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武漢市2005屆高三年級四月調考語文試題
2005-04-24 13:27:30
來源:中國招生考試論壇
武漢市2005屆高三年級四月調考語文試題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 2005.4.14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42分)
注意事項 :
1. 答卷前 , 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在試題卷的答題卡上 , 并認真核對條
形碼上的準考證號 , 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 , 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果需要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 , 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
一、 (18 分 , 每小題 3 分 )
1. 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讀音相同的一組是
A. 蕩滌 絲絳 警笛 嘀咕 嫡傳弟子
B. 許諾 箬笠 偌大 糯米 懦弱元能
C. 犯怵 抽搐 矗立 黜免 相形見絀
D. 厄運 遏止 噩耗 愕然 臥薪嘗膽
2. 下列各組詞語中, 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 號啕 跬步 跌宕 縝密 謹言慎行
B. 匍伏 雀噪 散佚 府邸 復水難收
C. 邀功 原創 撩撥 靚麗 不落案臼
D. 貓膩 起訖 門檻 錦標 玩世不恭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 , 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韓劇成功在哪里 ? 首先是題材貼近生活 , 觀眾的收視心理。
②近年來 , 我先后收到小讀者來信 8000 余封 , 從中對他們的文學作品的閱讀
多少有些了解。
③對于不少參加考試的人來說 , 考試已經 為過關的 “ 敲門磚 ”, 因此不惜代價
唯考是舉 , 考了就丟 , 缺乏學習興趣和高尚動力。
A. 契合 訴求 異化 B. 契合 訴求 變化
C. 符合 要求 變化 D. 符合 要求 異化
4. 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24 日 , 第 59 屆聯大召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特別會議 , 日本《讀賣新聞》在 25 日的晚刊 , 《朝日新聞》在 26 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 關注 ”, 不約而同地將報道聚焦在“ 阿拉伯國家缺席這一特別會議 ”上。
B. 如果日本已深刻認識到其過去的滔天罪行 , 那么它就不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一意孤行 , 不會在教科書編寫上篡改歷史 , 不會對毒氣彈、慰安婦事件閃爍其辭。
C. 就個人愿望而言 , 他強烈地想成為一名詩人;然而他考取的卻是師范大學 , 于是他自怨自艾命運不佳。
D.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評委袁蕾磋嘆 : 幾乎所有的影評人都在夸獎《天下無賊》 , 而實際上該劇“ 一環強扣一環”的戲劇結構 , 只是跟著好萊塢大片邯鄲學步。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那天歐盟的大使跟龍永圖談話以后 , 他一夜沒睡著;第二天到經貿大學去作報告 , 血壓也因此升得很高。
B. 臺灣有好幾個全天播放華語電影的有線電視頻道 , 而周星馳主演電影的回放頻率極高 , 簡直到了每時每刻至少有一個頻道在播放周星馳電影的地步。
C. 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考試 , 對于一些商家已經成為一種謀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業”,因此對其推波助瀾 , 煽風點火 , 惟恐其不紅不火。
D. 在眾星簇擁下 , 被草帽狀美麗光環圍繞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 , 常常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6. 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句是
A. 有關中東歐經濟轉軌的書籍為數不少 , 但王義祥的《中東歐經濟轉軌》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2 月出版 ) 一書提供了一個考察問題的獨特視角。
B. 如果上網、看電視就像家常便飯, 那么讀書──這個今日的“小眾行為”──就相當于加餐, 也就是“補充營養”。
C.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 , 他先是嘲笑那位告劇組狀的歌手是想炒作自己 , 又一再表示 “ 沒什么呀 ,” 而對景區不能下水的規定 , 他輕描淡寫地說 : 游客 “去玩當然不能下水 , 我們是拍戲 , 當然可以融 。”D. 在寫作《隨想錄》的前期 , 巴金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是怎么變成“非人”的 , 而到后期他終于發現了這是敬神滅己的結果 , 在《再思錄》里 , 他旗幟鮮明地喊出“沒有神”。
二、 (12 分 , 每小題 3 分 )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 , 完成 7-10 題。
“指甲速度” 何以引發 9 級地震
2004年12月26 日, 一場9級大地震激起沖天海嘯 , 撲向東南亞、南亞、非洲12國 , 波及印度洋東北、西側海岸, 造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太劫難。人們不禁要問, 這一近4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
位于蘇門答臘島西南岸外的地震震中恰好處在歐亞板塊的南緣, 印度洋板塊 ( 澳大利亞板塊 )沿印度樣東北緣的爪哇海溝俯沖于蘇門答臘、爪哇等島嶼之下 , 其下潛速度只比一個人手指甲生長的速度稍快, 約為 6 厘米/年 , 照理不會惹是生非。其實,地球上海溝俯沖帶的性質并非千篇一律, 有的海溝俯沖帶, 如馬里亞納海溝, 太平洋板塊在此比較順利地下插至西面的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這里就很少發生強烈地震; 而蘇門答臘西南緣海溝俯沖帶的“脾氣”卻大不一樣。印度洋板塊向北偏東方向斜插下去, 它與上覆的歐亞板塊之間的接觸帶是一條向東北方向傾斜的巨型斷層帶。如果二板塊沿這條斷層自由地緩緩滑動, 本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不幸的是, 在深約 5-50公里的一段斷層帶, 上下兩側板塊緊緊地耦合在一起;盡管印度洋板塊在緩慢下潛 , 但這一段被稱為發震帶的斷層卻被死死卡住了。斷層上方的蘇門答臘西南緣一帶在北移的印度洋板塊擠壓下, 年復一年, 積聚起越來越大的應變能, 以至于上覆板塊前緣受力向下牽引而彎曲拱起。當應變能積累、巖石彎曲程度增大到巖石無法承受時, 這段放鎖住的斷層終于突然斷開, 發生錯動汩蘇門答臘西南緣地塊反彈回到原來的位置, 這就意味著一場可怕地震的降臨。
有學者提出, 在這次地震中, 蘇門答臘西南緣的小島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動了20米。若以6厘米/年的板塊俯沖速率計算, 這一段發震斷層已閉鎖了300多年, 而在強震的剎那間卻完成了300多年的板塊移動量。積聚了300多年的能量, 在地震瞬間釋放出來, 難怪它會使整個地球顫抖起來, 甚至使地球自轉稍稍變快, 使地軸有所傾斜。而最可怕的是, 這一斷層的突然斷裂,導致上千公里長的海底發生強烈的錯動, 就像一支巨手在浴缸底部猛烈地攪動, 終使印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盡管人們對蘇門答臘西南緣這類俯沖逆斷層型地震的發生過程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及各種大地測量手段又可以對板塊的移動作出定量的監測 , 但迄今為止,對于發震斷層處彈性應變能積累到何時才突然釋放( 即發生地震 ), 依然是難以預測的。
