度重視今年變化的內容。規范標點符號的使用,做一定量的練習,尤其是以前高考曾經考過的標點符號方面的試題。加大對“熟語”的關注程度,“熟語”是指固定的詞組,不能拆開使用。它在漢語言的發展中曾經并將繼續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使漢語言更加凝練,語言高度概括,有著成語不能替代的作用。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設立此項內容,廣大考生應該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從而積累語料。文言文復習應加強翻譯方面的訓練,近幾年來,文言文的翻譯由于考查的目的和要求的約束多是限制在實詞、虛詞和句式方面,尤其是前兩項的分量更重一些。因此,建議考生在訓練翻譯時以直譯為好,將原文中的重要詞語落實到譯文中即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以復習和鞏固課本中的文言文為基礎,尤其是課本第一、二、三冊,突出對常用文言實詞的復習,比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和詞類活用等,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根本。
二、第一大題共18分,今年將降低難度。去年第一大題考生平均得分9.31分,難度為0.517,總體難度偏大。教育部考試中心認為,今年此大題的難度“應該有所下降”,建議考生不要在偏、難、怪題上走彎路。
三、現代文閱讀要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中規定的9條進行訓練,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是高考取得高分的秘訣。建議考生集中時間和精力做一做近10年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這里有恰當的難度、信度、效度、區分度和長度,可謂“五度”俱全。
四、關于寫作。從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組對2003年作文試題的評價和中學作文導向上來看,2004年的作文將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因為話題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也就是說讓學生們各盡其才,各顯其能”(《高考試題分析》新課程2004年版,教育部考試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8頁)。復習訓練應在“發展等級”方面下功夫,抓住其中一點實現突破,多看近幾年的高考優秀或滿分作文,對指導考生寫作會起到一定作用。
歷史:突出主干知識
濟南市教研室 段進生
本文就2004年《考試大綱》(文科·新課程版)有關歷史學科的變化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考試范圍看,變化只有兩處: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改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相應地刪去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增加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將“國統區的政治經濟危機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刪去。這一調整,意味著《考試大綱》的修改服從于教學大綱的修訂,凡是《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中規定學生閱讀的內容(包括楷體字、小字部分和帶“★”號的課文,不帶“★”的圖、表)一概不列入《考試大綱》的考查范圍。這就要求廣大考生把教材內容和《考試大綱》認真核對,弄清教材上的內容哪些在考試范圍之內,哪些內容不在考試范圍之中。這一調整刪去了較難、較偏的內容,突出了主干知識,表明今年“繁題、偏題”將進一步減少,聯系實際的“活題”會大量增加。這就要求廣大考生掌握基本知識結構,梳理教材史實,歸納時代特征,加強學科內體系的綜合,在答題時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從題型示例和樣卷看,示例不變,樣卷略有改動。改動之處:樣卷的第Ⅱ卷由6道大題變為5道。盡管變化不大,但也必須引起重視。因為,樣卷展示了題量、題型的大致比例,能使我們對未來高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分布有所了解。
從《考試大綱》與課程標準的關系看,課程標準更多地體現出當前的課程改革精神,更加注重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文綜高考模式的設置,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側重綜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命題專家在命題過程中參考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實際上,過去的命題中專家們已經這樣做了,如去年高考文綜中的“長城題”就是如此。因此,高三師生備考時,適當注意課程標準中的一些結論,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地理:貼近教學內容 概念準確科學
濟南市教研室 程菊
2004年《考試大綱》的地理部分較之2003年的《考試說明》改動較多。基本原則是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內容的描述上更加科學、準確。主要改動集中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方面。
自然地理和地圖部分,共有5處改動。
