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心聲:媽媽 多余的七件事請別再做了
高三生心聲:
媽媽 多余的七件事請別再做了
一上高三,媽媽就變了,我知道媽媽的變全為了我,讓我能集中精力投入復習,最終考上好大學。可是說句心里話,媽媽現在做的一切我都很反感,但是又怕說出來傷了她的心,只好同學之間互相訴訴苦。我們發(fā)現,家長們的做法驚人地相似。經過我們觀察與總結,他們所做的以下7件事完全是多余的。
一是嘮叨不休。
還沒升入高三,爸爸和媽媽就不時地給我灌輸高三的重要性。什么“前途全看這一年”、“要為父母爭口氣”、“高三很重要”、“多跟成績好的孩子交往”“上高三的少玩會兒”。這些話他們不說我也很清楚,而且說一遍誰都能記住,可是他們非得沒完沒了地重復,一聽到這些話我的腦袋就像上了緊箍咒。
二是過分體貼。
媽媽一直照顧我很好,一直以來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覺得這樣已經足夠了。可是進入高三后,媽媽對我變得過分體貼。每次做飯都問想吃什么?飯菜可不可口?在家學習的時候還時不時地給我削水果,10點鐘一定要喝牛奶。只要她有時間就要接送我上下學。其實這樣,反而增添了我的壓力。
三是問東問西。
每次同學打電話找我,媽媽就像查戶口一樣盤問徹底,要是女生更是如臨大敵。放學回家后,她還總是問我學校發(fā)生什么事。那怕一個小測驗,都得詢問我的成績、排名,要是成績下降就逼問我為什么。
四是與人攀比。
由于媽媽一個同事的孩子跟我同班,無形之中媽媽把同事的孩子當成了參考坐標。若是考得比人家好,媽媽就高興,考得不如人家,媽媽就悶悶不樂,還說一定要為她爭氣。
五是時刻監(jiān)督。
我上高三后,媽媽把自己的活動減少到最低,時時刻刻陪著我。其實這是監(jiān)督我,趁著給我送水果的時候檢查我是不是在學習。
六是要求過高。
我的成績現在看來在一本二本之間,從媽媽的談話中,無不流露出對一本名牌大學的羨慕,還說努一把不是沒有希望的,還說我連想都不敢想將來怎么能出人頭地。
七是請家教、上輔導班、買輔導書。
由于期望我考名牌,媽媽不惜花錢給我買輔導書,并打算給我請家教補課,遭我強烈反對,最終雙方各退一步報了一個周末同步班。
(高三考生 許 飛)
家長看新聞 孩子壓力輕
我家的孩子今年參加高考,現在已經在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讀書了。為了孩子高考,我從她高二就開始留意高考的招生政策,提前關注高考的一些咨詢。我雖然準備充分了,但是心還是踏實不下來,就是孩子到底能考多少分,能被什么學校錄取。所以作為家長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我比較了解我的孩子,她在重點高中屬于成績一般偏上的學生,在學習上挺上緊的, 成績也很穩(wěn)定。但是孩子有個毛病就是敏感而內向,有什么話不愛跟爸爸媽媽說,跟同學交流也很少。我最擔心她的不是成績,而是外界對她的影響。由于壓力漸大,去年寒假之前,學習有點下滑,我能看出孩子學習時眉頭皺得緊,在壓力面前,越學越緊張。
我跟她談了談,告訴她爸爸媽媽相信她的實力,一次成績下降不代表高考考不好。我還說學習是孩子的事,工作是爸爸媽媽的事,她的這次考試還不至于影響到父母。
整個寒假,我很少問她學習上的事情,吃過晚飯后我就在我的房間看 新聞聯播把聲音調低,但門留一個小縫,這樣的聲音不影響她學習,而且她一出自己的房間,就能聽到我在看電視。這個習慣我一直保持到高考前。
其實,我的心情一直很緊張,擔心孩子走不出低谷。但是我不能顯露出來,我一亂,孩子敏感的心更亂。所以我想出這招來,讓她知道我不在乎,反而很放松。我輕松,孩子就少了一份負擔和壓力,情緒上不至于雪上加霜。
家長在最關鍵的時候首先要沉住氣,這就是我的經驗。
專家建議:
考生和家長 擰成一股繩
高三是比較特殊的時期,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對孩子的高三生活會產生重要影響,家庭成員的身心都將接受一次考驗,情緒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困擾和波動。在高考考生家庭經常會發(fā)生什么情景呢?
情景一 想幫幫不上,想問不敢問,家長比孩子急,過分擔憂,焦慮感強,到處打聽與高考相關的信息,形成緊張的家庭氛圍。結果孩子對父母的努力并不感激。
情景二 孩子情緒容易波動,經常一兩句話不對頭就大發(fā)脾氣,父母不知所措、謹小慎微、戰(zhàn)戰(zhàn)兢兢、聽之任之,只要孩子不出事怎么都行,助長了孩子的消極情緒。
情景三 家庭生活因高考而調整,父母甚至放棄自己的工作。對孩子的過度關心使父母幫助子女的責任感得到滿足,卻給孩子帶來有形的壓力。孩子的態(tài)度就表現得比較矛盾:一方面認為就應該以自己為中心,養(yǎng)成很強的依賴性,不夠獨立,遇到挫折就會慌亂;一方面對于過分關心又非常反感,覺得父母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對于家庭又恨又愛。
情景四 父母望子成龍,有意無意表露出來,有些孩子感覺力所不及,不僅沒起到激勵作用,反而因恐懼產生很強的退縮行為、幼稚行為或者逆反行為。有些父母并沒有給孩子壓力,但孩子自我實現的欲望強,報答父母的心思重,特別敏感于父母的態(tài)度,情緒產生波動。
以上情景只是高考考生家庭生活的點滴,那么家長和孩子應該建立怎樣的關系,最終形成合力度過高三生活呢?
家長面對高考,應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調整好心態(tài),有合理的期望,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要鎮(zhèn)定理智,積極而從容,做孩子的榜樣和主心骨。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忍讓寬容孩子的情緒爆發(fā)。冷靜分析孩子行為后的實際原因,少講道理,多出主意。
保持童心,使用巧妙的溝通方式,與孩子縮短距離。最好的方式是您要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別總以長輩自居。
相信高三生活對孩子是有益的,該吃的苦一定要吃,不要舍不得,也不要做往孩子包里放石頭———加壓的事,做聰明的父母。
如果幫助孩子復習成為有些父母逃避社會、減輕責任、失去自我的理由,這樣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好心不一定能得到孩子的認可。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自然、和諧、相對自主成長的空間。
對于出現的問題,要積極面對,認真分析原因,想辦法解決,不要過分自責,更不要責怪孩子。面對高考是每個考生家庭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家長和孩子在高三生活中共同成長才會愉快地度過高考。
考生們不要過多背負報答父母的壓力,因為過多就成為阻力;更不要將家庭這個避風港當作隨意發(fā)泄情緒的地方,因為這樣只會加強自我否定。讓家長放心的重要方式是主動加強與他們的溝通,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高三生活真正的保護傘。相信你也需要。
(北京五中心理老師 李紅梅)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1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互聯網金融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國際郵輪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動漫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大數據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10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