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廣西為何要改高考模式?
2004-12-29 16:19:43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即將到來的2005年,廣西高考將一改往年的考試方案,采用“3+小綜合”模式!3”是指語文、數學(分文、理)、外語,“小綜合”是指理科綜合和文科綜合,這與近年來廣西實行的“3+3”、“3+2”和“3+X”這三種高考模式有所不同。這一方案自11月18日正式向社會公布以來,社會各方面發表了評論,既有贊譽,也有疑慮。記者近日就此問題采訪了廣西招生考試院院長楊偉嘉。
楊偉嘉說,“3+小綜合”模式作為一個高考改革方案,它涉及到的核心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考試科目的設置”,二是“錄取分數制度”,三是“公布分數后填報志愿”,四是“復征志愿”。其中最為考生關心的是“考試科目的設置”,即由近年來實行的“3+X”調整為“3+小綜合”。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高考在解決“怎樣考”和“考什么”問題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高考科目設置方面,廣西同全國一樣,主要經歷了“3+3”、“3+2”和“3+X”等三種高考模式。這三種科目設置方案,為高校選拔優秀新生,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為高校服務作出了貢獻。
2005年廣西之所以要改變原有高考模式,采用新的“3+小綜合”考試科目設置方案,對此楊偉嘉解釋說,主要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近年來“3+X”的實施情況促使我們進行改革。自從2002年起,廣西高考科目設置方案為“3+X”,其中X設置了12個可選的科目組,其目的是要把統一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高校可以根據專業特點設置考試科目組,考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考試科目組。這個方案從理論上為高校按專業特性擇優錄取新生,為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搭建了平臺。另一方面,由于“X”的可選范圍覆蓋了中學的主要課程,從政策導向上糾正了“3+2”考試模式對生物、地理兩門課程的偏廢,有利于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但是,該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比如,因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區均采用“3+小綜合”科目設置方案,致使廣西的高考方案成為“稀有”之物,難以得到高校的認同,方案難以實施到位。同時,在招生計劃數和考生數沒有達到足夠大的情況下,小科目組招生計劃少、考生少,必然導致科目組間錄取分數線差距大,競爭失衡。由于小科目組考生少,也給中學組織教學帶來困難。還有由于“組”的對應性強,高校和考生都相應地受到限制,也增加了錄取程序的復雜性,影響了工作效率。
考試科目的設置還將直接影響高校對生源的選擇。楊偉嘉分析認為,全國統考、統招是目前我國現階段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一個省(區)的考試模式不僅僅作用于本省(區),它同時作用于全國高校。是否能夠有效地區分考生的水平,生源選擇不受限制,錄取操作簡便,這是高校對高考科目設置的普遍要求。而廣西近年來實行的“3+X”科目設置過于復雜,不利于高校對生源的選擇。從考生多年來的報考情況看,考生希望在考試科目設置上盡可能簡單些,尤以大科類(文史類、理工類)為最佳選擇,這樣既能充分發揮特長,又有較大的選報空間。而在“3+X”的科目組對應性的限制之下,考生填報志愿時可選擇的學校和專業非常少,這與考生自由、廣泛地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愿望是相矛盾的。
楊偉嘉說,基于服務高考的兩個主體即高校和考生對廣西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的意見和建議,本著“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人民滿意高考”的指導思想,在過去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廣西招生考試院確定了2005年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簡化考試科目設置,便于考生報考,便于高校錄取操作。同時,這種設置方法又可以降低考試工作成本,減輕考生負擔,縮短考試時間,降低考務組織風險,以更好地做到“安全”和“公正”。
楊偉嘉說,廣西招生考試院提出2005年采用“3+小綜合”考試科目設置的建議,它不是簡單地跟從,而是多年來在高考科目設置方案方面探索發展的結果。只有不斷完善高考改革方案,為考生提供更多的服務,才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高考。
楊偉嘉說,“3+小綜合”模式作為一個高考改革方案,它涉及到的核心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考試科目的設置”,二是“錄取分數制度”,三是“公布分數后填報志愿”,四是“復征志愿”。其中最為考生關心的是“考試科目的設置”,即由近年來實行的“3+X”調整為“3+小綜合”。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高考在解決“怎樣考”和“考什么”問題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高考科目設置方面,廣西同全國一樣,主要經歷了“3+3”、“3+2”和“3+X”等三種高考模式。這三種科目設置方案,為高校選拔優秀新生,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為高校服務作出了貢獻。
2005年廣西之所以要改變原有高考模式,采用新的“3+小綜合”考試科目設置方案,對此楊偉嘉解釋說,主要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近年來“3+X”的實施情況促使我們進行改革。自從2002年起,廣西高考科目設置方案為“3+X”,其中X設置了12個可選的科目組,其目的是要把統一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高校可以根據專業特點設置考試科目組,考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考試科目組。這個方案從理論上為高校按專業特性擇優錄取新生,為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搭建了平臺。另一方面,由于“X”的可選范圍覆蓋了中學的主要課程,從政策導向上糾正了“3+2”考試模式對生物、地理兩門課程的偏廢,有利于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但是,該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比如,因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區均采用“3+小綜合”科目設置方案,致使廣西的高考方案成為“稀有”之物,難以得到高校的認同,方案難以實施到位。同時,在招生計劃數和考生數沒有達到足夠大的情況下,小科目組招生計劃少、考生少,必然導致科目組間錄取分數線差距大,競爭失衡。由于小科目組考生少,也給中學組織教學帶來困難。還有由于“組”的對應性強,高校和考生都相應地受到限制,也增加了錄取程序的復雜性,影響了工作效率。
考試科目的設置還將直接影響高校對生源的選擇。楊偉嘉分析認為,全國統考、統招是目前我國現階段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一個省(區)的考試模式不僅僅作用于本省(區),它同時作用于全國高校。是否能夠有效地區分考生的水平,生源選擇不受限制,錄取操作簡便,這是高校對高考科目設置的普遍要求。而廣西近年來實行的“3+X”科目設置過于復雜,不利于高校對生源的選擇。從考生多年來的報考情況看,考生希望在考試科目設置上盡可能簡單些,尤以大科類(文史類、理工類)為最佳選擇,這樣既能充分發揮特長,又有較大的選報空間。而在“3+X”的科目組對應性的限制之下,考生填報志愿時可選擇的學校和專業非常少,這與考生自由、廣泛地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愿望是相矛盾的。
楊偉嘉說,基于服務高考的兩個主體即高校和考生對廣西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的意見和建議,本著“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人民滿意高考”的指導思想,在過去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廣西招生考試院確定了2005年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簡化考試科目設置,便于考生報考,便于高校錄取操作。同時,這種設置方法又可以降低考試工作成本,減輕考生負擔,縮短考試時間,降低考務組織風險,以更好地做到“安全”和“公正”。
楊偉嘉說,廣西招生考試院提出2005年采用“3+小綜合”考試科目設置的建議,它不是簡單地跟從,而是多年來在高考科目設置方案方面探索發展的結果。只有不斷完善高考改革方案,為考生提供更多的服務,才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高考。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