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主招生如何才能保證其公平性
明年,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五高校將進行自主招生實行五校聯考。五所學校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在同一時間進行考試。學生報名時原則上應只選擇其中一所學校,并參加該校組織的筆試和面試,其他高校可視情況承認其筆試、面試成績。(11月5日《北京晨報》)
關于自主招生的爭議,從4月份復旦、上海交大“面試招生”以來一直沒有停息。這種 在國外屢試不爽、行之有效的高校人才納入模式,舶來后在國內被群體效仿,日益增多的高校被批準采用,并且被視為高考改革值得期待的明媚出路。
其實,公眾對自主招生的質疑和非議不是因為這種高校人才納入體系本身存在明顯的缺陷和問題,而是因為對它的公正、公平存在疑慮——5%的名額和20分的優惠政策會不會聚集在權勢者那里;高校職工子女優惠政策潛規則如何打破等等。以往的一些事實證明,這些憂慮并非無中生有。
公眾對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質疑,關鍵在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沒有合適的基點作為依托。“自主招生”是否意味著高校對這部分權利的“完全、絕對自主”;而且,在考量和監督機制缺失的情況下,上述質疑缺少必要的訴求方式和渠道。
教育絕對不僅僅是教育界的問題,作為牽動社會各界眼球聚焦的高考改革,更是這樣。自主招生作為高考改革趨勢的新的發展方向,既然是大勢所趨,既然承受了全體民眾的關注與期待,更要好為之、善為之,并且要在公平、正義的前提下,用漸變的過程和公眾能夠接受和認可的方式做到和諧過渡。改革固然需要大刀闊斧、敢為人先的勇氣與魄力,而如果在基本條件尚不具備的條件下,比如誠信缺損、腐敗之風盛行的現實,比如應試教育積習已久并依然施行的現狀,比如目前的自主招生政策可能造成的對教育地區間、城鄉間的顯著差異的漠視,以及在差異存在前提下的對農村學生的絕緣性屏蔽,如此等等。如果忽視這些現實存在,不作杜絕、避免和改進,一味強行上馬,激進會導致偏激,偏激就可能犯下錯誤——而錯誤的后果很可能超越我們的想象。
事實上,近年來的高考改革中我們缺少的不是高考制度本身不斷優化和改良的探索,而是從本質上做轉變的勇氣——素質教育提倡多年,應試教育依然大行其道,學生、家長、學校以至于社會依然唯“分”是從,高考依然是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棒……公眾對人才培養和評價制度本質改觀的期待依然如同鏡花水月。
積弊過久造成的阻力過大,也許可以作為高考改革面臨重重阻力的借口。但同時我們應該謹防另一種改革的錯誤走向,即盲目冒進失誤后的“重走回頭路”。“重走回頭路”不僅會消弭公眾對高考改革的信心和耐心,也會為保守主義者留下反對的口實和鮮活的實例,從而致使進一步的改革難以為繼。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