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減壓:臨考前 高考生家長八大忌語
2004-05-21 16:00:09
來源:海南日報
臨考前,考生最不希望家長對他們說什么?記者這兩天走訪一些高三考生,從他們的心聲中發(fā)現(xiàn)了值得家長警醒和注意的八大忌語。
忌語一: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
一些家長在高考前,預先給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學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會成為考生復習的精神動力,但也有可能成為壓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語二:
“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幾名!”
一些家長特別是成績優(yōu)秀的考生家長,總希望孩子能掙前十名、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有時為了一個名次之差而責怪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忌語三:
“12年的學習,關鍵就在這次考試,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從小學到高三,每一個考生都經(jīng)歷了10多年的學習,家長把高考視作檢驗這10多年學習成果的惟一標準。實際上,條條大道通羅馬,成人高考、自學考試、自費出國……上大學也不是非要擠普通高考這根“獨木橋”。
忌語四:
“這次考不好不要緊,明年可以復讀。”
很多家長以為這是在給孩子減壓,幫助他們放寬心。但記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考生對這句話非常反感,認為家長在高考之前就對他們失去了信心。
忌語五:
“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復習就行了。”
父母往往認為,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們可以為孩子做任何事。在記者采訪中,不少考生不洗衣服、不做任何的家務,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梳頭都要包辦。如此細心的呵護,無形中也給孩子增加了壓力。
忌語六:
“好好復習,高考時來個超常發(fā)揮!”
每一個家長都應對自己孩子的實力有一個正確估計,千萬不要給予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值,這樣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到時候別說超常發(fā)揮,很有可能連正常發(fā)揮都做不到。
忌語七:
“去年誰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學,你像他一樣就好了。”
家長說這樣的話時,口氣中往往會帶了羨慕之情,不少考生對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當作我的目標”,自信心大受打擊。
忌語八:
“你們班某某同學這次模擬考考了多少分?”
在記者采訪中,考生很反感家長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
忌語一: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
一些家長在高考前,預先給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學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會成為考生復習的精神動力,但也有可能成為壓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語二:
“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幾名!”
一些家長特別是成績優(yōu)秀的考生家長,總希望孩子能掙前十名、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有時為了一個名次之差而責怪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忌語三:
“12年的學習,關鍵就在這次考試,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從小學到高三,每一個考生都經(jīng)歷了10多年的學習,家長把高考視作檢驗這10多年學習成果的惟一標準。實際上,條條大道通羅馬,成人高考、自學考試、自費出國……上大學也不是非要擠普通高考這根“獨木橋”。
忌語四:
“這次考不好不要緊,明年可以復讀。”
很多家長以為這是在給孩子減壓,幫助他們放寬心。但記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考生對這句話非常反感,認為家長在高考之前就對他們失去了信心。
忌語五:
“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復習就行了。”
父母往往認為,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們可以為孩子做任何事。在記者采訪中,不少考生不洗衣服、不做任何的家務,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梳頭都要包辦。如此細心的呵護,無形中也給孩子增加了壓力。
忌語六:
“好好復習,高考時來個超常發(fā)揮!”
每一個家長都應對自己孩子的實力有一個正確估計,千萬不要給予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值,這樣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到時候別說超常發(fā)揮,很有可能連正常發(fā)揮都做不到。
忌語七:
“去年誰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學,你像他一樣就好了。”
家長說這樣的話時,口氣中往往會帶了羨慕之情,不少考生對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當作我的目標”,自信心大受打擊。
忌語八:
“你們班某某同學這次模擬考考了多少分?”
在記者采訪中,考生很反感家長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yè)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