在北美板塊西緣、加拿大與美國交界地區,太平洋東北部的胡安•德富卡板塊向東俯沖于北美板塊之下。上世紀90年代,通過大地測量業已發現這里的地面正處于彎曲拱起、積累應變狀態,地震學家早在數年前已警告說,在溫哥華、西雅圖附近地區,一場大地震正日益迫近。但研究者尚無法提出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大地震發生的時間推得越晚,積蓄的能量就越大,不但地震發生的幾率增加了,而且所發生地震的強烈程度也將更大(最近已有學者再度發出警告)。
一項大型國際合作項目──新一輪大洋鉆探計劃已經作出戰略部署,將選擇一列板塊俯沖帶,從海底打一口深鉆井,直抵發震斷層帶,同時在鉆井內設置傳感器,以長期監測發震帶的動態,這對于了解板塊間如何耦合,地震如何發生,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節選《文匯報•科技文摘》第547期 作者 金性春)
7.下列對造成印度洋大地震直接原因的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A.印度洋板塊沿印度洋東北緣的爪哇海溝俯沖到印尼蘇門答臘、爪哇等島嶼之下。
B.太平洋板塊沿馬里亞納海溝插至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C.沿著一條向東北方向傾斜的斷層帶,印度洋板塊向北偏東方向自由、緩慢地滑行到歐亞板塊之下。
D.印度洋板塊在下潛中與歐亞板塊緊相耦合并被死死卡住,造成前緣彎曲拱起。
8.下列對引發印度洋大海嘯直接原因的說明不準確的一項是
A.在強震的剎那間完成了300多年的板塊移動量。
B.地球稍稍加快了自轉速度,地軸有所傾斜。
C.海底斷層的斷裂,錯動,使蘇門答臘西南緣地塊反彈回原來的位置。
D.積聚了300多年的能量,剎那間釋放了出來。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海溝俯沖帶的性質是不完全相同的,馬里亞納海溝,就很少發生地震。
B.此次地震發生前,人們對地震的發生過程是有一定的認識且對板塊的移動作出過定量的監測的。
C.從大地測量的結果可知,在美國和加拿大交界地區,發生強震的可能性在增大。
D.如果從海底打一口直抵斷層帶的深鉆井,并在井內設置傳感器,可以長期監測發震帶的動態。
10.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斷層帶兩側板塊的耦合,卡住,將使應變能的積聚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地震。
B.一旦全球定位系統更加完善,各種大地測量手段能對板塊移動作出定量的監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將是可以預測的。
C.如果印度洋板塊在緩慢下潛時,沒有在蘇門答臘西南緣一帶被卡住,就不會發生地震。
D.發震帶動態的長期監測,對于了解板塊間如何耦合和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將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李績,曹州離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為左武侯大將軍。密后為王世充所破,擁眾歸國,績猶據密舊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謂長史郭孝恪曰:“魏公既歸大唐,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之,則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是吾所恥。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此則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啟密。使人初至,高祖聞無表,惟有啟與密,甚怪之。使者以績意聞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績感德推功,實純臣也。”拜蔡州總管,賜姓李氏,附屬籍于宗正。封其父蓋為濟陰王,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授散騎常侍。尋加績右武侯大將軍。及李密反叛伏誅,績發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高祖遂歸其尸。于是大具威儀,三軍縞素,葬于黎陽山。禮成,釋服而散,朝野義之。尋為竇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歸京師。從太宗征王世充、竇建德,平之。貞觀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號為稱職,突厥甚加畏憚。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撫邊境,惟遠筑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書,兼知政事。績時遇暴疾,驗方云須灰可以療之,太宗自剪須為其和藥。績頓首見血,泣以陳謝。太宗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十七年,高宗居春宮,轉太子詹事,加特進,仍知政事。太宗又嘗宴,顧績曰:“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績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績每行軍,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自貞觀以來,討擊突厥、頡利及薛延陀、高麗等,并大破之。太宗嘗曰:“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選自《貞觀政要》)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祖聞無表,惟有啟與密 啟:報告
B.績猶據密舊境十郡之地 據:占有
C.吾若上表獻之,則是利主之敗 利:有利
D.績雪涕致辭 雪:擦拭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密后為王世充所破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B.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附屬籍于宗正 齊人勿附于秦
D.自為己功,以邀富貴 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13.下列不能表明李績為“純臣”的一項是
A.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
B.及李密反叛伏誅,績發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
C.績頓首見血,泣以陳謝
D.績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
1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績忠心事主。高祖為此任命他做黎州總管,并賜他姓李。
B.李績極講道義。李密因反叛被誅,李績上表要求高祖為其舉行國葬。
C.李績深得太宗信賴。一次李績喝醉睡著,太宗親自把御服蓋在他的身上。
D.李績善于用兵。太宗說,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績。
第Ⅱ卷(共108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墨水的簽字筆或碳素鋼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每題對應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四、(18分)
15.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的三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2分)
(2)情識之惑,一至于此。(3分)
(3)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3分)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減宇木蘭花•競渡
