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 不如給大學自主錄取權
2006年的高校招生剛曲終人散,2007年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又拉開帷幕。關于大學自主招生的好處,媒體已有詳盡的分析,這里不贅述了。以我在中學多年的從教經驗看,單從大學這方面來說,自主招生讓他們能提前、穩妥地圈定一批優質生源。像北大、清華這等國內大學中無與爭鋒的“翹楚”,每年的自主招生名額,差不多都是限定在一些重點中學的尖子學生和競賽高手身上,一旦再給他們加上10到30分的“保險分”,即便這些學生在考場上小有差池,一般也不至于使名花旁落。應該說自主招生對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掌控優質生源,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弊。
對其他名聲稍次于清華、北大的國內名校來說,自主招生可就是一件頗費思量的事了。因為踏破這些學校自主招生門檻的學生中,不少是一些成績拔尖但不夠穩定或因名額所限無緣北大、清華的學生。他們中不少具備了沖擊北大、清華的實力,選擇其他名校不過是“勉從虎穴暫棲身”,一旦高考成績揭曉,不少人就會背棄合同另棲高枝。另外還有些學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入大學自主招生競爭者的行列,他們的考分往往就在這些大學錄取分數線上下,加上“優惠分”便可順利入學。
像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每年都會面臨這樣一種尷尬局面:不少已獲該校自主招生資格的高分考生,輕拋協議舍此他顧,而通過自主招生招進的,卻多是一些考分不足而需享受優惠加分才能錄取的學生。我身邊就有現成的鉆自主招生空子的事例:去年,一位同事的兒子先后通過了人民大學和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測試,且簽下合同身許兩家;今年,又有一位同事的女兒獲得了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資格,但高考成績過了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遂不假思索上了北大。
人往高處走,似乎無可指責,但想想那份由學校、家長鄭重其事簽署的合同,想想殷切盼望學子履約的高校,真的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大概也是今年復旦大學采取面試,直接錄取而甩開高考的重要原因吧?而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也一再向教育部申請直接錄取。
高校開展自主招生已經有些年頭了,可至今仍是一項“試點工程”。與之配套的相關規定,似乎很不健全甚至尚未建立!胺o禁止即允許”,所以我們也就無“法”去苛責考生的不誠信。今年,不少高校已在通告中明示“凡考生有不誠信行為,推薦學校三年內無推薦資格”,可我覺得這板子實在是打錯了對象:學生都已畢業離校了,學校還管得著他嗎?就算管得著,學校有權左右學生填報志愿嗎?
我倒認為,在自主招生中給大學更多的自主權,最好是給他們直接錄取的權力(否則這“自主”二字又何從談起?);或借鑒美國的高校錄取政策,國家僅組織高中畢業生的等級測試。要不,這自主招生豈不成了某些學校的美味大餐、某些學校的無味雞肋?
相關鏈接:
今年,國內一流高校的自主招生還是遵循“學校推薦為主,學生自薦為輔”的政策。因此,如果學生有心儀的高校,不妨嘗試一下自薦報名。
由于高校都采用網上統一報名的方式,所以對自己有信心的同學可以在網上下載報名表格。其中,對于1200字的個人陳述,則需要認真對待...>>全文
五校近年來已經嘗試過藝術特長生聯合招考的合作方式。除北郵外,其余四校目前已出臺自主招生政策。據介紹,統一筆試的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及綜合能力筆試,面試各校自行安排?忌鷪竺麜r原則上應只選擇上述一所學校,并參加該校組織的筆試和面試,其他高?梢砸暻闆r承認其筆試、面試成績...>>全文
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分別公布了2007年自主招生降分錄取優惠政策。中國人民大學表示,第一志愿報考該校國學班、中共黨史、物理學、化學專業的文、理科特長生,可突破往年最低只能降30分錄取的招生“底線”,有特別專長的考生最低可降至生源所在省的重點線錄取。該校自主選拔錄取計劃占招生總計劃的10%...>>全文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