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豌豆尖”現象凸顯教育畸形競爭
2004-08-30 08:55: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幾家學校搶挖一個高分復讀生 優厚待遇惠及兄弟姐妹
郭騰還是晚了一步。當他驅車從貴州省畢節市趕到同屬畢節地區的織金縣時,張發揚已經被省城貴陽市的一家民辦中學搶先接走。
郭騰是畢節地區一家知名房地產企業的老板,兩年前投資辦了當地規模較大的一所民辦中學,并與地區共青團組織聯手,仿照“宏志班”模式,每年面向全地區8個市、縣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招收一個班,免收其學費、生活費。
而張發揚,則是今年織金縣高考理科狀元,因不滿意錄取他的高校,他打算復讀重考。盡管是農家子弟、家境貧寒,但張氏幾兄妹很爭氣。張發揚的弟弟今年也摘取了全縣中考狀元桂冠。
招生季節,一場生源大戰正在畢節地區城鄉激烈上演:一些今年高考“戰績”優良的學校,紛紛在校門和街頭拉開橫幅,捕捉家長和學生的視線!盁崃易YR六盤水三中考取清華大學4人,居全省第一”……
7月底8月初,郭騰放下手中的生意,和他聘請的校長吳昌榮一道,分頭走村串寨,幾乎是用“放大鏡”搜羅著優秀學生。
“皮都曬脫了。”吳昌榮形容其中的艱辛。
獲悉張發揚準備復讀的信息,吳昌榮迅速通過各種渠道,與張發揚取得聯系,希望他來本校就讀。對方卻告知,此前,已經接到了貴陽、安順兩市幾家名校的入學通知書。
“除了免除你的學費、生活費,我們還將提供一間帶衛生間的單人宿舍……”好說歹說,張發揚終于動了心。和吳昌榮約定,第二天早上派車到織金接他。
就這樣,本文開篇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第二天,親自出馬的郭騰在約定地點左等右等不見張發揚的身影,跑到鄉下張的家中,才知道,頭天晚上,貴陽那家民辦中學先下手為強,不但將張和他的中考狀元弟弟“一網打盡”,而且,作為條件,一并捎帶上了他們成績一般的妹妹。
郭騰心有不甘,索性追到貴陽。結果,遇到了更戲劇性的場面:張家兄妹剛到貴陽,屁股沒坐穩,居然又被當地一所區屬公辦中學尋機接走了。
郭騰再追至那家中學。
有了自己挖別人墻腳的前車之鑒,校方警惕性甚高,任憑郭謊稱是張發揚的叔叔也未能獲準入校。最后,好不容易,郭夫人才在幾名教師的“陪同”下,勉強見了張一面。
“尖子生”就像“豌豆尖” 示范性高中摘得最多
“這么多學校不惜血本爭奪少數‘優質生源’,算的賬,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學生本身,更在于他們對于其他學生的‘廣告效應’。”吳昌榮說。
吳昌榮是退休后受聘于郭騰所辦學校的,退休前,多年擔任畢節地區第一中學校長。2002年12月,該中學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畢節地區迄今惟一一所省級二類示范性高中。
經過幾次評選,貴州全省先后有25所中學進入一、二、三類省級示范性高中行列。
在人們口中,這些享有面向全省自主招生、自主考試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中學,通常成為“優質教育資源”或“高教學質量”的代名詞,擁有對學生和家長的強烈吸引力。
躋身示范性高中,因而也成了更多中學千方百計“奮進”的方向。
“即便如此,近年,隨著生源競爭日趨激烈,原本只有別人求上門的示范性高中,同樣加大了爭奪‘優質生源’的力度,使得非示范性高中面對競爭越發處于不利地位!碑吂澋貐^一家公辦高中的校長喬山說。
有報道稱,在貴陽,重獎是大多數學校招攬生源的招數之一。今年晉身二類示范性高中的貴州省實驗中學提出,報考該校且考分超過或達到省級示范性高中最高錄取線的貴陽市考生,入校后一次獎勵1萬元。
據透露,就連省內最“!钡馁F陽一中、貴師大附中、貴陽六中等校,也分別承諾對中考高分報讀本校的學生給予幾千元不等的補貼,并有減免學費等各種獎勵。
“在這種情況下,每年,全省各地的‘尖子生’相當部分都被示范性高中收入囊中。許多基層中學的老師形象地把這比喻為‘摘豌豆尖’———將豌豆豆苗最好最嫩的部分摘了去,‘教學質量’不好才怪!”吳昌榮說。
