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九位高校負責人熱議高考招生公平

2005-03-14 13:38:10 來源:新京報
“本科生招生應該與研究生招生一樣,全國統一分數線。”談及高校招生指標各地不均衡的問題時,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校長潘云鶴表示。

  昨日,針對全國政協委員李文志“高招指標分配不能地域歧視”的提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9所著名高校的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招生指標確實存在各地不均衡的現象,但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上海市對復旦的支持非常大,所以復旦在上海的招生人數相對要多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坦言,高校在一定的自主權限內,一般都會優先考慮高校所在地。不過,相關高校也表示,高校指標分配是否公平很難用一個絕對的標準來衡量。

  “按照人口比例來平均分配就叫公平?”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主任王大中認為,雖然各地招生指標不均衡的情況客觀存在,但公平的問題也不能極端化。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也不贊同李文志的觀點,“那樣的話,沿海地區、教育發達省份的學生都能考上北大,而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區的學生就非常困難。”

  許智宏認為,這也會導致另外的一種不公平。對于縮小高招指標分配地域差別的問題,許智宏和王大中開出的“藥方”是,必須要對高考進行改革。“不能以一張卷子來衡量一個學生。”王大中表示,可行的辦法是對學生面試。

  但對每個學生進行面試是不現實的。“教育行政部門運用宏觀調控,調節全國各地的招生指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認為,這樣會盡量公平一些。

  專訪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

  高招指標分配不可能絕對公平

  許智宏認為在高考改革之前,只能維持現狀

  新京報:北大招生指標是怎么確定的?

  許智宏(以下簡稱許):北大的招生指標我們自己制定的,多少年來一直延續下來面向全國各省、市、區,每年都有一個不大的調整。

  新京報:分配的名額是依據什么?

  許:我們的分配是根據各個省的人數比例,當然也有歷史上的原因,對教育發達的省份我們會適當多一些。在我們沒有更好地高考改革方案之前,我們只能這樣保持,不可能絕對公平。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北京大學在北京的招生指標比其他地方多很多,這是為什么?

  許:北京市政府對北大的建設給予了一定的支持,我們在招生時適當有所傾斜。

  新京報:全國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相差很大,這是不是教育的不公平?

  許:什么叫公平,我們保障每個省都有人到北大來讀書,這也是公平。如果全國各地統一錄取分數線,那西藏的學生就沒有辦法讀北大了。西藏和新疆的教育水平確實很低,但是北大每年必須確保西藏、新疆等落后地區的學生能到北大讀書。

  新京報:全國政協委員李文志提議,高考錄取應取消地域差別,全國各地統一高考題,統一分數線,您怎么看?

  許:不可能。那樣的話,沿海地區、教育發達省份的學生都能考上北大。西藏考來的狀元是500多分,而我們沿海發達地區考600多分的學生有一大堆。我們需要確保每個省都有最好的學生能進入國家最好的大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的教育是公平的。

  新京報:前幾年,青島三名高三學生以平等受教育權為名狀告教育部,說她們在山東的分數來北京考可以上大學,可是在山東連電大都考不上,您怎么看?

  許:北京市的學生考普通的市屬院校確實分數較低,但要考北大清華還是很難的,需要600多分。我們國家重點大學的教學質量是必須要確保的。其實,我覺得人口大省應該更多地發展教育。

  山東和河南都是人口大省,特別是山東,它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應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

  專訪之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主任王大中

  是否公平沒有絕對衡量標準

  王大中稱,按照人口比例定招生指標是不可能的

  新京報:清華大學每年在北京和外地的招生名額大致是怎么分布的,有沒有差別?

  王大中(以下簡稱王):清華在全國各省市招生名額是有差別的。在北京我們要招得多一些,每年大概在300人左右,其他大的省一般每年招100個左右,像貴州、四川這些省可能就要少一些。

  新京報:招生名額的指標是怎么確定的?

  王:這個指標的確定有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招生中考慮的因素主要是生源。清華通過多年來的招生經驗,基本上可以確定哪些地方的生源要更好一些。北京招生名額比較多,我想有三個原因:第一,清華大學位于北京,受到北京市和教育部的雙重領導,清華大學與北京市有一個共建協議,北京市為清華大學的發展投入了很多支持,當然清華也應該為北京做一些貢獻。

  第二,多年來清華在北京的招生名額基本保持了一貫性,這也是一個歷史的原因。另外,北京的生源也是比較好的。

  新京報:一個地方生源的好壞有沒有一個標準?

  王:當然有,我們經過這么多年,可以看到哪些重點高中培養的學生各方面素質比較高一些,基礎打的比較好一些。現在還主要是根據我們長期積累的經驗。

  新京報:您是否認為各地招生指標的差距存在不公平的現象?

