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不該落志 學習其實是一輩子的事情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 戴家干
每年的高考都必然會帶來一個后果:產生大量的落榜生。尤其是高考對人們的深刻影響,落榜生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必須關注的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考試工作者,我深知考試的嚴肅性,在分數面前,任何情感因素都是多余的,只有維護考試的嚴肅性,才能體現考試的公平和公正。同樣,作為一個考試工作者,我亦深知考試的局限性,一次考試不能也不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需要在一生中通過無數次的考試和考驗。當然,考試很重要,但對落榜生而言,是一次落榜就終生落榜,還是落榜不落志,用自己的奮斗和對社會的貢獻證明成功,就顯得更為重要。
事實上在我看來,考試沒有輸家,考試只不過導致了一個人不同的發展道路。我敬佩那些能夠面對考試的人,但我更敬佩那些落榜不落志的人,因為他們要在壓力面前繼續探索前進的道路。
不知我們是否注意到,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和落榜生現象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學歷與就業、落榜與發展都歸結在對社會的適應性這個問題上。這至少說明學歷和文憑已經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當代社會更注重學有所長和實際的工作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落榜生面前不是絕路,而是有多種選擇的廣闊天地,只要我們適應社會的選擇,只要我們以不斷的學習適應社會的發展,誰能說你不是一個成功者呢?
我相信,就個體而言,落榜生的問題并不難解決,因為這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情況,其之所以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社會對于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態度。首先,在客觀上我們確實進入了史無前例的應試高峰,一個龐大的落榜生群體也應運而生,對于他們的學習安排和就業安置,有關部門要予以充分重視,并作為一項工作職責來對待,不能統統推給社會,任其自流。事實上,這部分人也是我們的人才財富,引導得當,社會受益、個人受益,不予引導,是社會的浪費,也是個人的浪費。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它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其次,由于傳統觀念的作用,人們至今視考試為跳龍門,這無形當中對落榜生形成了極不公平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孩子們如何平衡自己呢?因此,采取最大力度的宣傳教育方式,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和人生觀,創造理解、寬容、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讓落榜生在一個寬松的環境里發展自己。應該說,這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而它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我們的身上。第三,堅決制止認識混亂或帶有商業目的的媒體炒作及在落榜生身上賺錢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落榜生面臨的心理困境和生存困境就是由于這些不正當行為而造成的。這些行為應該受到社會良知的譴責和政府的堅決制止。
落榜不落志,不僅是落榜生個人的事情,應該成為全社會的事情,因為他們是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都要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他們,都要像關心國家前途一樣關心他們。事實上,在科教興國和國家人才戰略的指引下,我國正在進入學習型社會,一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體系業已形成,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學習和教育設施日趨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夜大、網絡教育等教育方式已成為國民接受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中尤以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最為典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實行寬進嚴出,入學沒有門檻。參加自學考試的人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學習形式靈活,以自主學習為主,考生可以采用脫產、業余、網絡等各種方式學習,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等條件的限制;自考的教育成本較低,完成一個大專、本科學歷教育僅是普通高校學費的四分之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國家考試,文憑有較高的信譽和含金量,國外一些教育機構也承認自考文憑,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立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制度創新,而且是我們國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在制度上的原創。迄今,已經為國家培育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才,有的畢業生為國家作出了卓著的貢獻。今天,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以數百個專業、數千門課程和優質的教育質量正迎接著廣大有志人士。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衷心希望落榜生落榜不落志,人一定要有自信心,我們國家明確鼓勵自學成才。就是發達國家像北美一些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國也不是所有的高中畢業生都進入高校,而是三分之一的人上普通高校,三分之一上社區學院,三分之一選擇就業。抓住機會“先上崗、后定位”也是一項好的選擇,認真規劃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一步步地去實現,成功終將會屬于你。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