①在“日地關系”部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之前,增加了“太陽系概況”幾個字,把隱含的內容表述得更加明白;②將“太陽能量的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一句改為“太陽能量的來源”,使之更加符合教材內容;③刪除了“宇宙環境”中的“宇宙環境保護”部分。因為目前人類還談不上保護宇宙環境的問題,如果僅把大氣高層說成是宇宙環境,則很不準確;④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部分中,刪除了“地理環境整體性”,因為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密不可分的;⑤在地質災害部分中,以“主要地質災害”取代了原來的分項表述,把考核內容放寬,以避免分項表述時造成的片面強調某幾種災害的傾向。
人文地理部分共有8處改動。
①在“農業區位因素”部分,將“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替換為“影響農業發展的條件”。因為區位論對于分析點狀分布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說服力,而對于片狀分布的地理事物則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加以說明和解釋。因此,在農業問題中強調區位,有點“泛化”的味道,使本來簡單明了的問題復雜和抽象化了;
②在“人口數量與環境”部分,將“人口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改為“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把“人口發展模型形成”替換為“人口數量增長”。這兩處變動均是為使表述更加符合教學實際;
③在“聚落的形成”中把“鄉村、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替換為“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進行這種替換基于的事實是:人類社會誕生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那個時期還基本沒有“歷史條件”可言。同時刪除“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④在“城市的區位”部分,用“城市發展”替換了“城市區位”的提法;
⑤“城市化”一節將題目直接改為“城市化及其進程”,刪除了“城市化的標志,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⑥“世界經濟地理格局”中,原“區域發展中經濟全球化的意義和作用”表述不順暢,改為“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⑦在有關環境的表述中,將“環境問題及其發展”改為“環境問題的產生”,將“環保事業”替換為“環境保護”。這表明在中學地理教育中不可能講解關于環保事業的全面內容,而只能講解其中關于環境保護的部分;
⑧把“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改成“人地關系的演變”。因為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涉及的僅僅是人地關系本身的一些基本問題,而不是人地關系思想的形成等學術發展方面的問題。
除了以上兩大部分的變化外,中國地理的“國土的整治與開發”部分也有兩處主要的改動。①鑒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河流綜合治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所以,把強調正面意義為主的表述改為客觀性表述,即將“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河流綜合治理的意義,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改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河流綜合治理”;②有關商品農業的部分,除了文字的梳理外,將“發展方向”改為“發展趨勢”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實際。
物理:適當增加推理題減少計算題
河南許昌實驗中學 從德周
今年的物理(新課程版)《考試大綱》對考試范圍、理科綜合試卷基本結構等作出了調整和說明,同時還對理科綜合學科的題型示例作了相應的調整。
2004年的《考試大綱》是依據現行教材,參照新《教學大綱》,在總結2003年高考命題經驗和考試情況的基礎上,考慮中學教學實際制訂的。筆者對“教材”、《教學大綱》、《考試大綱》進行了詳細分析對比,發現有以下變化。
一、教材內容的調整
1.教材中屬必學內容而《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不做要求的內容如下:
(1)力矩和力矩平衡;(2)氣體實驗定律;(3)理想氣體狀態方程;(4)電場中的導體(包括演示實驗);(5)自感系數;(6)三相交流電;(7)玻爾模型;(8)電磁振蕩;(9)研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學生實驗)。
以上所刪去的內容對高考影響很大,它縮小了高考的復習范圍,降低了難度,減輕了考生負擔。例如“氣體實驗定律和狀態方程”這部分內容比較多,前幾年高考每年必考,試題不僅繁,而且難;“電場中的導體”、“玻爾模型”、“三相交流電”等內容抽象,難教難學;刪去“力矩和力矩的平衡”自然讓考生甩掉了一些有關“靜力學”綜合計算的包袱。
2.教材中屬必學,《教學大綱》做了要求,而《考試大綱》不做要求的內容如下:
(1)自由落體運動;(2)重力加速度;(3)阿伏加德羅常數。這幾個知識點看似刪去了,其實這些內容包括在其他有關內容之中。比如“自由落體運動”包含在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重力加速度”包含在了“重力”、“加速度”、“重力勢能”等有關內容中,“阿伏加德羅常數”在化學教材中屬于很基本、很重要的內容,考生自然必須掌握。
3.教材中屬必學內容,《教學大綱》沒做要求,但《考試大綱》卻要求的內容如下:
(1)機械運動;(2)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3)最大靜摩擦力;(4)振動中的能量轉化。這部分內容屬于很簡單很基本的知識,對高考不會產生影響。即使《教學大綱》不做要求,考生也是應該掌握的。
4.教材和《教學大綱》中均沒有,而《考試大綱》中增加的內容如下:
