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方案四項調整 教育專家解釋三大“擔憂”
高考方案四項調整引發新話題 教育專家解釋三大“擔憂”
備受關注的2008年高考方案作出最新的四項調整,面對這樣一個方案,人們又提出了三大“擔憂”,包括分值、等級評定的調整是不是對好學生的一種政策傾斜?選修科目和三門主課一起考是不是回到了舊的高考模式?上大學的門檻高了是不是對一些偏科學生不公平?為此,記者進行了全面的采訪。
適當的分流是高考需要的附加題從30分變成40分,等級評定有了A+和B+這兩項改變讓很多家長覺得,這些政策不是專門為好學生設置的,因為都是為了方便大學更好的擇優錄取。市教研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并不存在傾斜的問題,面對同一條起跑線,更加努力的人自然跑得當更遠。一些一線的教學者也認為,附加題分值需要提高,因為之前選修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和在教學中的實量比例上有一定差距,不但無法體現新課改中選修科目的重要比例,而且長此以往容易讓一些學校壓縮選修科目的教學內容和質量,也失去了新課改的作用。
建議:一些教育界人士提出,等級評定的分級不能再繼續細化下去,否則將毫無效果,雷同于用分數作判斷一樣了。
考試核心在于采用等級制評定由于兩門選修課要和三門主課一起考,因此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懷疑“這不是又和以前一樣了嗎?”市一中唐校長認為,這完全是兩個概念,F在只是變動了考試的形式,而其核心還在于采用等級制的評定方式,這樣,就算一起考也不會給孩子帶來以前那樣“分分計較”的壓力。而且如果只考三門主課,除了對日常教學規律不符外,也不排除一些學校,尤其是蘇北地區的小部分學校,會采取“只上三門課”的策略,這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是不利的。而且,放到后面考,還能減輕萬一孩子等級不符合期望值后可能產生的心理壓力,因此這一調整是科學的。
建議:選修科目調整了,必修科目卻還是維持原狀,因此可以看到政治、地理、生物、化學4門課的老師在高二考試將還是出于無課可上的局面,學校是否能適當的進行考慮。
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的目的一些老師和學生都覺得五門必修課必修要達到C等的高考“門檻”可能會讓一大批學生被高考拒之門外,是不是太嚴格了。錫山高級中學唐校長解釋,全面發展本來就是基礎教育需要達到的目的,借用這個方式來讓更多的孩子保持全面發展是十分可取的。其實,五門必修課達到C等和現在高考綜合考試全部及格才能考大學本質上是一樣的。據統計,目前無錫綜合考的一次性通過率平均都在90%以上,大部分學校甚至是100%,因此對學生來說其實并沒有什么差別。按照這個概率統計,如果試卷不出現很大的變化,就不會出現一大批學生被攔在高考大門外的情況。
建議:目前確實存在個別孩子嚴重偏科的情況,他們將精力都用到了自己所擅長的地方,且這方面的成績突出。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就是一個奇才,如果因此而令他們與大學失之交臂,可能是一種遺憾,建議能夠考慮這些特殊群體。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