(宋)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呼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歸。
(1)各用兩個字分別概括上下兩闋描寫的內容。(2分)
(2)為了渲染竟渡的熱烈緊張氣氛,本詞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試簡要說明。(4分)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 ,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陶淵明《歸園田居》)
⑵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 。(杜甫《登岳陽樓》)
(3)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題。
有一些感覺,正離我們遠去(有刪節)
王周生
曾經在《美國中學生獲獎作文選》里,讀到一篇作文,題目叫《先人們的快樂》。說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個叫湯米的男孩,在家中閣樓上驚奇地發現了“一本真正的書”,這書是印在紙上的,紙頭泛黃松脆。他趕忙叫來妹妹,妹妹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字怎么“一動不動地停在紙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動的那種?湯米告訴妹妹:一個世紀前,也就是爺爺的爺爺從前讀的書都是印在紙頭上的,那時上課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來,去一個叫學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學”,每天傍晚“放學”,學校的老師不是電腦里那幾個模擬人像,而是真正的人。爺爺的爺爺和左鄰右舍的孩子一路歡笑著走在上學的路上;爺爺的爺爺們樂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個真正的人──老師,面對面說話,那聲音是從老師的喉嚨而不是揚聲器里發出的;爺爺的爺爺和同學一起嬉笑玩耍,討論功課,大家的笑聲也是真實的,你能感受到同學嘴里呼出的氣息……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如今,對著家中的電腦上課,妹妹只有嘆氣的份兒,覺得爺爺的爺爺們真是幸福極了。
讀那篇作文的時候,大約是1989年,我覺得像是天方夜譚。我佩服美國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和編故事的能力。那時的上海作家中,只有我和葉永烈先生剛開始用電腦打字,上網離我們還十分遙遠,更不要說有那種能拍照,能發短信息,功能多多的手機了。記得當時我用電腦打了一篇小說,被錄用后,編輯竟要我將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紙頭上,說是便于編輯,真是不可思議。
彈指一揮間,十多年過去了,電腦、網絡的神速發展令我們眼花繚亂。每過一陣,一項新的電腦和網絡技術就會出現。用手寫作的人越來越少,用電腦寫作的人越來越多。長年累月地打字,讓我們連有些漢字都忘記怎么寫了。如今有人已經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電腦前辦公;有人已經不去學校,而在網上選修自己喜歡的課并參加考試……網上讀書,網上聊天,網上購物,網上可視通訊,手機短信,手機小說……美國中學生的那篇《先人們的快樂》中的某些情景,已經提前來到。
我兒子前幾年出國讀書,有許多人間我,你想他嗎?我說,我并不覺得他離開我呀,幾乎每天我們都在說話聊天呢,不是在網上就是在電話里。只要愿意,接上攝像頭,可以看見對方,看見各自房間的陳設,各自燒的菜。除了不能將兒子喜歡的飯菜從網上傳過去,別的和他在家沒什么兩樣。但也因此,作為母親,對兒子的那份思念淡了,甚至沒了。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國讀書,一封信起碼走半個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悅自然不用說,那一封封信,自然成了珍品。
看如今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車里,甚至進入電梯,一個個在手機上不停按捏,信息以光速傳遞。相親相愛的少男少女,只要發出一條消息,就能在幾秒鐘后迅即得到愛的反饋。
但有一些感覺,正在離我們遠去;有一些快樂,正在變得越來越淺顯。這兩年,我漸漸發現,表現這種細膩和震顫感覺的文字越來越少人問津,人們忙于編造粗俗的笑話,離奇的故事,釋放瘋狂的欲望。
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拐了個小小的彎兒?我不得而知。
我只是,小心翼翼地珍藏我曾經有過的那些感覺,讓一百年后的人們羨慕和妒忌。
18.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所引《先人們的快樂》的內容。
要求:①概括的文字應體現作者選用這個材料的意圖。
②不超過50個字。(4分)
19.題目中的“有一些感覺”,是些什么感覺?試聯系全文內容寫出兩種。作者認為是什么原因使它們“正離我們遠去”的?(4分)
20.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義。(6分)
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拐了個小小的彎兒?我不得而知。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開頭引述美國中學生的獲獎作文,特別突出一個“真”字──真的書本,真的上學,真的教室,真的老師,真的同學,用以反襯網絡世界的虛假。
B.作者選用十多年前編輯要她“將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紙頭上”這一材料,目的是反襯電腦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
C.文章將如今不思念遠在外國讀書的兒子與20年前焦急等待出國讀書的丈夫的來信對比,說明隨著科技的進步,思念帶來的痛苦和喜悅的感覺已經麻木。
D.結尾處作者表示要“小心翼翼地珍藏曾經有過的那些感覺”,與開頭段故事中“妹妹只有嘆氣的份兒”構成了呼應。
E.作者并不反對科技進步,在她看來,電腦、網絡的應用帶來了生活的便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特別是讓人們失去了一些美好寶貴的東西。
六、(12分)
22.提取材料的要點,用一句話回答問題。(4分)
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卻熱衷于買一些頂級品牌的小配件,如領帶、皮鞋、皮包等。又一些年輕的白領節衣縮食購買奢侈品,不是出于實用的考慮,而是把它作為“成功人士”、“社會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學者據此認為,“消費主義”已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
從以上材料可知,學者之所謂“消費主義”指的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23.把下列句子整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只寫序號)(4分)
①任何時候,批評家和作家之間都應該保持必要的距離和警覺。
②他們能夠永遠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場上,不斷發出自己的真實聲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具有獨立思想意識的批評家。
④批評是心靈的事業。
⑤創作因此會受到傷害,批評也隨之走向沒落。
⑥否則,相互之間就會出現過于客氣、盲目吹捧和妄加贊美的不良現象。
24.湖北省名勝眾多,黃鶴樓、武當山、三游澗、西塞山、琴臺、赤壁……每一處名勝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請任選湖北省的兩處名勝分別為上下聯的寫作對象,擬寫一副對聯。(4分)。
七、(60分)
2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節日就是一種文化,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是在有意無意中延續這種文化。面對圣誕節和情人節,面對端午節和中秋節,我們學子們的態度卻呈現出強烈的反差:重“洋”節而輕“土”節。