(1)氣體的體積、溫度和壓強之間的關系;(2)絕對零度不能達到;(3)電磁波的周期、頻率、波長;(4)光的本影和半影。這部分內容雖然增加了教材和《教學大綱》以外的幾個知識點,但其實內容都很簡單,對高考也不會產生什么影響。比如“氣體的體積、溫度和壓強之間的關系”只要求定性理解就行;“電磁波的周期、頻率、波長”和“機械波的周期、頻率、波長”是類似的,“光的本影和半影”在復習“光的直線傳播”時必然會涉及到。
5.教材中的“選學”內容,《考試大綱》一概不做要求。
比如“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固體和液體”、“感應電動機”、“靜電的防止和應用”等選學內容,《考試大綱》明確不列為高考范圍。
二、試卷結構的調整(1)與2003年試卷相比,2004年三科試卷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分數比例變為約42%∶58%。
(2)試題的學科內容排列順序為第一卷生物、化學、物理;第二卷物理、化學、生物。
(3)試卷總題量由去年的34題減為31題,分配為:第一卷生物6題,化學7題,物理7題;第二卷物理4題,化學4題,生物2題。
(4)理、化、生三科的分數比例為110∶110∶80。
(5)理科綜合考試的實驗題比重將繼續保持2003年的水平。
(6)物理學科的難度將繼續保持,適當地增加推理題的數量,減少計算題的數量。
三、能力要求的調整
理科綜合試卷對考生有五種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3)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4)獲取知識的能力;(5)分析綜合能力。理科綜合《考試大綱》,要求考生在學好本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科內的內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并能適當聯系實際,解決高中畢業生所能達到的跨學科綜合問題。要把重點放在系統地掌握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上,放在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2004年高考命題依據———《考試大綱》上周正式出版。這是首次將以往的《考試說明》更名為《考試大綱》。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變化,而是更加凸現了它在高考命題中的“權威性”。《考試大綱》與《教學大綱》相輔相成,《考試大綱》是《教學大綱》的細化,它明確界定了高考命題的范圍,具體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識點,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有具體要求,同時對能力測試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認真研究《考試大綱》,有助于教師和考生把握高考復習的方向,提高復習的效率。本刊特地組織了一組分析《考試大綱》各科目變化的文章,僅供大家參考。———編者
語文:穩中求變主觀題考查力度加大
濟南市教研室 萬福成
2004年高考語文的《考試大綱》與去年相比,沒有較大的變化,只是做了個別調整。整個試卷的題量由原來的26個小題改成了25個小題,減掉了一個小題;主、客觀試題的賦分也做了調整,第I卷客觀題由原來的45分降為42分,第Ⅱ卷主觀題由原來的105分增加到了108分。
考點的調整:今年將“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列為考試內容;在“正確使用詞語”的考點中增加了“熟語”;“文言文閱讀”的考查刪去了一個3分值的選擇題(由原來的5個降為4個),而將原來5分的翻譯題增加到了8分。
從這個調整,我們可以看出兩點變化:一是考點內容有所增加,二是加強了主觀試題(即文言文翻譯)的考查力度。
根據今年考試大綱的變化及以往指導復習的體會和經驗,筆者向廣大師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高度重視今年變化的內容。規范標點符號的使用,做一定量的練習,尤其是以前高考曾經考過的標點符號方面的試題。加大對“熟語”的關注程度,“熟語”是指固定的詞組,不能拆開使用。它在漢語言的發展中曾經并將繼續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使漢語言更加凝練,語言高度概括,有著成語不能替代的作用。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設立此項內容,廣大考生應該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從而積累語料。文言文復習應加強翻譯方面的訓練,近幾年來,文言文的翻譯由于考查的目的和要求的約束多是限制在實詞、虛詞和句式方面,尤其是前兩項的分量更重一些。因此,建議考生在訓練翻譯時以直譯為好,將原文中的重要詞語落實到譯文中即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以復習和鞏固課本中的文言文為基礎,尤其是課本第一、二、三冊,突出對常用文言實詞的復習,比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和詞類活用等,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根本。
二、第一大題共18分,今年將降低難度。去年第一大題考生平均得分9.31分,難度為0.517,總體難度偏大。教育部考試中心認為,今年此大題的難度“應該有所下降”,建議考生不要在偏、難、怪題上走彎路。
三、現代文閱讀要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中規定的9條進行訓練,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是高考取得高分的秘訣。建議考生集中時間和精力做一做近10年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這里有恰當的難度、信度、效度、區分度和長度,可謂“五度”俱全。