  王:我個人認為沒有什么公平與不公平,因為清華在每個省里分配的名額都是比較少的。對于清華、北大、復旦這些國內頂尖高校來說,給一個省100個名額,給另一個省50個名額,哪個公平,這不好說,沒有一個絕對的衡量標準。這些大學希望吸收的學生都是拔尖的學生,這些學生的高考水平是差不多的,也有偶然性。

  是不是把指標按照所有人口的比例來平均就叫做公平?這是不可能的,不要把公平的問題極端化。

  新京報:但是各地招生指標不均衡的情況還是客觀存在的,是否反映了高校招生的缺陷?

  王:要說高校招生存在問題,我覺得首先就是高考的問題。將來更好的辦法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查,而不是從高考的一張卷子來判斷學生。比如對報考清華的學生進行“面試”,但在現在的條件下還不太現實。

  新京報:清華大學在各個地區的招生指標未來是否會進行逐步調整?

  王:招生指標是一個長期比較確定的格局,很難改變。



  專訪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

  高校招生自主權并不大

  朱清時認為,招生名額分配須遵從教育部方案

  新京報:中科大在安徽的招生名額與外地招生名額分布有沒有差距?

  朱清時(以下簡稱朱):中科大每年招收1800個學生,其中大約300多在安徽招收,大概占六分之一。

  新京報:在安徽招生比例相對高一些,這個指標是怎么確定的?

  朱:其原因是安徽省的中學生對中科大又熟悉,出于提高生源質量的目的,我們自然愿意在安徽多招一些。

  新京報:在其他地方的招生名額通過什么標準確定的?

  朱:我們的招生名額分配,首先是遵從教育部的招生方案,各個學校根據這個方案再來安排自己的方案。各個學校總的招生人數是教育部確定的,而在各個省市招生多少也是基本由教育部批的。

  新京報:學校有沒有自主權?

  朱:學校有一定自主權,但自主權不大。比如去年中科大計劃在山東招60人,但發現報考學生的分數出現了很大的鴻溝。我們本來想減少10個招生指標,由于教育部和山東省不同意,我們還是得按原來的計劃招生。

  專訪之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

  內地省份招生應增大比例

  王生洪坦言,復旦在滬招生比例與當地投入有關

  新京報:復旦大學去年在全國招生比例是多少,其中上海招收名額有多少?

  王生洪(以下簡稱王):復旦每年通過統一高考大概招收接近3000名本科生,六七年前,復旦在上海的招生比例大概占到20%多,現在在上海的招生比例達到了40%.新京報:為什么在上海的比例如此之大?

  王:上海市對復旦的支持非常大,在科技項目、產業項目,以及土地等方面都給了復旦極大的支持。

  新京報:您覺得現在的名額分配是否存在對內地省份學生不公平的現象?

  王:我覺得應該做些調整,但調整的幅度多大為好,我還沒有做具體的研究。總的來說,對內地省份的招生比例應該增大。

  新京報:您覺得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可以由教育部牽頭,協調地方和高校,逐步、穩定的調整高校招生名額分配指標。

  專訪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

  高校很難改變城鄉錄取差距

  紀寶成表示,學校不可能制定城市和農村的招生比例

  新京報:人大每年的錄取指標由誰確定?

  紀寶成(以下簡稱紀):學校在每個省的錄取指標是由學校定的。

  新京報:每年的錄取指標按照什么標準定?

  紀:按照每個省的考生人數、考生質量、生源情況等確定,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基數。如果擴大招生可能是每個省都增加一些指標。這個招生指標不可能影響農村與城市的學生比例。人大在北京招生的比例并不高,大概是17%.新京報:招生指標的存在,您覺得是否合理?

  紀:不存在合不合理的問題,因為造成原因不清楚。

  并不是學校有意不錄取農村的學生,它有可能是兩種原因,一種是考生自己不報,一種是考生成績不行。農村的教育質量不是很好。

  新京報:會不會有學生因為招生人數太少而不報?

  紀:農村學生入學比例在下降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注意到了,我們學校已經在研究這個問題,它怎么造成的,是他們不報志愿,還是考生成績差,究竟什么原因不太了解。

  新京報:怎么縮小這中間的差距呢?

  紀:農村考生錄取得少,學校是被動的,學校也無能為力,因為錄取考生是按成績的。學校不可能制定某個省城市和農村的招生比例,這是計劃經濟的做法,有違教育公平的原則。

  專訪之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校長潘云鶴

  教育質量相等才可實現招生公平

  潘云鶴稱,短期內實現需要中央與地方協調

  新京報:浙江大學的高考招生指標是如何在全國分配的?在本省招收的生源占多大比例?

  潘云鶴(以下簡稱潘):浙江大學在浙江本省招生的比例偏大,一般每年招收超過3000人,其他各地區每年招生不到100人。

  新京報:浙江大學的高招指標是誰定的?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潘:浙江大學的這個指標原則上是由浙江大學定的,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省里對我們是有要求的,就是現在浙江大學在浙江省招生每年已經接近70%了,省里還不滿意,還在給我們施加壓力,希望把這個比例再提高一些。

  新京報:您認為目前這種狀況合理嗎?