請以“土節和洋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
武漢2005屆高三年級四月調考語文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一、(18分,每小題3分)
1.C(A中“絳”音tāo;B中“箬”、“偌”音ruò;D中“臥”音wò)
2.B(匐、覆)
3.A(“契合”較之于“符合”,更突出兩者相合程度之“切”;“訴求”義為訴說理由并提出請求,更符合前句提供的語境;“異化”比較“變化”,帶有貶義。)
4.C(“自怨自艾”用于悔恨自己的錯誤。)
5.D(A中“他”指代有歧義;B用語累贅,去掉后一個“周星馳電影”;C后一分句主語殘缺;若承前以“考試”為主語,又不妥)
6.C(“沒什么呀,”的逗號“當然可以通融。”的句號應移到后引號之外)
二、(12分,每小題3分)
7.D(判斷依據見第二段倒數1、2、3、5四句)
8.B(本項雖為地震的后果,但不會直接引發海嘯)
9.C(A項依據在第二段第二句,原文為“強烈地震”;B項依據在第四段第一句,原文為“可以對板塊的移動作出定量的監測”,“作出過”有誤;D項依據在最后一段,原文為“發震斷層帶”)
10.A(B項依據在第四段最后一句,原文為“難以預測”;C項依據在第二段最句一句,不會發生強震并非不會發生地震;D項依據在最后一段,“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有誤)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C(以……為利,以……為樂)
12.D(A前“被”,后“作為”;B前“和”,后“等到”;C前“到”,后“對”)
13.C(純臣:指忠心事主,毫無個人打算的臣子。CD兩項都表對太宗的感激,但C項不能表現其忠心事主)
14.B(“要求高祖為其舉行國葬”錯)
四、(18分)
15.(1)2分(句式正確1分,大意正確1分)
⑵3分(“情識之惑”1分,“—”1分,大意正確語句通順1分)
(3)3分(“屬”1分,“孤幼”1分,大意正確語句通順1分)
附譯文:
李績,曹州離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候大將軍。李密后來被王世充打敗,帶領兵眾去歸降唐朝。李績仍據有李密原來控制的10個郡。武德二年,李績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李密既已經歸順大唐,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獻給大唐,那就是樂于主子的失敗,來自己居功,以謀求富貴,我感到可恥。現在應該完整地登錄州縣名稱和軍人戶口,一并報送魏公,由魏公自己來獻給朝延,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不是很好嗎?”于是派使者報送李密。使者剛到長安,唐高祖聽說沒有表奏,只有報告給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績的用意奏報,高祖才很高興地說:“徐績感故主之德,給故主推功,真是純臣啊!”任命他做黎州總管,賜姓李氏,把戶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親李蓋為濟陰王,李蓋堅決辭謝王爵,就改封舒國公,授與散騎常侍的官職。不久加授李績為右武候大將軍。到李密反叛被誅,李績為他發喪并穿上喪服,具備君臣的禮節,上表請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遺體交給他。于是他大規模地準備儀仗,全軍都穿上白色的喪服,將李密安葬在黎陽山;葬禮完畢,才脫去喪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認為李績真講道義。不久,受到竇建德的攻擊,李績被俘,又逃出來回到京師,跟隨太宗征討王世充、竇建德,把他們打敗。貞觀元年,李績被任命為并州都督,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大家都說他稱職,突厥對他十分畏懼。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隋煬帝不懂得精選賢良、鎮撫邊境,只去遠筑長城,派大批將士屯駐,來防范突厥,見識糊涂,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績鎮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遠逃,邊塞城垣安寧,豈不勝過幾千里的長城嗎?”后來并州改設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績為長史,加封到英國公。他在并州鎮守了16年,召回任命為兵部尚書,兼知政事。李績有次突然重病,驗方上說用胡須燒的灰可以治好,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給他和藥。李績叩頭出血,哭著謝恩。太宗說:“我這是為社稷打算,不用感謝。”貞觀十七年,高宗還在東宮時,調任李績為太子詹事,追加特進的待遇,仍擔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設宴,宴席上,太宗回頭對李績說:“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慮下來沒有再比你合適的人選。你過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會做對不起我的事情!”李績擦著眼淚回話,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來。不一會李績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蓋在他身上。他就是這樣地被委任信用。李績每次行軍作戰,用兵籌劃,臨敵應變,都能做得很確當。從貞觀以來,李績奉令討伐突厥頡利可汗和薛延陀、高麗等,都把他們打得大敗而逃。太宗曾說:“李靖、李績二人,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比得上啊!”
16.(6分)(1)上闋:爭渡;下闋:奪標。(大意相近即可,答對一個得1分)
(2)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比擬(“飛出”)、比喻(“春雷”)、夸張(“直破煙波”“驚退
萬人”)渲染熱烈緊張的氣氛。
②著力對色彩和聲音的描繪。前者如紅色的旗幟,綠色的楊柳,白茫茫的煙波,金碧的樓臺;后者如賽船的擊鼓聲和觀眾的歡呼聲。這些都再現了爭勝的英雄氣概和參加盛會的熱烈氣氛。(答對一點得2分,就某—方面賞析到位可得4分。對渲染熱烈緊張氣氛寫作技巧的賞析,答案不只此兩點,如煉宇煉句賞析亦可。)
17.(4分)(1)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常在于險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五、(18分)
18.(4分)2155年的學生,(1分)在家中從網絡虛擬的環境中求學,(1分)渴望能有我們今天這樣真實的學習環境(或氛圍,條件等)。(2分)
(強調“渴望”之后的歸納,因為這一點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19.(4分)望眼欲穿的企盼,家書抵萬金的喜悅,久別重逢的幸福等等(或:等待,思念,期盼等)(2分,答對一點得1分);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遞,壓縮了時間和空間,從而使人類情感變得單調和遲鈍。(2分)。
20.(6分)作者對科技的發展導致人類情感的淡漠深感無奈,同時也提醒人們在網絡時代更應珍視人間真情。答案要點:“歷史的必然”指科技的進步必然導致人類情感的淡漠(2分);“歷史拐了一個小小的彎兒”表明科技的進步導致人類情感的淡漠只是暫時現象,人類對真情的追求不會因科技的發展而改變(2分);“我不得而知”兼有“無奈”和“期待”兩種情感(2分)。
21.(4分)B E(A應是“虛擬”而不是“虛假”,C不是“麻木”而是“淡漠”,D呼應的應是“幸福極了”,與“嘆氣”呼應的是“羨慕和妒忌”)
六、(12分)
22.(4分)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象征意義。(“使用價值”、“象征意義”為答案的關鍵詞)
23.(4分)④③②①⑥⑤
24.(4分)把握名勝特點,符合對聯要求即可。
七、25.(60分)
參照2004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url=http://www.heima.com/web/home2.srf?userid=251704]永不放棄夢想[/url];')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 2005.4.14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42分)
