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新方案仍存爭議 挖教師潮初現(xiàn)端倪
王斌泰南京調研向校長答疑
昨天,省教育廳廳長王斌泰等人就2008年高考方案在南京市進行調研,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中學校長參與會議。會上,不少校長對新高考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疑問,針對這些困惑和疑問,王斌泰廳長一一進行了回復。
困惑:方案實際操作上有難度
新方案將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的考試時間安排在每年的4月7日、8日、9日。南京一中吳曉茅校長說,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考試結束后,離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學科的考試還有兩個月時間,這兩個月只剩下了語數(shù)外。學校每天的課時為8節(jié)或9節(jié),每個老師教2個班,到了最后兩個月,語數(shù)外老師每天要上6-8節(jié)課,而別的老師卻沒有課上。這個矛盾怎么解決?能否進行調整,把高二4月考的調到高二學期末,把高三4月考的調到高考同時進行?金陵中學校長丁強說,從4月上旬結束考試到7月5日正式放假有近3個月的時間,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的二三十名老師的工作如何安排?對此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陸志平說,制定高考方案的出發(fā)點是考生利益第一,而不是學校利益第一,這樣的安排對考生是有利的。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的課程在年底結束,4月份考試既讓學生有了復習時間,又使學校安排老師有了一個緩沖。其實這些科目年底就能安排考試,如果這樣的話,學校面臨的安排老師壓力會大。就是說,這個問題學校是無可避免一定要面對的。至于最后一階段的課程安排,為什么只上語數(shù)外3門呢?體育、藝術等課程都可以上,沒有哪個要求最后兩個月只能上語數(shù)外。吳曉茅校長說,單從學校來講,最后兩個月本來也可以只上半天課,或者開設體育、藝術等課程,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現(xiàn)實卻不允許學校這樣做,家長會答應嗎?社會能認可嗎?
王斌泰廳長回復:學業(yè)考查科目考試時間到底怎么安排是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可以研究。即使在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建議更改的時間也不一致。最后到底定在什么時間,我們會繼續(xù)調研,最后取一個最有利于考生的方案。
質疑:新方案對理科重視不夠?
有校長認為,新方案對理科重視程度不夠。南京五中的鄭明遠校長認為,物理、化學由算分數(shù)改為看等級,看起來是弱化了理化的作用,實質上卻是提升了理化的地位。過去是看總分,而總分高的考生理化未必就很好。新方案改變了這種狀態(tài),名牌高校相應專業(yè)錄取時,肯定會對理化的等級提出高要求。十三中校長王軍說,不能說理化不算總分就弱化了理化,更不能說不考理化就培養(yǎng)不出院士了。過去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為了培養(yǎng)院士、精英過分強調了理化,把負擔強加到了所有學生的頭上。而現(xiàn)在的高等教育是大眾教育,不能再把培養(yǎng)精英建立在增加所有學生壓力的基礎上。作為中學校長,他的切膚之痛就是學生負擔太重。
王斌泰廳長回復:語數(shù)外3門有2門文科,并不意味著對文科生有利,我們曾把近3年的江蘇省高考語數(shù)外成績作過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外語好的數(shù)學一般都好,而語文卻不一定好。其實外語和理科的相關度更大,學生想在理科方向有很深的造詣,必須學習和研究國外的先進科技,而從事文科工作對外語的要求相對較低。正如鄭明遠校長所說,新方案理科并非弱化,而是強化了。外語占了統(tǒng)考科目的1/3,是完全需要的。江蘇是一個經濟發(fā)達省份,國際交流和交往非常多,掌握一門外語對學生將來就業(yè)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肯定:新方案推進素質教育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張也可認為,新方案的價值取向更加關注人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而不是升學。但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滿足每個個體的需要,不可能包容每一個偶然性問題,也沒有必要這樣。我們不能指望新方案一出來就能解決基礎教育所有的問題,而應希望新方案有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
南京市招生辦主任劉安康認為,新方案很好地推進了素質教育,分散考試、等級計分很好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而且,新方案與老方案實現(xiàn)了比較好的過渡和銜接。學業(yè)水平測試科目命題時,應考慮到區(qū)分度和公平問題。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肖林元說,新方案很好地平衡了推進課改、學生減負、高校選拔三者之間的關系,總的框架非常好。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往屆生學科考查科目等級的轉換問題、高校自主招生過程中的公平問題。
南大附中校長蘇逸民說,對新方案的最大感受是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它改變了以往的計分方法,給更多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機會。尤其對于我們這類普通高中來說,學生可以集中精力應考,上線群體可能會放大。
王斌泰廳長回復:其實社會的信譽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方案的復雜程度。因為相互之間的不信任,所有考試都必須由省里組織統(tǒng)考、統(tǒng)一閱卷。如果社會的信譽度很高,將一些工作在各市、甚至各學校就完成,新方案可以更簡單。 張琳
增減科目要銜接課改
北京25日電 江蘇省高考改革新方案出臺,將只考語、數(shù)、外三門,引發(fā)了廣泛的爭議。對此,教育部官員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各個省改革方案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內容可能不一樣,會增加科目或減少一些科目,但是總的原則是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的推進,要和高中課程改革銜接。