  潘:浙江大學在浙江多招一些學生還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能說不合理。浙江省給了浙大很多經費、土地,幫助浙大建到這個規模,浙大為浙江省多培育一些學生也是應該的。

  新京報:那您覺得這種狀況怎樣才能得到改善?

  潘:我認為國家重點大學的本科生招生應該與研究生招生是一樣的,全國統一分數線,這樣就比較好辦;另外的一種方式是讓各所大學自主招生,大家就不用再進行比較了。但是這樣改了之后對北京、上海明顯是不利的,而且對寧夏、青海等教育欠發達的西北地區也很不利,我們目前的招生政策最照顧的應該是他們,他們目前的考分是很低的,如果按照全國統一的分數線,他們的考生肯定一個也考不上了。

  所以,如果要從根本上改善這種狀況,實現招生公平,要使全國的教育質量統一在一個水平上。至于高考招生指標分配要全國平均,短期的實現可能需要中央到省里來協調了。

  專訪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唐曉青

  通過人才流動改善教育不均衡

  唐曉青希望國家出臺政策引導畢業生流向西部

  新京報:最近有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重點高校在農村地區招錄的考生比例下降。

  唐曉青(以下簡稱唐):這個和各個學校的招生重點有關。比如我們學校是希望為國家航空工業提供更多的人才,可能在航空工業聚集的城市會擴大招生。

  新京報:這個局面會改變嗎?

  唐:現在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學校想法,都是在貧困地區和西部地區增加招生人數。盡管過去基數很小,但是現在都是陸陸續續增加。

  新京報:過去西部地區招生基數很小,通過逐年增加比例的方式會不會難以改變這個招生布局?

  唐:過去西部一些省區可能只招幾個,現在變成招十幾個、幾十個,肯定是難以改變的。每個學校肯定有幾個招生數量比較少的區域,我想這種狀況社會應該是能理解的。

  新京報:這樣會否導致教育不公平呢?

  唐:這個倒不會。因為國家制定整體規模時,我相信它已經考慮到區域差異。

  新京報:目前的現狀是,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如果通過西部院校自己發展會不會難以達到資源平衡的效果?

  唐:我們對西部地區都是有傾斜政策的,在那里的招生分數可能比其他地區低一點。近期西部可能對人才的需求量會更多,但不見得必須是西部出來的人才流回西部。

  新京報:你的意思是指可以通過人才流動來改變這個局面嗎?

  唐:我們希望國家能出臺人才政策,引導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流向西部,流向國家真正需要的地區、行業和部門。

  專訪之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

  高校布局不合理導致招生不公平

  顧海良認為,高等教育資源需重新合理配置

  新京報: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熱論教育公平,你如何理解?

  顧海良(以下簡稱顧):現在討論的教育公平是建立在四大不公平的前提上的,包括考試制度不合理、社會經濟實際差距、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國民教育體系未建立。在這種前提上談公平是找不到出路的。

  新京報:武大的招生指標是怎樣的?

  顧:武大每年招生7千人,有一半是湖北人。

  新京報:這樣合理嗎?

  顧:這是因為我們落在湖北省。這就是我說的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不能在不合理的前提上談公平,我們只能重建一個合理的高等院校布局。

  新京報:部屬高校在招生時要給當地傾斜政策嗎?

  顧:我落在湖北,肯定要用一半的指標招收本地學生,滿足本地的需要。

  新京報:你覺得如何才能改變農村和城市地區考生入學比例不一樣的局面?

  顧:只有經濟發展,如農村經濟水平提高,國家財政投入加大,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合理,才能改變現在大家看到的表面的不公平。

  專訪之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

  統一分數線很難操作

  侯自新認為,用指標衡量招生公平問題不可行

  新京報:南開大學每年招多少天津學生?

  侯自新(以下簡稱侯):南開每年的招生中大概接近1/4是天津的考生。

  新京報:這種高考招生指標是由南開大學來制定嗎?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侯:重點高校的高考招生指標是由教育部宏觀指導的,另外與當地政府也有一個溝通,南開大學每年都會根據天津市發展的需要做一個調整,也會根據考生報名的情況,我們要維持考生一定的水平。

  新京報:您覺得這種高考指標分配的狀況合理嗎?

  侯:歷史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分配框架,我們要尊重它,很難來評判它的絕對合理。但從整個大視野來看,確實有這個問題。

  新京報:您覺得這種狀況在未來有望得到改善嗎?

  侯:歷史上形成的東西要完全推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全國一個分數線來招生可能會避免這個問題,但是這是很難操作的,全國的教學質量和考題都是不一樣的,非要拿一個指標來衡量招生公平問題,這是不可行的。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人在线68影院 | 久久Aⅴ这里有精品免费看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亚洲аv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线高清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