注意事項 :
1. 答卷前 , 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在試題卷的答題卡上 , 并認真核對條
形碼上的準考證號 , 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 , 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果需要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 , 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
一、 (18 分 , 每小題 3 分 )
1. 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讀音相同的一組是
A. 蕩滌 絲絳 警笛 嘀咕 嫡傳弟子
B. 許諾 箬笠 偌大 糯米 懦弱元能
C. 犯怵 抽搐 矗立 黜免 相形見絀
D. 厄運 遏止 噩耗 愕然 臥薪嘗膽
2. 下列各組詞語中, 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 號啕 跬步 跌宕 縝密 謹言慎行
B. 匍伏 雀噪 散佚 府邸 復水難收
C. 邀功 原創 撩撥 靚麗 不落案臼
D. 貓膩 起訖 門檻 錦標 玩世不恭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 , 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韓劇成功在哪里 ? 首先是題材貼近生活 , 觀眾的收視心理。
②近年來 , 我先后收到小讀者來信 8000 余封 , 從中對他們的文學作品的閱讀
多少有些了解。
③對于不少參加考試的人來說 , 考試已經 為過關的 “ 敲門磚 ”, 因此不惜代價
唯考是舉 , 考了就丟 , 缺乏學習興趣和高尚動力。
A. 契合 訴求 異化 B. 契合 訴求 變化
C. 符合 要求 變化 D. 符合 要求 異化
4. 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24 日 , 第 59 屆聯大召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特別會議 , 日本《讀賣新聞》在 25 日的晚刊 , 《朝日新聞》在 26 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 關注 ”, 不約而同地將報道聚焦在“ 阿拉伯國家缺席這一特別會議 ”上。
B. 如果日本已深刻認識到其過去的滔天罪行 , 那么它就不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一意孤行 , 不會在教科書編寫上篡改歷史 , 不會對毒氣彈、慰安婦事件閃爍其辭。
C. 就個人愿望而言 , 他強烈地想成為一名詩人;然而他考取的卻是師范大學 , 于是他自怨自艾命運不佳。
D.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評委袁蕾磋嘆 : 幾乎所有的影評人都在夸獎《天下無賊》 , 而實際上該劇“ 一環強扣一環”的戲劇結構 , 只是跟著好萊塢大片邯鄲學步。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那天歐盟的大使跟龍永圖談話以后 , 他一夜沒睡著;第二天到經貿大學去作報告 , 血壓也因此升得很高。
B. 臺灣有好幾個全天播放華語電影的有線電視頻道 , 而周星馳主演電影的回放頻率極高 , 簡直到了每時每刻至少有一個頻道在播放周星馳電影的地步。
C. 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考試 , 對于一些商家已經成為一種謀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業”,因此對其推波助瀾 , 煽風點火 , 惟恐其不紅不火。
D. 在眾星簇擁下 , 被草帽狀美麗光環圍繞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 , 常常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6. 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句是
A. 有關中東歐經濟轉軌的書籍為數不少 , 但王義祥的《中東歐經濟轉軌》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2 月出版 ) 一書提供了一個考察問題的獨特視角。
B. 如果上網、看電視就像家常便飯, 那么讀書──這個今日的“小眾行為”──就相當于加餐, 也就是“補充營養”。
C.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 , 他先是嘲笑那位告劇組狀的歌手是想炒作自己 , 又一再表示 “ 沒什么呀 ,” 而對景區不能下水的規定 , 他輕描淡寫地說 : 游客 “去玩當然不能下水 , 我們是拍戲 , 當然可以融 。”D. 在寫作《隨想錄》的前期 , 巴金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是怎么變成“非人”的 , 而到后期他終于發現了這是敬神滅己的結果 , 在《再思錄》里 , 他旗幟鮮明地喊出“沒有神”。
二、 (12 分 , 每小題 3 分 )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 , 完成 7-10 題。
“指甲速度” 何以引發 9 級地震
2004年12月26 日, 一場9級大地震激起沖天海嘯 , 撲向東南亞、南亞、非洲12國 , 波及印度洋東北、西側海岸, 造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太劫難。人們不禁要問, 這一近4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
位于蘇門答臘島西南岸外的地震震中恰好處在歐亞板塊的南緣, 印度洋板塊 ( 澳大利亞板塊 )沿印度樣東北緣的爪哇海溝俯沖于蘇門答臘、爪哇等島嶼之下 , 其下潛速度只比一個人手指甲生長的速度稍快, 約為 6 厘米/年 , 照理不會惹是生非。其實,地球上海溝俯沖帶的性質并非千篇一律, 有的海溝俯沖帶, 如馬里亞納海溝, 太平洋板塊在此比較順利地下插至西面的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這里就很少發生強烈地震; 而蘇門答臘西南緣海溝俯沖帶的“脾氣”卻大不一樣。印度洋板塊向北偏東方向斜插下去, 它與上覆的歐亞板塊之間的接觸帶是一條向東北方向傾斜的巨型斷層帶。如果二板塊沿這條斷層自由地緩緩滑動, 本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不幸的是, 在深約 5-50公里的一段斷層帶, 上下兩側板塊緊緊地耦合在一起;盡管印度洋板塊在緩慢下潛 , 但這一段被稱為發震帶的斷層卻被死死卡住了。斷層上方的蘇門答臘西南緣一帶在北移的印度洋板塊擠壓下, 年復一年, 積聚起越來越大的應變能, 以至于上覆板塊前緣受力向下牽引而彎曲拱起。當應變能積累、巖石彎曲程度增大到巖石無法承受時, 這段放鎖住的斷層終于突然斷開, 發生錯動汩蘇門答臘西南緣地塊反彈回到原來的位置, 這就意味著一場可怕地震的降臨。
有學者提出, 在這次地震中, 蘇門答臘西南緣的小島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動了20米。若以6厘米/年的板塊俯沖速率計算, 這一段發震斷層已閉鎖了300多年, 而在強震的剎那間卻完成了300多年的板塊移動量。積聚了300多年的能量, 在地震瞬間釋放出來, 難怪它會使整個地球顫抖起來, 甚至使地球自轉稍稍變快, 使地軸有所傾斜。而最可怕的是, 這一斷層的突然斷裂,導致上千公里長的海底發生強烈的錯動, 就像一支巨手在浴缸底部猛烈地攪動, 終使印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盡管人們對蘇門答臘西南緣這類俯沖逆斷層型地震的發生過程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及各種大地測量手段又可以對板塊的移動作出定量的監測 , 但迄今為止,對于發震斷層處彈性應變能積累到何時才突然釋放( 即發生地震 ), 依然是難以預測的。