四、關于寫作。從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組對2003年作文試題的評價和中學作文導向上來看,2004年的作文將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因為話題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也就是說讓學生們各盡其才,各顯其能”(《高考試題分析》新課程2004年版,教育部考試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8頁)。復習訓練應在“發展等級”方面下功夫,抓住其中一點實現突破,多看近幾年的高考優秀或滿分作文,對指導考生寫作會起到一定作用。
歷史:突出主干知識
濟南市教研室 段進生
本文就2004年《考試大綱》(文科·新課程版)有關歷史學科的變化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考試范圍看,變化只有兩處: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改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相應地刪去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增加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將“國統區的政治經濟危機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刪去。這一調整,意味著《考試大綱》的修改服從于教學大綱的修訂,凡是《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中規定學生閱讀的內容(包括楷體字、小字部分和帶“★”號的課文,不帶“★”的圖、表)一概不列入《考試大綱》的考查范圍。這就要求廣大考生把教材內容和《考試大綱》認真核對,弄清教材上的內容哪些在考試范圍之內,哪些內容不在考試范圍之中。這一調整刪去了較難、較偏的內容,突出了主干知識,表明今年“繁題、偏題”將進一步減少,聯系實際的“活題”會大量增加。這就要求廣大考生掌握基本知識結構,梳理教材史實,歸納時代特征,加強學科內體系的綜合,在答題時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從題型示例和樣卷看,示例不變,樣卷略有改動。改動之處:樣卷的第Ⅱ卷由6道大題變為5道。盡管變化不大,但也必須引起重視。因為,樣卷展示了題量、題型的大致比例,能使我們對未來高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分布有所了解。
從《考試大綱》與課程標準的關系看,課程標準更多地體現出當前的課程改革精神,更加注重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文綜高考模式的設置,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側重綜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命題專家在命題過程中參考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實際上,過去的命題中專家們已經這樣做了,如去年高考文綜中的“長城題”就是如此。因此,高三師生備考時,適當注意課程標準中的一些結論,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地理:貼近教學內容 概念準確科學
濟南市教研室 程菊
2004年《考試大綱》的地理部分較之2003年的《考試說明》改動較多。基本原則是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內容的描述上更加科學、準確。主要改動集中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方面。
自然地理和地圖部分,共有5處改動。
①在“日地關系”部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之前,增加了“太陽系概況”幾個字,把隱含的內容表述得更加明白;②將“太陽能量的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一句改為“太陽能量的來源”,使之更加符合教材內容;③刪除了“宇宙環境”中的“宇宙環境保護”部分。因為目前人類還談不上保護宇宙環境的問題,如果僅把大氣高層說成是宇宙環境,則很不準確;④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部分中,刪除了“地理環境整體性”,因為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密不可分的;⑤在地質災害部分中,以“主要地質災害”取代了原來的分項表述,把考核內容放寬,以避免分項表述時造成的片面強調某幾種災害的傾向。
人文地理部分共有8處改動。
①在“農業區位因素”部分,將“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替換為“影響農業發展的條件”。因為區位論對于分析點狀分布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說服力,而對于片狀分布的地理事物則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加以說明和解釋。因此,在農業問題中強調區位,有點“泛化”的味道,使本來簡單明了的問題復雜和抽象化了;
②在“人口數量與環境”部分,將“人口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改為“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把“人口發展模型形成”替換為“人口數量增長”。這兩處變動均是為使表述更加符合教學實際;
③在“聚落的形成”中把“鄉村、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替換為“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進行這種替換基于的事實是:人類社會誕生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那個時期還基本沒有“歷史條件”可言。同時刪除“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④在“城市的區位”部分,用“城市發展”替換了“城市區位”的提法;
