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侵害應屆生權利?有市民建議取消高分復讀
2005-10-20 16:47:15
來源:新京報
今年北京市高考復讀生預計近2萬。針對復讀生增多問題,有市民認為這提高了應屆生升學壓力,應限制甚至取消復讀。但也有人認為,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利,學生有自由選擇權。昨天,本報開通熱線,市民、專家各抒己見。
贊成
已被錄取者不應再復讀報考
張同學(北京某示范高中高三女生)
一周前,我們班里來了一名插班的復讀生,據說高考考了600多分,報的志愿是北大新聞系,沒被錄取。跟他一個班學習,大家都覺得挺有壓力的,“敬畏”他600多分還要復讀。
這樣的高分復讀生當然會擠占我們的錄取名額了,因為他明年肯定還會考高分。往屆生已經有一年的復習了,也有一次高考的經驗。而應屆生與往屆生一起參加高考,面對有限的錄取名額,競爭的平臺不對等,這是明顯不公平的,也是對應屆生權利的侵害。
我認為必須對復讀生進行限制,比如,已被學校錄取的學生,不能再復讀報考;第一年落榜的考生第二年報考時要減少5分或者10分錄取;蛘呓o復讀生單出一份更難的卷子,單獨審閱。
贊成
高分復讀是浪費教育資源
市民 趙女士(曾經做過教師、目前做生意)
我外甥女今年高考考了570分,這幾天就要去北京交通大學報到。這孩子原來是打算復讀,因為她覺得自己沒考好,想明年再考一年。
對于高分復讀生,我認為一定要進行一些限制。因為高分復讀生放棄了已經錄取的學校名額,這也是一種浪費。
明年參加高考的孩子大部分是屬龍,因為屬相的原因,明年的高考生數量很多,競爭也更激烈。復讀并不意味能上更好的學校。
但是,對那些分數不高的學生,應給他們一個復讀的機會。
反對
限制復讀侵犯人權
劉女士(復讀學校負責人)
對復讀生是否限制其實是一個人權的問題,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實也是對人權的保護,是讓孩子們平等受教育的合理化。限制復讀是不尊重和侵犯人權的表現,而且,應屆生也有可能是下一屆的復讀生。
今年,我們學校招收的400名復讀生中,最集中的分數段在400分左右。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最起碼的愿望是上一所大學。
勞凱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
考生復讀和限制復讀,兩個意見都是有道理的。不能說誰對誰錯,關鍵是利益如何更加均衡。
已錄取而沒有報到的招生名額是不會浪費的,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上大學現在還是買方市場,你不上總會有人愿意上。
應屆生最關心的是復讀生造成競爭更激烈。其實,在近兩萬名復讀生中,真正的高分復讀生非常少,把高分復讀生放到超過10萬人的北京高考大軍中,這個比例非常低。復讀生對應屆生的“侵占力”有限。
對于復讀問題,從政策和法律的導向來看,不限制是給公民更多選擇機會。而且,最基本權利之上,人們還要追求更好的權利。不完全是教育選擇個人,個人同樣可以選擇教育。
根據美國一位學者的理論,毛入學率達到一定比例之后,高考的競爭就不會那么大。但這個理論似乎并不適用于中國。北京的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75%,可高考的競爭卻沒有減弱。這與我國大學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有很大關系,這需要依靠逐步提高中國大學的辦學水平來解決。
一市民來電表示,應該對高考復讀生再次報考的資格和錄取條件進行一定的限制,否則,就是對應屆高中畢業生的不公平。
從7月初開始,一些復讀培訓學校都開始了報名工作。據從事復讀培訓的精華學校老師介紹,今年500分以上的報名者比去年增加不少,其中不少人表明就是“沖著北大清華去的”。但是,資深復讀培訓教師認為,高分復讀生分數上升的余地不大,加之再次高考的壓力,第二年高考的結果“其實很難說”。
據了解,北京市有關部門曾經對已被錄取但不去學校報到的高考生有一定的懲罰措施,如:不許參加第二年的高考。但幾年前,相關的懲罰措施取消。
早在2002年1月,就有一名叫趙希瑋的市民向市人大反映,因取消限制必定導致復讀生增加。昨天,一市民給本報打來電話稱,大量的復讀生必定擠占有限的教育資源,特別是高分落榜生,被錄取又不去報到,實際上是浪費了受高等教育的指標。而大量的復讀生,又必定會抬高錄取分數線,抬高應屆生的升學門檻。無法升學的應屆生由此也成為復讀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但也有人認為,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力,學生有自由選擇權,取消復讀目前操作的難度很大。
