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造假曝光 陜西取消二級運動員加分爭議不斷
2006-06-17 23:41: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西安二級運動員“造假”曝光后——陜西取消二級運動員加分爭議不斷
“如果還像前兩年的政策就好了,有了20分的體育特長加分,奐奐上一流名校就用不著太擔心了。”這兩天,在反復估分、填報志愿咨詢中,應屆高考考生林明奐的媽媽常常這樣念叨。
從初中起,林明奐就是學校里無人不知的籃球明星,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這次高考如果能再加點分,無疑會錦上添花。
2004年,陜西取消了二級運動員高考加分,但此舉實施兩年后,又帶出了新的困惑。
兩年前,“批量造假”行為被媒體曝光
2004年,由于相關部門在二級運動員證件發放中的“批量造假”行為被媒體曝光,西安的高考錄取被全國關注。
當年,經過多方調查層層剝繭,最終,一條靠托關系、找門路,辦個二級運動員證書就能在高考中憑空多加20分的利益鏈條被揭穿。
根據當時的調查結果,2004年西安市申請二級運動員加分的考生達616人,在省紀委的介入下,確定通過省招辦復審測試合格的248名體優生中,所持二級證書屬違規辦理的有50人,屬社會不法人員偽造證件的兩人,真正具備二級運動員資格的僅有196人。
事件導致的直接結果,不僅是相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從2005年開始,陜西省取消了二級運動員享受高考加分優惠的規定。
陜西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郝春槐說,由于管理難度太大等種種原因,陜西省招生委員會是經過慎重討論研究后作出上述決定的。
郝春槐回憶說,1998年以前,有二級運動員證書都是直接加分的,后來發現假證較多,省招辦才從1998年開始組織統一的省級測試。但在具體的執行操作中卻尷尬不斷:“假證過多的主要原因,是發證機關過多過雜,給造假者以可乘之機。但是,既然國家已經確定這些部門可以發證,你考試管理部門再要進行測試,明擺著就是在‘懷疑’發證機關。但你憑什么‘懷疑’?你又不是紀檢、監察部門,你的測試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則。”
“再說了,明明是這個機關發的證,那個機關卻不認可,要再組織一次測試重新認定,這不是行政職能的一種浪費嗎?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則發生了沖突。”
對特長生加分問題,教育部沒有明確限制,只規定“錄取過程中可適當照顧加分”,但具體加多少,并無統一標準。為慎重起見,陜西省參考了兄弟省份的做法。
郝春槐介紹說,特長生加分泛濫曾在很多省份普遍存在,此前,已有個別省份取消了加分政策,還有的降低了照顧幅度,比如山西的加分分值從20分降到5分,“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
雖規定一級運動員可加分,但兩年中沒有一人符合條件
目前,陜西省的規定是,只有國家一級運動員可以在高考中加10分。
在陜西省體育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趙東昌給記者翻閱了國家體育總局于2005年頒發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其中規定只有在國家級賽事中取得名次,才能申請一級運動員。“這在中學生中幾乎沒有可能。”趙處長說。
該局的文件存檔中,記錄著2005年、2006年審批的一級運動員名單,共3批87人,清一色的專業運動員。該局競技處工作人員小宋證實,從去年至今年,沒有高考生前來申請資格審核。也就是說,按照目前標準,能享受體育特長生加分照顧的基本沒有。
等級證發放的問題主要出在管理上
“取消二級運動員證的加分,從源頭上堵住了不法行為,最起碼保證了大多數人的公平。”陜西省招生辦認為。
對此,大多數家長也表示贊同:的確,這種加分“貓兒膩”太多,干脆大家都別想了,也能讓考試變得單純些。
然而,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同的聲音。“我們有這個特長,為什么別的省能加分,我們卻不能加?這不是吃虧了嗎?”體育特長生的家長們多認為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某高校附中的校長告訴記者,學校一直在想辦法,努力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有全面的發展,加分政策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原本活躍的孩子有了顧慮,學校的文體活動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其實,差生里能靠體育加分上大學的幾乎沒有,這個政策主要影響的還是那些學習成績中上、全面發展的學生。”
多所高校的招辦負責人也明確表示,同等條件下,更喜歡招收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總比死讀書的好呀!活躍的氛圍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再說他們還能為學校爭榮譽呢。”
“政策制定不能‘因噎廢食’。”有專業人士認為,對于中學生來說,雖然一級運動員的標準很難達到,但經努力達到二級還是有可能的。目前,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而作為教育指揮棒的高考,也被指應試味道太濃。要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一刀切地取消二級運動員加分的做法無疑過于簡單,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導向。
“等級證發放的問題主要出在管理上,所以想辦法加強監管,是根本的解決辦法。”趙處長的看法與郝春槐的觀點不謀而合。
他解釋說,按照現行規定,國家體育總局負責頒發健將級以上等級證書,省級頒發一級證,縣級頒發三級證,而二級證的頒發單位最多,除地市外,其下屬的中心,甚至體育院校也有權力。如果能將二級證的頒發權力“上收”,統一劃歸省里發放,歸口管理,責任明確,誰出事就查誰,恐怕誰也不敢亂發證了。
