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四省區高考明年“變臉”的啟示
荊楚網(楚天金報)近日,教育部出臺2007年新課程高考大綱,我國首批4個課改實驗省區的新高考方案也陸續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
新課標高考大綱及4省區的高考方案出臺,不僅關系到4個省區明年的高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今后新課標高考的走向。我省雖然還未進入高中課改,但這是必然之勢。那么,新近出臺的這些權威信息,對我省高中課改及新高考提供了怎樣的方向標?新高考到底考什么?對此,省教研室課改辦公室研究員楊國金進行了解讀。
一、新高考呈現三大亮點
2004年,山東、寧夏、廣東、海南4省區成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首批實驗區。2007年,這4個省區將迎來首次新課標高考。
隨著高中課改的逐步推廣,進入實驗區的省市逐年增加,2005年新增江蘇,2006年又增加了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和遼寧5個省市,到目前共有10個省市參加高中課改實驗,涉及的考生大幅度增加。
增加選考內容,體現多樣性和選擇性
新課程考試大綱盡可能反映新課標教學中倡導的多樣性和選擇性,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以前考試大綱要求所有題目都是必做題目,現在的新大綱增加了選考內容,在選考的范圍內,考生有選擇性,可以選做部分題目,只要必考與選考的分值總和達到規定即可。新大綱的選考模塊原則上對應新課標教學的選修模塊,這保障了選修模塊的平日教學。
考生要注意的是,選考內容基本在選修的范圍內,但選修與選考并不是完全對應的,有些內容雖是選修,但如果命題者認為該內容很重要的話,也列入必考范圍。
盡量減輕學生負擔
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曾作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新課標是一個大圓的話,那么新大綱就是一個中圓,各省市的考試說明則是一個小圓,考生答題的范圍要比小圓還小。這就說明,新大綱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包羅新課標的方方面面,它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盡可能地減輕學校、學生的負擔,可考可不考的內容就不考。
提倡探究性學習
新課標提倡探究性學習,新大綱在試題設計中注意發掘考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指出的是,新大綱的能力層次要求是最低的要求,具體到各省的考試說明的要求,可以在最低要求之上,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
二、新高考方案給我省的啟示
目前,我國首批課改實驗區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經出臺。廣東省實行“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方案。其中,“X”為專業選考科目,有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術科、美術術科、體育術科等9門學科,任選一科。
山東實行“3+X+1”方案!癤”指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1”指基本能力,內容涉及高中課程的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等,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所有考生都要參加基本能力考試。
海南實行“3+3+基礎會考”方案。在“基礎會考”中,文科生考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理科生考政治、歷史、地理、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
寧夏實行“3+文綜/理綜”方案。
楊國金老師指出,這四個省高考方案的共同點,對我省有啟示作用。
一是都把“3”(語文、數學和英語)作為基礎學科納入必考科目,多數省份還增加了“X”或“1”,這是考慮到學科發展的均衡性和學生的全面性。例如廣東方案中的“X”,山東方案中的“1”,海南方案中的“基礎會考”。
但是一些人擔心,增加了考試科目,會不會加大學生的負擔。據了解,廣東省方案的出發點是為了避免考生偏科,否則會存在文科考生有可能不選學理科內容,理科考生可能不選學文科內容。而受楊國金老師稱贊的海南省方案也是如此,該省將“基礎會考”納入高考中,基礎會考由省里統一命題,考分按一定比例計入高考成績總分。它的意義是,在引導學生不偏科的同時,也有意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如所有學生都要考“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
楊老師認為,從以上改革方案中可知,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均衡發展,不要偏科。這是恢復高考以來首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非考什么學什么。
二是這4個省區都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方案中。這體現了課程改革的要求,也與初中課改進行有效地銜接。
綜合素質評定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參考條件,是完善考生評價體系、避免把考試分數作為錄取的唯一尺度的重要舉措。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全社會誠信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人們的社會誠信度還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因此,目前的綜合素質評價還不能起到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作用,不過它是一個趨勢,一個導航標,旨在提醒學生,要重視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改革引起的思考
1.“同心圓”的說法會不會重蹈“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怪圈?
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負責人用類似于“同心圓”的關系,解釋了新課標、新大綱、考試說明及考試范圍之間的關系,并且以此說明新大綱在新課標的范圍內只做減法,不做加法。
不過,楊國金老師指出,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效率,而非縮小考試范圍。如果這樣,有可能重新走入“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怪圈,老師會讓學生把那些指定的考試內容重復性學習,照樣沒有減輕負擔。
2.高中課改方案和高考方案為何不能同時發布?
從目前4個實驗區的現狀來看,由于高考方案滯后于課程改革方案,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2004年,這4個省實行高中課改,但是高考考試方案于今年才出臺。這讓很多老師摸不著底,畢竟,在課改進程中很大程度上還要套用高考方案。這不僅導致課標模糊,還使得一些老師在講課過程中生怕漏掉任何一個高考中可能出現的知識點,只好都講一遍,反而加大了學生的負擔,使他們總是喊“課多、作業多”。
楊國金老師說,我省實行高中課改的方案還在制定之中,應該有條件將課改方案和考試方案同步公布。并且,各高中應該提前作好準備迎接新課改的到來。
3.課程改革要長遠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從各地推進課改的經驗和教訓中可以看出,改革要有理想,但是不能過于理想;改革要面對現實,但是不能遷就現實。另外,課改最難處是大學如何招生的問題。要擴大大學的自主招生權,關鍵是建立有效的社會誠信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