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硬傷”:志愿填報三種“低級”錯誤分析
隨著第五批高校錄取工作接近尾聲,2006年高考工作也即將畫上句號。記者昨日從市高招辦了解到,跟往年相比,今年高校錄取工作總體比較順利,高分考生“落馬”現象為歷年來最少;考生選擇院校、專業更加理智;盡管今年我市參加高考的人數創寧波歷史之最,但按目前的錄取情況來看,到第五批補報前,寧波已有35000多名考生被各級各類高校錄取(含高職單考單招),估計今年我市的高考錄取率不會低于去年。但市高招辦主任邵堅鋼遺憾地說,今年高考仍然出現了不少“冤假錯案”,而這些“冤假錯案”都緣于考生在志愿填報時的失誤,有的考生甚至因為小小的失誤而與高校失之交臂。
“撞車”現象嚴重,這是歷年來高考志愿填報的一大“硬傷”。今年也不例外。浙江考生特別重視地域選擇。上海、北京、浙江、江蘇一帶的高校,幾次出現一志愿生源幾乎全線爆滿的現象,而對內地或邊遠地區的院校則興趣不大,如四批次高校錄取時,在我省招收文科考生的320所省外院校中有62所院校一志愿線上生源數為零,招收理科考生的341所省外院校中有45所院校一志愿線上生源數為零。一些考生即便是在補報志愿時,眼睛仍然只盯著省內及浙江省周邊高校。
另外浙江考生過于青睞財經、外貿類院校。如第二批次高校錄取時,上海海事大學文科招收17人,600分以上考生有33人;首都經貿大學文科招收6人,600分以上考生有14人;首都經貿大學理科招收9人,600分以上考生有13人。相反,農、林、水、地、礦等院校,生源欠缺。
志愿過于集中,其后果就是導致一些考分相對較高的考生慘遭“落馬”。市高招辦同志遺憾地說,其中一部分考生如果不趟“撞車”這一混水,錄取的結果可能會更理想一些。希望以后的考生填報志愿時眼光能放遠一些。
新聞鏈接
考生志愿里的低級錯誤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考生志愿里犯的錯誤并不是由于一些不可知的因素,如填報同一志愿的人會有多少,而是一些十分低級的錯誤,現摘錄如下,希望能對以后的考生產生一些警示作用。
失誤一:科目填錯,考生錯失高校
我市一考生雖然高考成績離高校各批次錄取 分數線有一定差距,但由于該學生有體育特長,可以列為高校體育特招生的范疇。經過多方努力,省內一高校同意招收該體育特長生。按高校的要求,該考生需填報體育特招生志愿。可左等右等,該考生卻一直未能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到高校一問,卻被告知,學校根本就沒收到該考生的志愿表,也未收到考生的相關檔案。心急如焚的考生家長急匆匆地趕往省教育考試院,一查才知,科目填錯了。據介紹,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分為藝術類、體育類、提前批、普通文科、普通理科,按規定,該考生本應填報體育類志愿表,結果卻誤填了提前批志愿表,而在提前批志愿表上填的又是體育類志愿,這張無效的志愿表自然到不了高校招生老師手里。而該校的錄取工作這時早已結束。
市高招辦同志感慨說,每年每個考生人手一本志愿填報書,關于高校招生的分類在書上分得清清楚楚,可總有考生不愿細細查閱,最終吃了自己粗心的虧。
失誤二:批次填錯,一批次錯填五批次
一高考成績相當不錯的考生,卻沒被第一批高校錄取。納悶不已的考生跑到省招生部門咨詢,調出他的志愿表、志愿卡一看,考生和家長不由傻了眼,原來該考生在志愿卡上誤將第一批院校志愿的代碼填成了第五批院校的代碼,因而第一志愿等于就是沒填,而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高校等由于第一志愿即招生完畢,他最終只能是“落馬”。不過幸運的是,第一批高校還有個補報志愿的機會,該考生通過補報志愿被第一批高校錄取。
據市高招辦同志介紹,填錯批次的考生每年都有,有上了一本分數線錯填報五批次,也有上二本線考生卻填報了一批次志愿的。而有的考生雖然志愿表上未填錯,可到志愿卡上卻又涂錯了。曾經有個考生,一批一志愿填報了山東大學,志愿卡上卻涂了濟南大學代碼,陰差陽錯,該考生的考分未達到山東大學的錄取線,卻達到了濟南大學的錄取線,倒是意外的驚喜。不過,更多的考生卻沒這么幸運,有的考生被錄取到了考生不愿意去的學校,有的考生甚至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失誤三:條形碼貼錯,兩考生的志愿對換了
有個理科考生,高考考了600多分,一志愿填報了大連理工大學,交志愿表時,老師怕學生搞錯,便主動幫學生貼條形碼,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老師將這名考生的條形碼貼到了另外一名姓名相似考生的志愿卡上,結果第一批次高校 錄取結果顯示,該考生被湘潭大學錄取。等省、市招生部門獲悉這一“錯案”時,大連理工大學的錄取工作早已結束,令該考生滿意的是,后經省、市招生部門的努力,大連理工大學最后專門增加招生名額錄取了他。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