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考新方案一出 社會各方議論一片
2006年廣州市5.7萬人報名參加高考,其中選考生物的人最多,達到13186人,其次是歷史和政治;選考物理和化學的考生加起來還不到總考生數的兩成。
而去年高校在廣東的招生計劃中,要求選考理科科目(物理、化學、生物)的占了64%以上,其中絕大多數又是要求選考物理和化學。
2007年高考新方案實施辦法公布,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是選考科目與高校招生專業的對接。根據新方案,高校招生專業對于選考生物、地理的考生需求明顯小于選考物理、化學、歷史的考生,這意味著相對其他專業而言,選考生物、地理的考生可能面臨比較窄的選擇。為此,記者昨日采訪了多所高校,發現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幾乎不招收地理、生物的考生,而一些普通高校和省內高校相比而言就“寬容”一些。
文理兼招專業 招生面臨大調整
記者昨日采訪多所高校了解到,新高考方案對明年高校招生會帶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對一些原本文理兼收的專業,可能要面臨比較大的調整。
中山大學招生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昨天剛剛了解到新方案具體內容,學校下個月會制定出新的專業招生目錄。該負責人表示,學校招生中調整比較大的可能會是那些原本文理兼收的專業,比如經濟類、管理類、心理學類等,以后要么只招文科或者只招理科,如果還是文理兼收,則要制定文科和理科不同的招生計劃,分開錄取。至于具體哪些專業會招收哪些科目的考生,主要由各學院和專業自己決定。
物理化學更符合理工專業需要
廣州一所理工科為主的高校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物理和化學的知識背景更符合高校理工類專業培養人才的需要。雖然選考生物可能比選考物理、化學得分更高,但學校還是愿意招收物理、化學的考生。
而選考地理的考生原本選擇的范圍就不是很大,文理分科后,可選的專業可能更少。
記者對照了2006年各高校的招生目錄,發現在文科類的專業中,歷史、政治考生幾乎是所有專業都可以招收,而各個高校都有一些專業只招收政治、歷史考生,不招收地理考生。比如,中山大學的社會學類專業、公共政策學、圖書館學,暨南大學的金融學,華南師范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廣州大學的法學、思想政治教育、英語等等專業。
省招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目前高校反饋的情況,很多文科專業,比如中文、新聞、歷史等等,都更愿意招收政治和歷史類考生。
北大清華幾乎不招地理生物考生
記者采訪還發現,越是好學校,對考生原先的選考科目越是重視。比如,北京大學幾乎所有專業(包括文理)都只招政治、歷史、物理、化學類的考生,對生物、地理考生完全“冷落”;而清華大學更是嚴格,20多個在廣東招生的專業中,除了少數招收物理和化學考生外,絕大多數只招物理考生。相比而言,省內高校在這一方面還算“寬容”。
專業設限對選考地理生物的學生不公平
執信中學副校長張水平:我校學生選擇物理、化學的比重大,選擇地理、生物相對少,專業限制對學校影響不大。
廣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程可:對高考選擇地理、生物考生進行了一些限制,將對已經選擇報考的考生造成不利。去年廣東報考生物的考生最多,考生去年的報考去向情況本來對今年有相應的參考作用,現在突然限制,對已經報考的學生必然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為錄取的機會減少了,這樣對這部分考生將會造成不公。
其實,高考招生專業應該充分考慮中學學科的情況,也就是報考學生的素質水平。如某一學科報名人少,招生時由于缺乏競爭可能導致生源素質下降。
市第四中學黨委書記周偉峰:長遠來看選考地理專業受限對我校還有好處。我校的地理科目是強項,連續多年排在全市前五名甚至甚至前三名。如果選考地理科的人少了,而我校又有地理優勢,學生就能從競爭中勝出。
學校納悶 不能給一年適應時間?