對是否該取消高考復讀問題,市民可撥打63190000
贊成
已被錄取者不應再復讀報考
張同學(北京某示范高中高三女生)
一周前,我們班里來了一名插班的復讀生,據說高考考了600多分,報的志愿是北大新聞系,沒被錄取。跟他一個班學習,大家都覺得挺有壓力的,“敬畏”他600多分還要復讀。
這樣的高分復讀生當然會擠占我們的錄取名額了,因為他明年肯定還會考高分。往屆生已經有一年的復習了,也有一次高考的經驗。而應屆生與往屆生一起參加高考,面對有限的錄取名額,競爭的平臺不對等,這是明顯不公平的,也是對應屆生權利的侵害。
我認為必須對復讀生進行限制,比如,已被學校錄取的學生,不能再復讀報考;第一年落榜的考生第二年報考時要減少5分或者10分錄取;蛘呓o復讀生單出一份更難的卷子,單獨審閱。
贊成
高分復讀是浪費教育資源
市民 趙女士(曾經做過教師、目前做生意)
我外甥女今年高考考了570分,這幾天就要去北京交通大學報到。這孩子原來是打算復讀,因為她覺得自己沒考好,想明年再考一年。
對于高分復讀生,我認為一定要進行一些限制。因為高分復讀生放棄了已經錄取的學校名額,這也是一種浪費。
明年參加高考的孩子大部分是屬龍,因為屬相的原因,明年的高考生數量很多,競爭也更激烈。復讀并不意味能上更好的學校。
但是,對那些分數不高的學生,應給他們一個復讀的機會。
反對
限制復讀侵犯人權
劉女士(復讀學校負責人)
對復讀生是否限制其實是一個人權的問題,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實也是對人權的保護,是讓孩子們平等受教育的合理化。限制復讀是不尊重和侵犯人權的表現,而且,應屆生也有可能是下一屆的復讀生。
今年,我們學校招收的400名復讀生中,最集中的分數段在400分左右。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最起碼的愿望是上一所大學。
勞凱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
考生復讀和限制復讀,兩個意見都是有道理的。不能說誰對誰錯,關鍵是利益如何更加均衡。
已錄取而沒有報到的招生名額是不會浪費的,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上大學現在還是買方市場,你不上總會有人愿意上。
應屆生最關心的是復讀生造成競爭更激烈。其實,在近兩萬名復讀生中,真正的高分復讀生非常少,把高分復讀生放到超過10萬人的北京高考大軍中,這個比例非常低。復讀生對應屆生的“侵占力”有限。
對于復讀問題,從政策和法律的導向來看,不限制是給公民更多選擇機會。而且,最基本權利之上,人們還要追求更好的權利。不完全是教育選擇個人,個人同樣可以選擇教育。
根據美國一位學者的理論,毛入學率達到一定比例之后,高考的競爭就不會那么大。但這個理論似乎并不適用于中國。北京的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75%,可高考的競爭卻沒有減弱。這與我國大學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有很大關系,這需要依靠逐步提高中國大學的辦學水平來解決。
一市民來電表示,應該對高考復讀生再次報考的資格和錄取條件進行一定的限制,否則,就是對應屆高中畢業生的不公平。
從7月初開始,一些復讀培訓學校都開始了報名工作。據從事復讀培訓的精華學校老師介紹,今年500分以上的報名者比去年增加不少,其中不少人表明就是“沖著北大清華去的”。但是,資深復讀培訓教師認為,高分復讀生分數上升的余地不大,加之再次高考的壓力,第二年高考的結果“其實很難說”。
據了解,北京市有關部門曾經對已被錄取但不去學校報到的高考生有一定的懲罰措施,如:不許參加第二年的高考。但幾年前,相關的懲罰措施取消。
早在2002年1月,就有一名叫趙希瑋的市民向市人大反映,因取消限制必定導致復讀生增加。昨天,一市民給本報打來電話稱,大量的復讀生必定擠占有限的教育資源,特別是高分落榜生,被錄取又不去報到,實際上是浪費了受高等教育的指標。而大量的復讀生,又必定會抬高錄取分數線,抬高應屆生的升學門檻。無法升學的應屆生由此也成為復讀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但也有人認為,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力,學生有自由選擇權,取消復讀目前操作的難度很大。
對是否該取消高考復讀問題,市民可撥打63190000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