“如果還像前兩年的政策就好了,有了20分的體育特長加分,奐奐上一流名校就用不著太擔心了。”這兩天,在反復估分、填報志愿咨詢中,應屆高考考生林明奐的媽媽常常這樣念叨。
從初中起,林明奐就是學校里無人不知的籃球明星,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這次高考如果能再加點分,無疑會錦上添花。
2004年,陜西取消了二級運動員高考加分,但此舉實施兩年后,又帶出了新的困惑。
兩年前,“批量造假”行為被媒體曝光
2004年,由于相關部門在二級運動員證件發放中的“批量造假”行為被媒體曝光,西安的高考錄取被全國關注。
當年,經過多方調查層層剝繭,最終,一條靠托關系、找門路,辦個二級運動員證書就能在高考中憑空多加20分的利益鏈條被揭穿。
根據當時的調查結果,2004年西安市申請二級運動員加分的考生達616人,在省紀委的介入下,確定通過省招辦復審測試合格的248名體優生中,所持二級證書屬違規辦理的有50人,屬社會不法人員偽造證件的兩人,真正具備二級運動員資格的僅有196人。
事件導致的直接結果,不僅是相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從2005年開始,陜西省取消了二級運動員享受高考加分優惠的規定。
陜西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郝春槐說,由于管理難度太大等種種原因,陜西省招生委員會是經過慎重討論研究后作出上述決定的。
郝春槐回憶說,1998年以前,有二級運動員證書都是直接加分的,后來發現假證較多,省招辦才從1998年開始組織統一的省級測試。但在具體的執行操作中卻尷尬不斷:“假證過多的主要原因,是發證機關過多過雜,給造假者以可乘之機。但是,既然國家已經確定這些部門可以發證,你考試管理部門再要進行測試,明擺著就是在‘懷疑’發證機關。但你憑什么‘懷疑’?你又不是紀檢、監察部門,你的測試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則。”
“再說了,明明是這個機關發的證,那個機關卻不認可,要再組織一次測試重新認定,這不是行政職能的一種浪費嗎?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則發生了沖突。”
對特長生加分問題,教育部沒有明確限制,只規定“錄取過程中可適當照顧加分”,但具體加多少,并無統一標準。為慎重起見,陜西省參考了兄弟省份的做法。
郝春槐介紹說,特長生加分泛濫曾在很多省份普遍存在,此前,已有個別省份取消了加分政策,還有的降低了照顧幅度,比如山西的加分分值從20分降到5分,“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
雖規定一級運動員可加分,但兩年中沒有一人符合條件
目前,陜西省的規定是,只有國家一級運動員可以在高考中加10分。
在陜西省體育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趙東昌給記者翻閱了國家體育總局于2005年頒發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其中規定只有在國家級賽事中取得名次,才能申請一級運動員。“這在中學生中幾乎沒有可能。”趙處長說。
該局的文件存檔中,記錄著2005年、2006年審批的一級運動員名單,共3批87人,清一色的專業運動員。該局競技處工作人員小宋證實,從去年至今年,沒有高考生前來申請資格審核。也就是說,按照目前標準,能享受體育特長生加分照顧的基本沒有。
等級證發放的問題主要出在管理上
“取消二級運動員證的加分,從源頭上堵住了不法行為,最起碼保證了大多數人的公平。”陜西省招生辦認為。
對此,大多數家長也表示贊同:的確,這種加分“貓兒膩”太多,干脆大家都別想了,也能讓考試變得單純些。
然而,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同的聲音。“我們有這個特長,為什么別的省能加分,我們卻不能加?這不是吃虧了嗎?”體育特長生的家長們多認為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某高校附中的校長告訴記者,學校一直在想辦法,努力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有全面的發展,加分政策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原本活躍的孩子有了顧慮,學校的文體活動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其實,差生里能靠體育加分上大學的幾乎沒有,這個政策主要影響的還是那些學習成績中上、全面發展的學生。”
多所高校的招辦負責人也明確表示,同等條件下,更喜歡招收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總比死讀書的好呀!活躍的氛圍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再說他們還能為學校爭榮譽呢。”
“政策制定不能‘因噎廢食’。”有專業人士認為,對于中學生來說,雖然一級運動員的標準很難達到,但經努力達到二級還是有可能的。目前,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而作為教育指揮棒的高考,也被指應試味道太濃。要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一刀切地取消二級運動員加分的做法無疑過于簡單,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導向。
“等級證發放的問題主要出在管理上,所以想辦法加強監管,是根本的解決辦法。”趙處長的看法與郝春槐的觀點不謀而合。
他解釋說,按照現行規定,國家體育總局負責頒發健將級以上等級證書,省級頒發一級證,縣級頒發三級證,而二級證的頒發單位最多,除地市外,其下屬的中心,甚至體育院校也有權力。如果能將二級證的頒發權力“上收”,統一劃歸省里發放,歸口管理,責任明確,誰出事就查誰,恐怕誰也不敢亂發證了。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