盡管有關方面表示2007年高考具體的《考試說明》要爭取本學期末前下發到各校,但面對明年1~3月就開考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考生并沒有更多的選擇余地。昨天,本報記者采訪了廣州市多間學校的校長和老師,他們普遍對距離高考只有7個多月還沒有細則說明而感到著急。
熱盼:《考試說明》快快出臺
廣州市執信中學副校長張水平:新辦法出臺得太晚,影響較大。學生高二就開始選擇報考方向了,而不知情的老師沒有依據指導學生,只能按照原來的辦法。雖然學校允許學生重新選擇,但是學生根本來不及調整,還有7個多月就高考了,想采取從文科轉到理科這樣的“大動作”是十分困難的。
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就是教師和校長們對《考試說明》遲遲不能同步推出倍感困惑,它是對考試范圍最權威的解讀,希望有關部門能理解學校的苦衷。
擔憂:藝術類考生“大限將至”
廣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程可:明年1~3月就開考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忌缓孟确畔挛幕n去考專業,待考完之后又要回頭將文化課補上,將有一定的難度。
明年是高考新辦法實施第一年,正好又遇上廣東新課程首屆學生高考。建議有關部門出臺大動作一定要打“提前量”,而相應的說明更應該同步推出。
慶幸:幸虧早早按照討論稿調整
廣州市第四中學黨委書記周偉峰:無論新方案如何,實施之前提前公布,讓學校和學生有一年時間來適應新方案,這對任何學生都是公平的。
學校其實很早就知道了新方案的討論稿,也因此作了調整。特別是針對恢復原始分而側重各科平衡發展,現在我們調整教學策略,不過當初按討論稿調整有些冒險。
眾中學熱議 高考新變化
關于文理分科
華僑中學副校長馬鐵強表示,新方案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原來的高考方案沒有文理分科招生,因此選擇文科的考生大大超于理科學生,因為文科相對比較好考。新方案出臺前,雖然學校已經向學生做出慎選文理科的動員,但那時方案沒有確定,很多考生還是偏向選擇文科,而理科招生計劃占將近七成,因此明年文科學生將面臨更多的壓力。如果在選擇文科還是理科之前方案確定,那就好很多。
關于原始分
對于取消標準分改回原始分,真光中學教導主任謝虎誠認為,原始分總分750分,其優點是與全國有可比性,可以直觀看出廣東與全國水平的比較。
有校長提出,新方案實行原始分可能會帶來新的不公平。對選擇不同科目的考生來說,原始分不一定能說明問題。比如大家都是文科學生,你選政治,我選歷史,但兩個科目很難保證難度相同,如果那年政治比歷史容易,那選考歷史的考生就比較吃虧,因為高校都按原始分統一錄取。
廣州市第109中學校長張仲慶還擔憂原始分會導致學生偏科。“因為在滿分只有150分的原始分中,學生比較容易拉開分數差距,容易放棄學得不好的科目,轉而專攻特長科目。”
關于文理基礎
市華僑中學校長曹東說, 廣東省與其他省份相比,學生的負擔是比較重的。高考新方案,不考大綜合,改為考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表面上看起來,文科基礎側重文科內容,政治、地理、歷史三科內容占了70%,而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占30%,好像文科學生要考的理科知識少了,但實際上還是要準備6科的內容,負擔并沒有實質性減輕。“我覺得還不如干脆這樣,文科學生除了三科統考科目外,再選考一門理科,這樣負擔才算減輕。如果擔心理科知識學得薄弱,可以提高高二會考的標準!痹瓉淼木C合科目改為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都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難度比原來的綜合科低,但是學生要準備的內容并沒有減少。
高三學生郁悶
為啥我每次升學
都是教改“小白鼠”
廣雅中學高三女生何某:頻頻的教育招生改革讓我無所適從,我咋每次都遇上在浪尖上被試驗,都成了教育改革試驗品了,更讓人難以適應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改革缺少連續性和前瞻性。
當年我從小學升初中的時候,廣州市突然取消了“推薦生”,全部采取電腦派位,一時間小學6年的苦讀全部拋入云霄,即使當年成績不錯也同樣失去入讀名校初中的機會,我被派位分到越秀區一所普通的學校。
初中升高中那年,突然又出臺一個政策說體育成績計入中考總分。記得那年我跑步成績不理想,只好占用不少時間去練習短跑、練習跳遠。
我經過努力考上了廣雅的高中,又碰上新課程實驗,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考試模式,我們面對的制度都是全新的,老師也只能邊適應邊教學。
高一升高二的文理分科、在選擇方向時又遇上高考方案還能沒有確定下來,我只好按我們上一屆的學生的經驗;直到今年4月下旬廣東高考方案終于確定下來,但是我們整個高中三年都已經過去兩年,這時候才出臺本來就是一個指導學習方向和目標的方案,讓我說什么好呢?
最讓我為難的是在不了解高考方案的時候我選擇了地理科目,現在從出臺的規則看來將來將面對專業選擇面較較窄的尷尬,而再有7個多月就要高考了,我對原來的選擇又不好放棄,有點進退兩難。
家長煩悶
高考情況仍不明朗
家長著急使不上力
廣州市知用中學一名高三男生的家長李某:要問我對這個方案的看法,連孩子班上的老師都還在等待《考試說明》,作為家長我能談些什么呢?不過孩子的事就是大事,現在每家每戶都只有一個孩子,打從幼兒園開始這一路下來,作為父母的都沒少操心。
從兒子上高中開始。他的學習和選擇就成了我們一家重要的焦點。兒子的學習在班里頭屬于中等水平,新學年開學經過努力有了較大進步,由于初中基礎不是很牢,在老師的建議下選擇了文科的方向,我想文科相對比理科更容易將功課補上去,現在聽到今年文科情況對我那個不是很拔尖的兒子不是很有利,我為此感到著急,但現在時間不多了,只能看看孩子能否突飛猛進將成績繼續往上提。
只剩下半年多時間,《考試說明》也該快點下來了,好讓輔導他的老師心里也有個底呀。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