為此,許多地方不得不對本地“尖子生”采取“保護性措施”,包括不向前來招生的“上級”學校提供學生的學籍檔案等。
“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那些某一地區、某一學校高調宣傳的高考樣板,其實很可能就和張發揚一樣,是從另一地區、另一學校挖來的往屆高分復讀生,與學校的真實教學質量并無多大關系!眴躺秸f。
他認為,不是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上下功夫,而是靠“拿來”“尖子生”造成“高教學質量”的假象,從一個側面凸現了當今中國教育危險、浮躁的畸形競爭。
“與素質教育的理想目標相悖,事實上,在人們談論所謂‘優質教育資源’的時候,很大程度已經把它與‘高升學率’等同了起來!彼f。
“說到底,‘摘豌豆尖’現象的背后,還是高考這根強勁的指揮棒在起作用。”吳昌榮分析。
吳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因為高考升學率下滑,畢節地區下轄一個縣的第一、第二中學的校長都被撤了職。
與此同時,在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將“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提到了“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來認識。
“不能片面責怪我們的學校和政府部門急功近利。在社會評價體系未徹底改變之前,我們就很難完全擺脫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兩難困惑!眳遣龢s指出,“畢竟,相比于很難用具體指標衡量成效的素質教育,高考升學率這一指標無疑看得見、摸得著、‘硬’得多!
“我們可以不給學生成績排名,但社會可不可能不給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的升學率排名?”他反問。(除吳昌榮外,本文其他人物均為化名)
郭騰還是晚了一步。當他驅車從貴州省畢節市趕到同屬畢節地區的織金縣時,張發揚已經被省城貴陽市的一家民辦中學搶先接走。
郭騰是畢節地區一家知名房地產企業的老板,兩年前投資辦了當地規模較大的一所民辦中學,并與地區共青團組織聯手,仿照“宏志班”模式,每年面向全地區8個市、縣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招收一個班,免收其學費、生活費。
而張發揚,則是今年織金縣高考理科狀元,因不滿意錄取他的高校,他打算復讀重考。盡管是農家子弟、家境貧寒,但張氏幾兄妹很爭氣。張發揚的弟弟今年也摘取了全縣中考狀元桂冠。
招生季節,一場生源大戰正在畢節地區城鄉激烈上演:一些今年高考“戰績”優良的學校,紛紛在校門和街頭拉開橫幅,捕捉家長和學生的視線!盁崃易YR六盤水三中考取清華大學4人,居全省第一”……
7月底8月初,郭騰放下手中的生意,和他聘請的校長吳昌榮一道,分頭走村串寨,幾乎是用“放大鏡”搜羅著優秀學生。
“皮都曬脫了。”吳昌榮形容其中的艱辛。
獲悉張發揚準備復讀的信息,吳昌榮迅速通過各種渠道,與張發揚取得聯系,希望他來本校就讀。對方卻告知,此前,已經接到了貴陽、安順兩市幾家名校的入學通知書。
“除了免除你的學費、生活費,我們還將提供一間帶衛生間的單人宿舍……”好說歹說,張發揚終于動了心。和吳昌榮約定,第二天早上派車到織金接他。
就這樣,本文開篇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第二天,親自出馬的郭騰在約定地點左等右等不見張發揚的身影,跑到鄉下張的家中,才知道,頭天晚上,貴陽那家民辦中學先下手為強,不但將張和他的中考狀元弟弟“一網打盡”,而且,作為條件,一并捎帶上了他們成績一般的妹妹。
郭騰心有不甘,索性追到貴陽。結果,遇到了更戲劇性的場面:張家兄妹剛到貴陽,屁股沒坐穩,居然又被當地一所區屬公辦中學尋機接走了。
郭騰再追至那家中學。