在北美板塊西緣、加拿大與美國交界地區,太平洋東北部的胡安•德富卡板塊向東俯沖于北美板塊之下。上世紀90年代,通過大地測量業已發現這里的地面正處于彎曲拱起、積累應變狀態,地震學家早在數年前已警告說,在溫哥華、西雅圖附近地區,一場大地震正日益迫近。但研究者尚無法提出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大地震發生的時間推得越晚,積蓄的能量就越大,不但地震發生的幾率增加了,而且所發生地震的強烈程度也將更大(最近已有學者再度發出警告)。
一項大型國際合作項目──新一輪大洋鉆探計劃已經作出戰略部署,將選擇一列板塊俯沖帶,從海底打一口深鉆井,直抵發震斷層帶,同時在鉆井內設置傳感器,以長期監測發震帶的動態,這對于了解板塊間如何耦合,地震如何發生,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節選《文匯報•科技文摘》第547期 作者 金性春)
7.下列對造成印度洋大地震直接原因的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A.印度洋板塊沿印度洋東北緣的爪哇海溝俯沖到印尼蘇門答臘、爪哇等島嶼之下。
B.太平洋板塊沿馬里亞納海溝插至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C.沿著一條向東北方向傾斜的斷層帶,印度洋板塊向北偏東方向自由、緩慢地滑行到歐亞板塊之下。
D.印度洋板塊在下潛中與歐亞板塊緊相耦合并被死死卡住,造成前緣彎曲拱起。
8.下列對引發印度洋大海嘯直接原因的說明不準確的一項是
A.在強震的剎那間完成了300多年的板塊移動量。
B.地球稍稍加快了自轉速度,地軸有所傾斜。
C.海底斷層的斷裂,錯動,使蘇門答臘西南緣地塊反彈回原來的位置。
D.積聚了300多年的能量,剎那間釋放了出來。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海溝俯沖帶的性質是不完全相同的,馬里亞納海溝,就很少發生地震。
B.此次地震發生前,人們對地震的發生過程是有一定的認識且對板塊的移動作出過定量的監測的。
C.從大地測量的結果可知,在美國和加拿大交界地區,發生強震的可能性在增大。
D.如果從海底打一口直抵斷層帶的深鉆井,并在井內設置傳感器,可以長期監測發震帶的動態。
10.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斷層帶兩側板塊的耦合,卡住,將使應變能的積聚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地震。
B.一旦全球定位系統更加完善,各種大地測量手段能對板塊移動作出定量的監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將是可以預測的。
C.如果印度洋板塊在緩慢下潛時,沒有在蘇門答臘西南緣一帶被卡住,就不會發生地震。
D.發震帶動態的長期監測,對于了解板塊間如何耦合和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將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李績,曹州離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為左武侯大將軍。密后為王世充所破,擁眾歸國,績猶據密舊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謂長史郭孝恪曰:“魏公既歸大唐,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之,則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是吾所恥。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此則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啟密。使人初至,高祖聞無表,惟有啟與密,甚怪之。使者以績意聞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績感德推功,實純臣也。”拜蔡州總管,賜姓李氏,附屬籍于宗正。封其父蓋為濟陰王,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授散騎常侍。尋加績右武侯大將軍。及李密反叛伏誅,績發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高祖遂歸其尸。于是大具威儀,三軍縞素,葬于黎陽山。禮成,釋服而散,朝野義之。尋為竇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歸京師。從太宗征王世充、竇建德,平之。貞觀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號為稱職,突厥甚加畏憚。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不解精選賢良,鎮撫邊境,惟遠筑長城,廣屯將士,以備突厥,而情識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績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遠遁,塞垣安靜,豈不勝數千里長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績為長史,累封英國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書,兼知政事。績時遇暴疾,驗方云須灰可以療之,太宗自剪須為其和藥。績頓首見血,泣以陳謝。太宗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十七年,高宗居春宮,轉太子詹事,加特進,仍知政事。太宗又嘗宴,顧績曰:“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績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績每行軍,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自貞觀以來,討擊突厥、頡利及薛延陀、高麗等,并大破之。太宗嘗曰:“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選自《貞觀政要》)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祖聞無表,惟有啟與密 啟:報告
B.績猶據密舊境十郡之地 據:占有
C.吾若上表獻之,則是利主之敗 利:有利
D.績雪涕致辭 雪:擦拭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密后為王世充所破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B.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附屬籍于宗正 齊人勿附于秦
D.自為己功,以邀富貴 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13.下列不能表明李績為“純臣”的一項是
A.今宜具錄州縣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
B.及李密反叛伏誅,績發喪行服,備君臣之禮,表請收葬
C.績頓首見血,泣以陳謝
D.績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
1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績忠心事主。高祖為此任命他做黎州總管,并賜他姓李。
B.李績極講道義。李密因反叛被誅,李績上表要求高祖為其舉行國葬。
C.李績深得太宗信賴。一次李績喝醉睡著,太宗親自把御服蓋在他的身上。
D.李績善于用兵。太宗說,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績。
第Ⅱ卷(共108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墨水的簽字筆或碳素鋼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每題對應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四、(18分)
15.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的三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今此人眾土地,魏公所有也。(2分)
(2)情識之惑,一至于此。(3分)
(3)朕將屬以孤幼,思之無越卿者。(3分)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減宇木蘭花•競渡