據(jù)了解,今年參加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個省區(qū),這四個省區(qū)已經向社會公布了2007年高考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已經批準。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王旭明特別強調,這四個省區(qū)都注重了改革與高中課改的銜接,這是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要求高考改革必須要和高中課程改革銜接起來。通過高考來發(fā)揮出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指揮棒的作用。
王旭明表示,中國實行高中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鋪開了有幾年的時間,高中課程改革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合格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高中課程改革了,課程的改革必須要和高考的改革一致,才能夠使課程改革全面順利地實施。
新方案引發(fā)震蕩 學校搶先挖老師
本報訊 2008年高考方案雖然尚處于公示階段,但在中學已經引起了不小的震蕩,一位校長甚至斷言新方案將引發(fā)新一輪語、數(shù)、外教師大流動。
挖教師潮初現(xiàn)端倪
蘇北一所名校的校長告訴記者,根據(jù)新方案,現(xiàn)有的語數(shù)外教師明顯不足,因為可以預見,為了在高考中獲得競爭力,學校會投入所有力量主攻這三門,安排一個老師帶一個班,那就意味著人手不夠,而其他學科的教師又會出現(xiàn)相對過剩,教師的結構發(fā)生明顯變化。一些蘇南學校的校長已經開始著手到蘇北一些城市挖老師了,尤其是骨干教師。同樣,他們在“挖”別人的同時,自己學校的骨干也面臨被人“挖”,目前正在著手提高老師待遇,想方設法穩(wěn)定自己的隊伍。這位校長擔心的是,新方案的實施會導致蘇北地區(qū)本來缺外語教師的情況更為嚴重。
學校調整科目課時
在南京一所重點中學,記者了解到,物理、化學等過去幾乎和主課占同樣分量的課時已經縮減到了原來的一半。語文、數(shù)學、外語一周調整到6節(jié),這種調整的確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明年4月8日、9日高二學生將迎來首次學業(yè)水平測試,過去常被學校認為走過場的技術科目(含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也位列其中,雖然具體考查內容尚不明確,但要求會比過去高得多。于是一些學校已經著手加強計算機房的建設。一位校長告訴記者,畢竟是第一次“洗牌”,不敢不重視。
英語家教老師驟熱
高考方案變化的同時帶來的是家教市場的變化。記者了解到,很多偏理科的學生家長非常著急,怕孩子在新高考中吃虧,于是決定開始狠補弱項,而英語是其中最熱的一科。一位姓李的家長告訴記者,外面要到校外上培訓班,可到培訓班一看,這學期開學以來,報名人數(shù)驟升的就是高中外語學科。一位重點中學的語文老師說,語數(shù)外老師的分量更重了是好事,但壓力也更大了,最后幾個月全盯著這三科,老師怎么過呀! (張琳)
讀者繼續(xù)在本報網上熱議新高考
新高考方案公示后,引起廣大考生、家長的熱烈關注。本報這幾天每天都刊登反映各界的看法,到昨天下午5時,本報網上的留言已多達6000多條,而上網的瀏覽人數(shù)每天都在20萬以上。記者在瀏覽這些意見時,充分感受到讀者對2008年的高考到底怎么考,十分關注,許多人直截了當?shù)靥岢隽私ㄗh。
數(shù)理化拔尖的考生最不利
記者注意到,對于理化不納入統(tǒng)考,成為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
一位網名叫“昌盛”的讀者留言:“這個方案有很多弊端,語外平平而數(shù)理化拔尖的學生,他們本可以上一流的大學如今只能上二流的大學,一流的大學都被那些數(shù)理化平平而語外突出的學生所占據(jù),這一部分女生占了較大優(yōu)勢。”另一位網民說:“這樣理工本科的質量堪憂。”不少家長也反映了這一看法。“南通一家長”提問:“江蘇2008年考試模式,將理化這類事關‘第一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學科,用幾個等次做模糊處理,而以語數(shù)外這些工具性學科的考分劃定錄取分數(shù)線,這是否科學?”家長不無擔憂地說,這種方案有可能會損害到科技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不利高校對人才的選拔。
是否減負仍爭議不一
一位署名“蘇南仔”的網民說:“新方案好啊,推進素質教育,減輕課業(yè)負擔”。另一位網民說:“全科都考,每考一科,要花很多精力,分期考試,同樣要花時間和精力,一科也不能丟,這是加負還是減負?”一位署名“一民”的人說:“根據(jù)方案,明年4月8日選政治歷史的考生一天要考4門課!請測算一下:上午8:30考到11:45,吃過飯大概已經12:30了,13:00左右就要往考場趕,中午基本上沒有休息時間,學生一天要面對四門高考科目,其壓力可想而知,因為這四門課的成績等次會直接關系到今后選報什么學校。建議每半天考一門,讓學生有一個調整的時間,也便于學生減負。”
一名“老師”也說:“新方案并沒有減輕學生負擔,哪怕只考一門,負擔也是一樣的大,從現(xiàn)在的教育實踐看,為了追求分數(shù),學習的很多時候就是多次重復做同樣的題目,四五遍甚至七八遍,而考試科目少了,每一分就更加重要,其結果是一道題甚至要做十幾遍,這有利于減輕負擔?”
蘇北英語師資缺乏令人憂
一名從事20多年教學的漣水縣中學嵇道龍老師認為,新考案的制定忽略了城鄉(xiāng)之間教育資源配置、師資配置的不公平,尤其在兩語教學上尤為嚴重,目前農村小學幾乎開不了英語課,也很難找到一個能將漢語拼音完全讀準的語文老師。在新考案的可操作性上,問題最為突出,從高考的時間安排上較以往復雜了許多,三次考試,戰(zhàn)線太長,學生在前后一年的時間里經受三次沉重的心理壓力,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考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不是一線的老師、不是考生家長、不是考生本人很難體會得到。
一位“蘇北家長”稱,“新方案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但作為參加2008年高考的蘇北學生家長,最關心的是蘇北農村英語師資嚴重缺乏,總體素質不高,學生英語的聽、寫、說能力都較差,而高考新方案英語成績比重由原來的五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這對蘇北地區(qū)特別是農村中學的考生不公平。”另一位網民則擔心本身就不充裕的蘇北英語師資被搶走,副科老師要轉行,可是再變下一個方案時,物理化學教師又沒有了!(孫為立 龔學明)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