有了自己挖別人墻腳的前車之鑒,校方警惕性甚高,任憑郭謊稱是張發揚的叔叔也未能獲準入校。最后,好不容易,郭夫人才在幾名教師的“陪同”下,勉強見了張一面。
“尖子生”就像“豌豆尖” 示范性高中摘得最多
“這么多學校不惜血本爭奪少數‘優質生源’,算的賬,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學生本身,更在于他們對于其他學生的‘廣告效應’。”吳昌榮說。
吳昌榮是退休后受聘于郭騰所辦學校的,退休前,多年擔任畢節地區第一中學校長。2002年12月,該中學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畢節地區迄今惟一一所省級二類示范性高中。
經過幾次評選,貴州全省先后有25所中學進入一、二、三類省級示范性高中行列。
在人們口中,這些享有面向全省自主招生、自主考試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中學,通常成為“優質教育資源”或“高教學質量”的代名詞,擁有對學生和家長的強烈吸引力。
躋身示范性高中,因而也成了更多中學千方百計“奮進”的方向。
“即便如此,近年,隨著生源競爭日趨激烈,原本只有別人求上門的示范性高中,同樣加大了爭奪‘優質生源’的力度,使得非示范性高中面對競爭越發處于不利地位!碑吂澋貐^一家公辦高中的校長喬山說。
有報道稱,在貴陽,重獎是大多數學校招攬生源的招數之一。今年晉身二類示范性高中的貴州省實驗中學提出,報考該校且考分超過或達到省級示范性高中最高錄取線的貴陽市考生,入校后一次獎勵1萬元。
據透露,就連省內最“!钡馁F陽一中、貴師大附中、貴陽六中等校,也分別承諾對中考高分報讀本校的學生給予幾千元不等的補貼,并有減免學費等各種獎勵。
“在這種情況下,每年,全省各地的‘尖子生’相當部分都被示范性高中收入囊中。許多基層中學的老師形象地把這比喻為‘摘豌豆尖’———將豌豆豆苗最好最嫩的部分摘了去,‘教學質量’不好才怪!”吳昌榮說。
為此,許多地方不得不對本地“尖子生”采取“保護性措施”,包括不向前來招生的“上級”學校提供學生的學籍檔案等。
“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那些某一地區、某一學校高調宣傳的高考樣板,其實很可能就和張發揚一樣,是從另一地區、另一學校挖來的往屆高分復讀生,與學校的真實教學質量并無多大關系!眴躺秸f。
他認為,不是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上下功夫,而是靠“拿來”“尖子生”造成“高教學質量”的假象,從一個側面凸現了當今中國教育危險、浮躁的畸形競爭。
“與素質教育的理想目標相悖,事實上,在人們談論所謂‘優質教育資源’的時候,很大程度已經把它與‘高升學率’等同了起來!彼f。
“說到底,‘摘豌豆尖’現象的背后,還是高考這根強勁的指揮棒在起作用。”吳昌榮分析。
吳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因為高考升學率下滑,畢節地區下轄一個縣的第一、第二中學的校長都被撤了職。
與此同時,在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將“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提到了“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來認識。
“不能片面責怪我們的學校和政府部門急功近利。在社會評價體系未徹底改變之前,我們就很難完全擺脫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兩難困惑!眳遣龢s指出,“畢竟,相比于很難用具體指標衡量成效的素質教育,高考升學率這一指標無疑看得見、摸得著、‘硬’得多!
“我們可以不給學生成績排名,但社會可不可能不給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的升學率排名?”他反問。(除吳昌榮外,本文其他人物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