(宋)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呼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歸。
(1)各用兩個字分別概括上下兩闋描寫的內容。(2分)
(2)為了渲染竟渡的熱烈緊張氣氛,本詞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試簡要說明。(4分)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 ,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陶淵明《歸園田居》)
⑵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 。(杜甫《登岳陽樓》)
(3)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題。
有一些感覺,正離我們遠去(有刪節)
王周生
曾經在《美國中學生獲獎作文選》里,讀到一篇作文,題目叫《先人們的快樂》。說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個叫湯米的男孩,在家中閣樓上驚奇地發現了“一本真正的書”,這書是印在紙上的,紙頭泛黃松脆。他趕忙叫來妹妹,妹妹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字怎么“一動不動地停在紙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動的那種?湯米告訴妹妹:一個世紀前,也就是爺爺的爺爺從前讀的書都是印在紙頭上的,那時上課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來,去一個叫學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學”,每天傍晚“放學”,學校的老師不是電腦里那幾個模擬人像,而是真正的人。爺爺的爺爺和左鄰右舍的孩子一路歡笑著走在上學的路上;爺爺的爺爺們樂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個真正的人──老師,面對面說話,那聲音是從老師的喉嚨而不是揚聲器里發出的;爺爺的爺爺和同學一起嬉笑玩耍,討論功課,大家的笑聲也是真實的,你能感受到同學嘴里呼出的氣息……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如今,對著家中的電腦上課,妹妹只有嘆氣的份兒,覺得爺爺的爺爺們真是幸福極了。
讀那篇作文的時候,大約是1989年,我覺得像是天方夜譚。我佩服美國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和編故事的能力。那時的上海作家中,只有我和葉永烈先生剛開始用電腦打字,上網離我們還十分遙遠,更不要說有那種能拍照,能發短信息,功能多多的手機了。記得當時我用電腦打了一篇小說,被錄用后,編輯竟要我將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紙頭上,說是便于編輯,真是不可思議。
彈指一揮間,十多年過去了,電腦、網絡的神速發展令我們眼花繚亂。每過一陣,一項新的電腦和網絡技術就會出現。用手寫作的人越來越少,用電腦寫作的人越來越多。長年累月地打字,讓我們連有些漢字都忘記怎么寫了。如今有人已經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電腦前辦公;有人已經不去學校,而在網上選修自己喜歡的課并參加考試……網上讀書,網上聊天,網上購物,網上可視通訊,手機短信,手機小說……美國中學生的那篇《先人們的快樂》中的某些情景,已經提前來到。
我兒子前幾年出國讀書,有許多人間我,你想他嗎?我說,我并不覺得他離開我呀,幾乎每天我們都在說話聊天呢,不是在網上就是在電話里。只要愿意,接上攝像頭,可以看見對方,看見各自房間的陳設,各自燒的菜。除了不能將兒子喜歡的飯菜從網上傳過去,別的和他在家沒什么兩樣。但也因此,作為母親,對兒子的那份思念淡了,甚至沒了。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國讀書,一封信起碼走半個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悅自然不用說,那一封封信,自然成了珍品。
看如今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車里,甚至進入電梯,一個個在手機上不停按捏,信息以光速傳遞。相親相愛的少男少女,只要發出一條消息,就能在幾秒鐘后迅即得到愛的反饋。
但有一些感覺,正在離我們遠去;有一些快樂,正在變得越來越淺顯。這兩年,我漸漸發現,表現這種細膩和震顫感覺的文字越來越少人問津,人們忙于編造粗俗的笑話,離奇的故事,釋放瘋狂的欲望。
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拐了個小小的彎兒?我不得而知。
我只是,小心翼翼地珍藏我曾經有過的那些感覺,讓一百年后的人們羨慕和妒忌。
18.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所引《先人們的快樂》的內容。
要求:①概括的文字應體現作者選用這個材料的意圖。
②不超過50個字。(4分)
19.題目中的“有一些感覺”,是些什么感覺?試聯系全文內容寫出兩種。作者認為是什么原因使它們“正離我們遠去”的?(4分)
20.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義。(6分)
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拐了個小小的彎兒?我不得而知。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開頭引述美國中學生的獲獎作文,特別突出一個“真”字──真的書本,真的上學,真的教室,真的老師,真的同學,用以反襯網絡世界的虛假。
B.作者選用十多年前編輯要她“將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紙頭上”這一材料,目的是反襯電腦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
C.文章將如今不思念遠在外國讀書的兒子與20年前焦急等待出國讀書的丈夫的來信對比,說明隨著科技的進步,思念帶來的痛苦和喜悅的感覺已經麻木。
D.結尾處作者表示要“小心翼翼地珍藏曾經有過的那些感覺”,與開頭段故事中“妹妹只有嘆氣的份兒”構成了呼應。
E.作者并不反對科技進步,在她看來,電腦、網絡的應用帶來了生活的便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特別是讓人們失去了一些美好寶貴的東西。
六、(12分)
22.提取材料的要點,用一句話回答問題。(4分)
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卻熱衷于買一些頂級品牌的小配件,如領帶、皮鞋、皮包等。又一些年輕的白領節衣縮食購買奢侈品,不是出于實用的考慮,而是把它作為“成功人士”、“社會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學者據此認為,“消費主義”已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
從以上材料可知,學者之所謂“消費主義”指的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23.把下列句子整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只寫序號)(4分)
①任何時候,批評家和作家之間都應該保持必要的距離和警覺。
②他們能夠永遠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場上,不斷發出自己的真實聲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具有獨立思想意識的批評家。
④批評是心靈的事業。
⑤創作因此會受到傷害,批評也隨之走向沒落。
⑥否則,相互之間就會出現過于客氣、盲目吹捧和妄加贊美的不良現象。
24.湖北省名勝眾多,黃鶴樓、武當山、三游澗、西塞山、琴臺、赤壁……每一處名勝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請任選湖北省的兩處名勝分別為上下聯的寫作對象,擬寫一副對聯。(4分)。
七、(60分)
2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節日就是一種文化,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是在有意無意中延續這種文化。面對圣誕節和情人節,面對端午節和中秋節,我們學子們的態度卻呈現出強烈的反差:重“洋”節而輕“土”節。
