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年滿分作文:2006年高考作文全景觀察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唐惠忠オ
高考歷來受到教育界以及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而高考面紗甫一揭開,人們最關心的就是作文題。如果說2005年全國各地的作文命題漸顯個性,那么2006年已表現為個性的激情張揚。綜觀17道試題,不難看出高考命題的新思維、新特點和新趨勢。
一、從命題形式看,進一步打破了話題作文一統天下的局面
在所有試題中,話題作文7道(分別是:福建卷——“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等三選一、浙江卷——“生有所息/生無所息”、重慶卷大作文——“走與!、江西卷——“雨燕減肥”、廣東卷——“雕琢心中的天使”、安徽卷——“讀”、四川┚懟—“問”),命題作文6道(分別是: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卷——“北京的符號”、天津卷——“愿景”、遼寧卷——“肩膀”、江蘇卷——“人與路”、湖南卷——“談意氣”),材料作文3道(全國卷一、卷二以及山東卷),題意作文1道(湖北卷;所謂“題意作文”,即提供一則材料并 略作提示,要求考生根據對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作文)。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全國卷在連續三年、持續考查8道關系型話題后,今年“舊貌換新顏”。
二、從思想內容的指向看,突出了四個方面
一是繼續強調學生作文要貼近自己、貼近生活。比如上海卷的考題,意圖在于引導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反映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提倡人際關系的和諧與社會成員之間的融合;題目中一個“我”字,充滿了感性色彩。
二是強調考生對主體感情的體驗、對客體的感知判斷能力。比如江蘇卷的“人與路”、重慶卷的“走與停”等,命題思想指向本我與生活,體現出對人生百態的關注,加強了對考生人文修養的檢測力度,一般考生臨場作文時應該會有“條條道路通羅馬”的良好感覺。
三是重視對創造性思維的考查,強調論理中的一種思辨能力。比如全國卷一的試題,引導考生用創新視角看待學老鷹抓羊的那只“烏鴉”;福建卷的三個話題,出現的總背景是“創新思維課上”;浙江卷提供了三個備選話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及“‘生有所息’與‘生無所息’”),供自由選擇——這些都充分體現出高考命題的開放視野與人文關懷。
四是注重引導考生從社會現象中體察人生,并在思考過程中澄清自己的靈魂。比如全國卷二關于“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材料作文,針對當前存在的閱讀危機設題,內涵上富于深意;而廣東卷的“雕琢心中的天使”,重在引導考生發掘人性之美,題目本身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符合時代精神。
三、從文體選擇看,相對前些年的“文體不限”,已適當增加了限制性,比如山東卷、上海卷、北京卷、遼寧卷、江蘇卷、浙江卷、重慶卷、廣東卷等,都規定不能寫成詩歌;湖南卷則限定“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四、從題目材料的來源看,呈現兩個特點
特點之一,是拓寬了情景材料的來源:有的是調查結果(比如全國卷二),有的是寓言故事(比如全國卷一),有的是名言警句(比如江蘇卷),有的是新詩(比如山東卷),還有些是現實生活的鏡頭(比如重慶卷、北京卷)……所選材料形式廣泛,表面看來是信息來源問題,其實反映出高考命題走進現實的思想和貼近考生實際的┓較顙。
特點之二,是多道試題與中學課本有關聯。比如浙江卷的話題,脫胎于高中第五冊課文《人是什么》;福建卷備選話題之一的“戈多今天已經來了”,其中戈多是高中第五冊《等待戈多(節選)》的主人公。
五、少數題目存在缺陷
比如安徽卷要求以“讀”為話題作文、四川卷要求以“問”為話題作文,或寬泛無邊,或了無新意,這就使考生套題寫作有了可乘之機。這樣的試題,不符合“猜不著”的命題原則,不是今后高考作文發展的方向。
綜上所述,高考作文命題已進入一個“一元(話題作文)為主,多元(各種命題形式)并存”的階段。在2007年的備考中,話題作文等四種形式的訓練要兼顧,對它們的寫作要領都應了然于胸(特別是那些已連年考查話題作文的省份——如廣東、江西、浙江的考生,一定要多練練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及題意作文)。此外,從命題導向看,高中作文教學,還是要在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健康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這條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