⑤“城市化”一節將題目直接改為“城市化及其進程”,刪除了“城市化的標志,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⑥“世界經濟地理格局”中,原“區域發展中經濟全球化的意義和作用”表述不順暢,改為“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⑦在有關環境的表述中,將“環境問題及其發展”改為“環境問題的產生”,將“環保事業”替換為“環境保護”。這表明在中學地理教育中不可能講解關于環保事業的全面內容,而只能講解其中關于環境保護的部分;
⑧把“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改成“人地關系的演變”。因為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涉及的僅僅是人地關系本身的一些基本問題,而不是人地關系思想的形成等學術發展方面的問題。
除了以上兩大部分的變化外,中國地理的“國土的整治與開發”部分也有兩處主要的改動。①鑒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河流綜合治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所以,把強調正面意義為主的表述改為客觀性表述,即將“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河流綜合治理的意義,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改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河流綜合治理”;②有關商品農業的部分,除了文字的梳理外,將“發展方向”改為“發展趨勢”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實際。
物理:適當增加推理題減少計算題
河南許昌實驗中學 從德周
今年的物理(新課程版)《考試大綱》對考試范圍、理科綜合試卷基本結構等作出了調整和說明,同時還對理科綜合學科的題型示例作了相應的調整。
2004年的《考試大綱》是依據現行教材,參照新《教學大綱》,在總結2003年高考命題經驗和考試情況的基礎上,考慮中學教學實際制訂的。筆者對“教材”、《教學大綱》、《考試大綱》進行了詳細分析對比,發現有以下變化。
一、教材內容的調整
1.教材中屬必學內容而《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不做要求的內容如下:
(1)力矩和力矩平衡;(2)氣體實驗定律;(3)理想氣體狀態方程;(4)電場中的導體(包括演示實驗);(5)自感系數;(6)三相交流電;(7)玻爾模型;(8)電磁振蕩;(9)研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學生實驗)。
以上所刪去的內容對高考影響很大,它縮小了高考的復習范圍,降低了難度,減輕了考生負擔。例如“氣體實驗定律和狀態方程”這部分內容比較多,前幾年高考每年必考,試題不僅繁,而且難;“電場中的導體”、“玻爾模型”、“三相交流電”等內容抽象,難教難學;刪去“力矩和力矩的平衡”自然讓考生甩掉了一些有關“靜力學”綜合計算的包袱。
2.教材中屬必學,《教學大綱》做了要求,而《考試大綱》不做要求的內容如下:
(1)自由落體運動;(2)重力加速度;(3)阿伏加德羅常數。這幾個知識點看似刪去了,其實這些內容包括在其他有關內容之中。比如“自由落體運動”包含在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重力加速度”包含在了“重力”、“加速度”、“重力勢能”等有關內容中,“阿伏加德羅常數”在化學教材中屬于很基本、很重要的內容,考生自然必須掌握。
3.教材中屬必學內容,《教學大綱》沒做要求,但《考試大綱》卻要求的內容如下:
(1)機械運動;(2)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3)最大靜摩擦力;(4)振動中的能量轉化。這部分內容屬于很簡單很基本的知識,對高考不會產生影響。即使《教學大綱》不做要求,考生也是應該掌握的。
4.教材和《教學大綱》中均沒有,而《考試大綱》中增加的內容如下:
(1)氣體的體積、溫度和壓強之間的關系;(2)絕對零度不能達到;(3)電磁波的周期、頻率、波長;(4)光的本影和半影。這部分內容雖然增加了教材和《教學大綱》以外的幾個知識點,但其實內容都很簡單,對高考也不會產生什么影響。比如“氣體的體積、溫度和壓強之間的關系”只要求定性理解就行;“電磁波的周期、頻率、波長”和“機械波的周期、頻率、波長”是類似的,“光的本影和半影”在復習“光的直線傳播”時必然會涉及到。
5.教材中的“選學”內容,《考試大綱》一概不做要求。
比如“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固體和液體”、“感應電動機”、“靜電的防止和應用”等選學內容,《考試大綱》明確不列為高考范圍。
二、試卷結構的調整(1)與2003年試卷相比,2004年三科試卷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分數比例變為約42%∶58%。
(2)試題的學科內容排列順序為第一卷生物、化學、物理;第二卷物理、化學、生物。
(3)試卷總題量由去年的34題減為31題,分配為:第一卷生物6題,化學7題,物理7題;第二卷物理4題,化學4題,生物2題。
(4)理、化、生三科的分數比例為110∶110∶80。
(5)理科綜合考試的實驗題比重將繼續保持2003年的水平。
(6)物理學科的難度將繼續保持,適當地增加推理題的數量,減少計算題的數量。
三、能力要求的調整
理科綜合試卷對考生有五種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3)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4)獲取知識的能力;(5)分析綜合能力。理科綜合《考試大綱》,要求考生在學好本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科內的內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并能適當聯系實際,解決高中畢業生所能達到的跨學科綜合問題。要把重點放在系統地掌握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上,放在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