請以“土節和洋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
武漢2005屆高三年級四月調考語文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一、(18分,每小題3分)
1.C(A中“絳”音tāo;B中“箬”、“偌”音ruò;D中“臥”音wò)
2.B(匐、覆)
3.A(“契合”較之于“符合”,更突出兩者相合程度之“切”;“訴求”義為訴說理由并提出請求,更符合前句提供的語境;“異化”比較“變化”,帶有貶義。)
4.C(“自怨自艾”用于悔恨自己的錯誤。)
5.D(A中“他”指代有歧義;B用語累贅,去掉后一個“周星馳電影”;C后一分句主語殘缺;若承前以“考試”為主語,又不妥)
6.C(“沒什么呀,”的逗號“當然可以通融。”的句號應移到后引號之外)
二、(12分,每小題3分)
7.D(判斷依據見第二段倒數1、2、3、5四句)
8.B(本項雖為地震的后果,但不會直接引發海嘯)
9.C(A項依據在第二段第二句,原文為“強烈地震”;B項依據在第四段第一句,原文為“可以對板塊的移動作出定量的監測”,“作出過”有誤;D項依據在最后一段,原文為“發震斷層帶”)
10.A(B項依據在第四段最后一句,原文為“難以預測”;C項依據在第二段最句一句,不會發生強震并非不會發生地震;D項依據在最后一段,“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有誤)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C(以……為利,以……為樂)
12.D(A前“被”,后“作為”;B前“和”,后“等到”;C前“到”,后“對”)
13.C(純臣:指忠心事主,毫無個人打算的臣子。CD兩項都表對太宗的感激,但C項不能表現其忠心事主)
14.B(“要求高祖為其舉行國葬”錯)
四、(18分)
15.(1)2分(句式正確1分,大意正確1分)
⑵3分(“情識之惑”1分,“—”1分,大意正確語句通順1分)
(3)3分(“屬”1分,“孤幼”1分,大意正確語句通順1分)
附譯文:
李績,曹州離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候大將軍。李密后來被王世充打敗,帶領兵眾去歸降唐朝。李績仍據有李密原來控制的10個郡。武德二年,李績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李密既已經歸順大唐,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獻給大唐,那就是樂于主子的失敗,來自己居功,以謀求富貴,我感到可恥。現在應該完整地登錄州縣名稱和軍人戶口,一并報送魏公,由魏公自己來獻給朝延,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不是很好嗎?”于是派使者報送李密。使者剛到長安,唐高祖聽說沒有表奏,只有報告給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績的用意奏報,高祖才很高興地說:“徐績感故主之德,給故主推功,真是純臣啊!”任命他做黎州總管,賜姓李氏,把戶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親李蓋為濟陰王,李蓋堅決辭謝王爵,就改封舒國公,授與散騎常侍的官職。不久加授李績為右武候大將軍。到李密反叛被誅,李績為他發喪并穿上喪服,具備君臣的禮節,上表請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遺體交給他。于是他大規模地準備儀仗,全軍都穿上白色的喪服,將李密安葬在黎陽山;葬禮完畢,才脫去喪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認為李績真講道義。不久,受到竇建德的攻擊,李績被俘,又逃出來回到京師,跟隨太宗征討王世充、竇建德,把他們打敗。貞觀元年,李績被任命為并州都督,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大家都說他稱職,突厥對他十分畏懼。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隋煬帝不懂得精選賢良、鎮撫邊境,只去遠筑長城,派大批將士屯駐,來防范突厥,見識糊涂,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績鎮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遠逃,邊塞城垣安寧,豈不勝過幾千里的長城嗎?”后來并州改設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績為長史,加封到英國公。他在并州鎮守了16年,召回任命為兵部尚書,兼知政事。李績有次突然重病,驗方上說用胡須燒的灰可以治好,太宗親自剪下自己的胡須給他和藥。李績叩頭出血,哭著謝恩。太宗說:“我這是為社稷打算,不用感謝。”貞觀十七年,高宗還在東宮時,調任李績為太子詹事,追加特進的待遇,仍擔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設宴,宴席上,太宗回頭對李績說:“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慮下來沒有再比你合適的人選。你過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會做對不起我的事情!”李績擦著眼淚回話,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來。不一會李績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蓋在他身上。他就是這樣地被委任信用。李績每次行軍作戰,用兵籌劃,臨敵應變,都能做得很確當。從貞觀以來,李績奉令討伐突厥頡利可汗和薛延陀、高麗等,都把他們打得大敗而逃。太宗曾說:“李靖、李績二人,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比得上啊!”
16.(6分)(1)上闋:爭渡;下闋:奪標。(大意相近即可,答對一個得1分)
(2)①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比擬(“飛出”)、比喻(“春雷”)、夸張(“直破煙波”“驚退
萬人”)渲染熱烈緊張的氣氛。
②著力對色彩和聲音的描繪。前者如紅色的旗幟,綠色的楊柳,白茫茫的煙波,金碧的樓臺;后者如賽船的擊鼓聲和觀眾的歡呼聲。這些都再現了爭勝的英雄氣概和參加盛會的熱烈氣氛。(答對一點得2分,就某—方面賞析到位可得4分。對渲染熱烈緊張氣氛寫作技巧的賞析,答案不只此兩點,如煉宇煉句賞析亦可。)
17.(4分)(1)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常在于險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五、(18分)
18.(4分)2155年的學生,(1分)在家中從網絡虛擬的環境中求學,(1分)渴望能有我們今天這樣真實的學習環境(或氛圍,條件等)。(2分)
(強調“渴望”之后的歸納,因為這一點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19.(4分)望眼欲穿的企盼,家書抵萬金的喜悅,久別重逢的幸福等等(或:等待,思念,期盼等)(2分,答對一點得1分);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遞,壓縮了時間和空間,從而使人類情感變得單調和遲鈍。(2分)。
20.(6分)作者對科技的發展導致人類情感的淡漠深感無奈,同時也提醒人們在網絡時代更應珍視人間真情。答案要點:“歷史的必然”指科技的進步必然導致人類情感的淡漠(2分);“歷史拐了一個小小的彎兒”表明科技的進步導致人類情感的淡漠只是暫時現象,人類對真情的追求不會因科技的發展而改變(2分);“我不得而知”兼有“無奈”和“期待”兩種情感(2分)。
21.(4分)B E(A應是“虛擬”而不是“虛假”,C不是“麻木”而是“淡漠”,D呼應的應是“幸福極了”,與“嘆氣”呼應的是“羨慕和妒忌”)
六、(12分)
22.(4分)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象征意義。(“使用價值”、“象征意義”為答案的關鍵詞)
23.(4分)④③②①⑥⑤
24.(4分)把握名勝特點,符合對聯要求即可。
七、25.(60分)
參照2004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url=http://www.heima.com/web/home2.srf?userid=251704]永不放棄夢想[/url];')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