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中學教師開出的高考改革方案
我是一名來自農村初級中學的老師,對農村地區中小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現狀有親身體會。出于對工作的關心和責任感,經常上網查看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有關信息,最近幾個省的高考方案特別是江蘇2008年高考只考語文數學外語引起廣大網友強烈關注,贊同者認為其確實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開了一個好頭,雖然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反對者似乎占了上風,理由是忽視理化學習將造成民族的災難,得到了網友的一片聲援。
我認為,以上兩種聲音都不能完全看透現行高考制度的優勢和弊端。在中國現在情況下,取消以高考分數的高低錄取學生的現行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甚至只要稍微弱化一點高考分數在錄取中的權重(如加大高中學校推薦力度、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等)其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現行高考制度在保證考生公平方面實在是各方妥協之后最佳辦法(不是更佳),在國家政治、法律、道德等各方面更加合理完善之前,這種在某些人看來沒有一點合理地方的制度肯定會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繼續存在。因此,高考改革近期的主要任務不是要不要高考的問題,而是如何設置高考科目和試題,從而最大限度影響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等各級教育機構開展素質教育(實際是教育領導和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甚至是胎教(實際上是改變家長的舊有觀念)的現實課題。
下面是我不自量力制定的高考方案,以及對解決現行教育問題的分析:
高考科目及分數分配: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00分或150分、綜合50分或100分,滿分共500分。
語文、數學、外語的試題改革已經開展很多年了,我認為方向是對的,繼續走下去好了。外語在當今中國教育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甚至有超越母語的趨勢,對此我不多加評論,只是在分值設置上給出了100分和150分兩個選項,如果決策者認為外語不應與數學、語文并列,定為100分好了,綜合就定為100分;如果決策者認為外語必須與語數平行,就定為150分好了,綜合就定為50分。
綜合要考什么內容呢,這就是我要闡述的重點了,在綜合這個科目中試題內容要無所不包,除了語數外(甚至也可以還有這方面的內容)其它所有在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應該學習(如理化生政史地體音美勞)的內容,只要是能反映在試題卷面上的內容都可以考,地方教材、樣本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考,生活常識、當地風土人情、人生閱歷都可以考。
解決問題1:緊緊抓住素質教育
現行高考科目及試題是引領基礎教育的指揮棒,高考考試的科目,是所謂的主科,高考不考的科目,是所謂的副科。這樣的觀念已經植根于教師、學生、家長及全社會。實際上一個人的素質是綜合性的素質,即使每個學生有其個體差異,基礎教育與應該盡可能的提供全面的知識系統,這是基礎教育的本質所決定的。這樣的高考科目試題設置,在重點突出語數外基本學科的同時,稍微弱化了物理、化學在原來的地位(可以盡可能簡化高初中理化教材,部分學生在大學學習中必須用到的知識可以在大學一年級時補上),卻強化了其它各學科在中小學教學中的地位。這樣,就對高中及以下學校教學工作作出的新的影響,在對學生負責的基礎上,學校會對所有學科的重視有所調整,原來的副科老師也會在社會及家長的影響下改進教學。如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體育基本常識試題,會讓體育課上“一堂課,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現象得到好轉。
解決問題2:減輕學生負擔特別是高中學生負擔
在這種科目、試題及分值設置上,高考復習科目事實上只剩下了三科,即語數外,因而高中不用分文理科,而綜合科目只有區區50分或100分,而所涵蓋的內容卻是小學到高中的上百本的教材,甚至是教材中也沒有的生活及生產常識,無從下手復習,只能以從小學到高中的日常生活及學習中的積累來應對。反過來又會對初中及小學的學習過程提出新要求,仍然回歸到素質教育上去。
解決問題3:淡化高考選拔功能
這樣的考試,學生之間分差不會拉得很大。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大家一起來思考吧。
由于水平有限,寫得不好,但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想盡可能地把我的想法提出來,請大家多提意見。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